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 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单选题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某校同学通过测量记录地表温度,探究不同下垫面对地面辐射的影响。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地表温度记录表单位:℃
实验地点(下垫面类型) 测量时间
13:00 13:20 13:40 14:00 14:20
操场(塑胶地面) 29.0 27.5 27.0 26.8 26.5
池塘(水面) 16.0 - 16.0 15.8 15.2
灌木土地 23.0 21.0 21.0 20.2 20.0
沙坑(沙地) 25.0 24.4 24.2 24.2 24.0
草坪(草地) 24.0 20.5 20.0 20.0 19.8
1.依据表中数据,推测地面辐射从强到弱的排序是( )A.池塘、灌木土地、沙坑 B.操场、草坪、沙坑
C.草坪、池塘、灌木土地 D.操场、沙坑、池塘
2.可以提高实验准确性的措施有( )
A.每天测量一种下垫面地表温度,最后比较数据
B.测量塑胶操场不同部位的温度,并计算平均值
C.同时测量沙坑不同深度的温度,并计算平均值
D.尽量选择草地的边缘测量温度,以免破坏草坪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某种辐射或作用。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字母表达的含义正确的是( )
A.B—大气辐射 B.C—大气反射 C.G—地面辐射 D.F—大气吸收
4.下列关于D辐射,说法正确的是( )
A.D辐射仅仅发生在夜晚 B.D辐射量,阴雨天必定大于晴朗天
C.D辐射能延缓地面的降温速度 D.D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
下图为海南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海南岛存在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天气的现象,是因为( )
A.海洋白天蒸发旺盛,水汽更充足 B.海岛夜间人类活动少,凝结核少
C.海洋夜间降温快,气流上升 D.海岛白天增温快,对流旺盛
6.有利于图中盐场盐的条件有( )
①气温高,蒸发旺盛②风力强劲,蒸发旺盛③海滩为砾石滩,面积广大④降水较少,日照充足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C.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 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
8.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
A. B.
C. D.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10.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塑料大棚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12.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晚上 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
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
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
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4.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
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
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
研究发现,在大气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干旱地区的绿洲,其夏季昼夜气温均比附近沙漠低,这种现象被称为绿洲的“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能表示夏季沙漠和绿洲之间局地热力环流的是( )
A. B.
C. D.
16.相对于沙漠,绿洲地区形成“冷岛”的原因有( )
①比热容较大,白天气温低 ②植物蒸腾和水汽蒸发,吸收热量
③生产生活排放的热量多 ④大气逆辐射比沙漠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17.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8.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俗话说:“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是由于地面受局部强烈增温,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相较于龙卷风,其预测难度更大。下表为我国南疆某气象站记录的尘卷风在11—20时(北京时间)之间出现的次数与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出现时间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次数 1 11 21 31 47 47 24 10 1
占总次数 的百分比 0.5 5.6 10.9 16.1 24.4 24.4 12.4 5.2 0.5
注:该站地方时较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
19.尘卷风出现频次最高时段,该地( )
①太阳高度大 ②地面温度高 ③土壤湿度大 ④空气质量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与龙卷风相比,尘卷风预测难度大的原因是( )
A.对流弱,破坏能力小 B.降水少,发生地域小
C.风沙多,移动范围小 D.历时短,影响范围小
21.图中,正确表示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的是: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A.山顶夜雨少 B.河谷盆地昼雨多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23.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植被状况 B.太阳辐射 C.热力环流 D.地形起伏
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XT 左图为导光通风系统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导光通风系统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景观图中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5.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为地方时
A.5-8点 B.8-11点
C.11-13点 D.13-15点
26.下列场所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是
A.高层写字楼 B.地下车库
C.电梯公寓 D.独栋别墅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下图是北京、成都、昆明和上海四城市的太阳辐射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表示上海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8.③线甲点太阳辐射较低的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小 B.阴雨天较多
C.白昼时间长 D.海拔高度小
29.④地乙处太阳辐射大于丙处但气温低于丙处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乙处
A.地面辐射弱 B.大气辐射强 C.大气污染严重 D.气压较高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鹅卵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0.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A. B. C. D.
