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复习作业题
选择题
1.“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件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材料中的三件历史性事件不包括( )
A.建立中国共产党
B.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2.下表是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 )
年份 项目 1953-1957年 1958-1965年 1966-1978年 1979-1982年
粮食 3.5 0 3.5 3.9
棉花 4.7 3.1 0.2 13.5
油料作物 0 -1.8 2.8 22.7
甘蔗 7.9 3.2 3.6 15.0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农村“左”倾错误的纠正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驰骋风云的企业都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而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变化的房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公私合营的进行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
A.经济特区 招商引资 伟大转折
B.解放 土改 三大改造
C.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D.打倒一切 上山下乡 造反有理
6.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批准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地区成为开发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1984年,邓小平视察广东顺德,在大良清晖园听取了顺德县主要领导的工作报告,他最有可能听到的报告是( )
A.《伦教人民公社生产再创佳绩,社员丰衣足食》
B.《勒流人民团结致,超额完成炼钢指标》
C.《大良民信双皮奶厂公私合营,工商业改造进行顺利》
D.《北滘美的公司建成投产,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8.以下各项中,属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的是( )
A.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B.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9.下图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时的一张照片,如果请你为这张照片配音,应该选择的台词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B.中共十五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1.“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四个全面”战略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一百年” D.“三步走”战略
1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的重要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四大被确立为党指导思想
B.中共十七大上江泽民提出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八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共十九大被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4.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对其阐述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科技强军
1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性质定位看,“四个全面”是( )
①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②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
③民族复兴的理论指导 ④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是( )
A.“一带一路”发展基金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D.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二、非选择题
17、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宣传画五中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18.时代呼唤改革,改革造就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引进新词 微波炉、连锁店、香波、派对、卡拉OK……
创造新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创收 ……
——陈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材料二 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三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哪两个省率先开始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对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起到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 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是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的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据材料三指出,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坚持怎样的大政方针
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材料一 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2)材料二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4)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各是什么?实现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确保哪一政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答案
1-5DCCDA 6-10DDABB 11-16CDDBDB
(1)土地改革。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18、(1)变化: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反映生活的一些新词出现。安徽、四川。作用:经济特区的设置有利于吸收外部资金及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外因”:世界经济全球化。态度转变: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2001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判断: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大政方针: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19、(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邓小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着色彩艳丽,样式丰富多彩,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房子变得更加宽敞,轿车走进千家万户等。
(4)建党一百年: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政党: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