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9 15:1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步训练题
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2.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博,端正了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1980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这表明(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C.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的改革目标是(  )
A.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984年以来,潍坊国际风筝会从举办小型工业品展销到召开鲁台经贸洽谈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从政府主办到市场化运作。这反映出潍坊国际风筝会(  )
A.以交流风筝文化作为唯一目的
B.是“汪辜会谈”的重要成果
C.是潍坊市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
D.是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7.2019年3月,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在管理体制上要(  )
A.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B.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C.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逐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一五计划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
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其中,为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0.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外电评论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1.右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  )
A.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2.“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3.“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现这一战略的目的是( )
A.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B.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D.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4.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具体内容是(  )
①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
A.坚持中心城市暴动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6..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放”“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二、非选择题
17、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群农民的生死抉择】
材料一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上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小岗村的农民这一冒险,创造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
【一个国家的集体觉醒】
材料二 1978年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2)1978年是我国的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上怎样调整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一个伟人的坦荡胸怀】
材料三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3)请列举出一个特区,并说说特区的作用。
【一组鼓舞人心的数据】
材料四 如下表。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1978年 3 642亿元 第15名
1990年 18 668亿元 第10名
2000年 99 215亿元 第6名
2010年 362 181亿元 第2名
(4)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材料二
某村1976、1979年粮食产量变化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交售粮食
1976年 35 000斤 230斤 ——
1979年 132 300斤 800斤 30 000斤
说明:材料二的历史资料均来自“大包干纪念馆”。
(1)材料一中,全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问某村“大包干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 材料二中该村1979年与1976年相比,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请分析导致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对于今天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中央电视台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五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一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材料一中“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
(2)材料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这一事件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对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有何相同之处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事件。
(5)邓小平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案
1-5CDCDD 6-10DBDDC 11-16CDDADB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深圳特区。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或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8、(1)变化:粮食产量下降。变化的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2)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主要原因:实行大包干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借鉴意义:农业政策的调整要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等。
19、(1)意义: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事件:抗日战争。
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进行全民族抗战。
(3)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和生活需要同现实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答“供不应求”也可以,意思相近即可)
(4)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5)会议:中共十五大。原因: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