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语文园地
第1课时
交流平台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田忌赛马》时,孙膑想到了什么样的计策?
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我们学习课文《跳水》时,当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随时有可能摔下来没命。船长想到了什么办法使儿子脱离危险?
船长用枪逼迫儿子跳水,让水手去海里救人。
推测船长当时的是怎么想的。
当时,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如果让他往回走,再从桅杆爬下来,一紧张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而海面上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如果让孩子跳进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正好船长手里拿着枪,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枪逼迫孩子跳下海,毕竟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将我们的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古今对比
对于我们来说,文言文的意思很难理解。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
有一些古今意思相同的字,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个字的现代文意思推测出它的文言文意思,但是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
群儿戏于庭 ( )
诲人不倦 ( )
有恒者 ( )
庭院
厌倦
恒心
体验情感
有的时间很短,我们却感觉很长;有的时间很长,我们却感觉很短。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为什么只有四十秒钟却说时间太长了?
体现了人们救孩子的焦急心理。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为什么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那么长,却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本来是非常久的时间,但是因为没人去关注这个时间,所以是经历了这么久,反而是一转眼就过去了。
时间的长短、快慢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情形下,相同的时间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有的时候时间短,却让我们感觉时间太长;有的时候时间很长,却让我们感觉时间很短。回顾自己感觉过得特别慢或过得特别快的体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例:这本书太精彩了,我看得如痴如醉,直到妈妈喊我吃午饭,我才知道已经过去四个小时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例:那天,音乐老师要我们轮流上台唱歌,胆小的我忐忑不安地走上讲台,小声唱着刚学的歌曲。时间似乎故意和我作对,走得慢极了,几分钟对于我来说,简直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感觉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情感的需要或表达的需要来确定的,我们要学习作者这样的表达方法,在时间的描写中融入人物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片段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自由朗读课本上面的材料《一幅画像》,看看叶圣陶先生在哪些方面做了修改?
1.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
2.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
3.把长句子改成短句子
4.删去重复啰嗦的语句
5.增添语句,使意思更准确
6.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对的标点符号
7.合理划分了段落
相同的内容合并
1
2
3
4
5
6
你对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有什么感受?
修改后的文章语言更准确,意义更连贯,条理也更清晰。
一丝不苟的态度
我们以后修改习作要学习叶圣陶先生用字的准确性,把长句改成短句,删除多余的词使句子干净规范等方法,认真地把我们的习作修改好。
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使这位中学生——肖复兴,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后来,他成了我国著名的作家。
日积月累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ɡuàn
jī
豆蔻年华:特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及笄之年:古时女子年满15岁时,就将头发束起来并插上簪(zān)子。后引申为到了结婚的年龄。
弱冠之年: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加冠,以示成年。
八九岁到
十三四岁
男子十五岁
而立之年:孔子说“三十而立”。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不惑之年: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能洞悉明察,融会贯通,一切恰到好处。
知天命之年:50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就是对得失的淡然。
花甲之年: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所以看什么都习惯了,听什么都可以一笑而过,想做什么也不大在乎别人的眼光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稀之年:古人一般到70岁时辞官家居,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稀年”作为70岁的代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耄耋之年:80-90岁老年人的泛称。
期颐之年:100岁称“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这是在古文阅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资料,收集整理更多有关古人年龄称谓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