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典型细节的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勤劳·淳朴·善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
之情,感受充溢于诗中的激情。
教学重点:诵读中品味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描述性意象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设想:诵读是关键,通过试读·赏析来体会诗歌情感,来掌握诗歌内容,来品味人物想象,来借鉴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探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导入——诵读欣赏——理清结构——体会情感——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从整体上把握、学习这首诗。
教学重点:诵读欣赏——理清结构——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检查导入
1·抄写下列词语并明确其意思,注意给褐字注音。
方遒 峥嵘 浪遏 彳亍 颓圮
浮藻 漫溯 檐头 忸怩 瓦菲
火钵 炖肉 典押 青苔 荆棘
检查导入
2·学生说一说本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目的是检查课外布置的预习情况。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他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大诗人、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补充
写作背景补充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关于大堰河:
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1·试读:学生朗读,体会诗的情感基调和节奏韵律。
提问思考:
你喜欢哪些语段?哪些语段让你想到自己的母亲?
试读·欣赏:
朗读提示:本文的情感基调可以这样处理。
第2节,要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
第3节,感情沉痛悲痛,语调低沉有力。
第4--8节,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
第9—11节,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12节,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节奏要加快。
第13节,诗人的感情已达到高潮,朗读时应热情奔放,把
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2·欣赏:《大堰河——我的保姆》
边听边思考:
本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何?感情发展脉络如何?
任务和方法:学生先概括每节内容,然后合并归纳
引起回忆----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怀念 痛悼)
(1-3)
大堰河生前
(4-8)
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生活勤俭,宽厚善良
爱儿好梦,美丽心灵
大堰河死后
(9-11)
死后凄苦,一生悲凉
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悲剧命运
直接赞美----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 赞颂 讴歌)
(12-13)
( 眷恋 感激)
( 同情 诅咒)
对大堰河的怀念和赞美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叙事
抒情
大堰河 我的保姆
结构梳理提示
课堂小结:
诗人与普通人一样,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诗人与普通人不同,就在于诗人能把某种感觉变成艺术,变成诗。艾青就是把自己心中的感觉通过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了,谱写了一曲献给大堰河的赞歌。本节主要是通过诵读和欣赏达到体会诗歌感情,掌握全诗内容的目的。
布置作业
1.找出让你感动的语段,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2.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