31.“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 )
A.晴朗无风的夜晚 B.晴朗无风的白天 C.阴雨多风的白天 D.阴雨多风的夜晚
二、综合题
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等压面是指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因此等压面在空间上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下图为某地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1)图示等压面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若气压只受气温影响,则①②③④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_。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_。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表示的是北半球某城市热岛环流,则①④两地为城市的是________,该城市垂直方向为_气流,可能形成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该地城乡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4)如果①④两地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地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将_(填“增大”或“减弱”),两地之间的风力将_(填“增大”或“减弱”)。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原有的下垫面特征和近地面的大气结构,形成了以城市效应为主的局地气候。暑假期间,北京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张老师带领下到天安门广场、香山等现场观测,并走进气象站收集资料,对北京市近地面气象要素进行研究。比湿是记录大气水汽状况的重要指标,指在一团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下图示意2008~2012年夏季北京市城郊比湿日变化以及近地面平均比湿水平分布(单位g·kg-1)。
(1)根据2008~2012年夏季北京市城郊近地面平均比湿水平分布(单位g·kg-1),绘制沿M、N一线比湿变化图。
(2)研学小组发现,北京市城区夏季比湿低,竟然成为“干岛”。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形成原因。
(3)研学小组发现,夏季北京郊区比湿的日变化中出现了两个低值。选择一个低值区,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如果两个都作答,则只批阅第一个)。
34.冷岛效应是指某一区域温度低于其周围区域及该区域所在地的平均温度的现象,即相对于周围环境该区域是一个冷源,形成一种与热岛效应相反的冷岛效应。城市中的水域和绿地冷岛效应明显,被人们称为城市“蓝绿空间”冷岛效应。水体对热岛效应的缓解强于绿地,而水体与绿地混合配置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又强于水体。
(1)试画出城市绿地冷岛效应示意图。
(2)简述研究城市“蓝绿空间”冷岛效应的意义。
(3)为使冷岛效应最大化,请你说明如何合理布局城市“蓝绿空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
【分析】
1.
根据表格当中的数据可以读出其温度的排序为操场>沙坑>草坪>池塘或者是操场>沙坑>灌木土地>池塘,根据材料信息,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所以其地面辐射的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操场、沙坑、草坪(灌木土地)、池塘,池塘的地面辐射最小,AC错误;沙坑的地面辐射大于草坪,B错误;地面辐射操场大于沙坑,沙坑大于池塘,D正确。故选D项。
2.
抽样调查的群体多少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多选择几个点来进行测量,然后求平均值,准确性才会更高,B正确。天气是多变的,气温不可能一天和另一天一样,故每天测量最后比较数据不可行,A错误;热量具有传导性,不同深度温度不同,不同深度温度的平均值不能代表地物地表辐射强度,C错误;草地边缘草类逐渐变少,不能代表草地温度,D错误。故选B。
【点睛】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放出能量,地面辐射的热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大气向外放射能量,一部分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射向宇宙空间,另一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3.D
4.C
【解析】
3.
B代表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故A错误。C代表被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故B错误。G代表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故C错误。F代表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4.
D辐射代表大气逆辐射,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有大气逆辐射,故A错误。大气逆辐射不一定阴雨天必定大于晴朗天,这句话说的太绝对,故B错误。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可以延缓地面的降温速度,故C正确。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辐射,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5.D
6.A
【解析】
【分析】
5.
海南岛存在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天气的现象,是因为海岛白天陆地增温快,对流旺盛,水蒸气易凝结降水,夜间降温快,形成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多晴天,D正确;海南岛四面环海,昼夜水汽差异不大,A错误;海岛昼夜间人类活动差异不大,凝结核变化不大,B错误;海洋比热容大,夜间降温慢,C错误。故选D。
6.
读图可知,盐场位于海南岛的西南部,有利的晒盐条件有: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①正确;位于冬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充足,蒸发旺盛,④正确;位于盛行风背风坡,风力较小,②错误;海滩为泥质海滩,地形平坦,面积广阔,有利于盐场建设(而砾石滩的孔隙率较高,容易造成盐分的丧失),③ 错误。综上分析,①④正确,故选A。
【点睛】
莺歌海盐场形成的条件:莺歌海盐场地处背风坡,晴天多,蒸发旺盛;地形平坦,为泥质海滩,有利于建设盐场;沿海的海水盐度大(高达3%以上)等。
7.C
8.A
【解析】
【分析】
7.
短波太阳辐射可以透过塑料大棚,而长波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不能通过塑料大棚,所以大棚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A正确;水蒸气遇到塑料大棚不能通过,大量水蒸汽凝结形成液态水再回到地面,故塑料大棚可以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B、D正确;光照强度与太阳辐射强度有关,大棚无法提高光照强度,C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故选C。
8.
由于塑料大棚内部的气温高于外部,使得在门口附近形成热力环流,大棚内的空气上升,在门口的上方往外流通,外侧则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则由外向大棚内部流通。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
【点睛】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9.C
10.D
【解析】
【分析】
9.材料中提到,“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 11点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故正确答案为C,ABD错误。
10.“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图中显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故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11.A
12.B
【解析】
【分析】
11.
由材料可知,塑料大棚是白色透明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但是对地面辐射是隔热层,能够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所以直接影响地面辐射,B、C错误;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是太阳辐射,黑色网面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明显,对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影响很小,D错误,A正确。选择A。
12.
根据上题解析可知,黑色尼龙网主要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间应是太阳辐射最强的季节和时间,夏季午后时段太阳辐射最强,容易将农作物晒伤,B正确。春季晚上没有太阳辐射,A错误。秋季早晨、冬季傍晚太阳辐射弱,C、D错误。选择B。
【点睛】
大气保温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
13.C
14.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树木涂白为栽体,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3.据材料得知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的作用; 涂白可以起到保温的效果达到防冻害的作用;从图片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所以①②③④正确。故选C项。
14.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故B项正确。
15.B
16.A
【解析】
15.
沙漠的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使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垂直方向上的高空形成高气压;绿洲的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垂直方向上形成低气压;水平方向上,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最后形成热力环流。故选B。
16.
相对于沙漠,绿洲地区形成“冷岛”的原因有绿洲的比热容小,升温慢,此外绿洲植被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的水分,吸收热量。①②正确;生产生活排放的热量多以及大气逆辐射比沙漠强会使绿洲的温度偏高,不会形成“冷岛”。③④错误,故选A.
【点睛】
热力环流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7.A
18.D
【解析】
17.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A正确。
18.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 hPa或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数值可能是1 002.5 hPa~1 005 hPa或1 007.5 hPa~1 010 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D正确。
19.A
20.D
【解析】
【分析】
19.
表中数据为我国南疆某气象站记录的尘卷风在11~20时(北京时间)之间出现的次数与占比。由表可知频次最高的时段是北京时间15~17时,为当地午后13~15时。由此可推断出由于此时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地而增温快,且干燥无风,当局地受热不均匀,近地层大气不稳定,极易产生猛烈上升运动,此时周围空气迅速填补,就会形成尘卷风,空气中多沙尘,①②正确;尘卷风出现频次最高时段,该地土壤湿度小,地表较干燥,所以才容易起沙尘而出现尘卷风,③错误;尘卷风出现频次最高时段,该地空气中沙尘多,空气质量差,④错误。A项的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
根据材料信息,尘卷风是在近地而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可知尘卷风历时短,影响范围小,因此,它的产生、移动、影响等数据很难被捕捉,预测难度大,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尘卷风,它是由于地面受局部强烈增温形成,说明对流作用较强,A错误;龙卷风影响同样降水少,B错误;与龙卷风相比,尘卷风的强度较小,风沙较少,C错误。故选D。
【点睛】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1、受气压带控制风力小,受风带控制或靠近季风源地风力大;2、温差越大,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3、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如果受山脉阻挡季风,风力小;4、若风经过水面或裸地,摩擦力小,风力大。5、受台风、海陆风或山谷风影响,风力大。
21.B
【解析】
【详解】
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再根据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凹”,所以近地面热的地方等压面下凹,冷的地方等压面上凸。据此判断,②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A
23.C
【解析】
22.根据图中降水量及降水时间判断,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山顶夜雨少、河谷盆地夜雨多,A正确、B错误;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比山顶小,C错误;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增加,D错误。故选A。
23.根据所学热力环流知识,图示山顶与河谷盆地之间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所以晚上河谷盆地盛行上升气流,即多夜雨,同理,山顶多昼雨。因此导致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C正确。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B错误;植被状况、大气温度是影响因素,不是直接原因,C、D错。故选C。
【点睛】
第二小题解答的关键在于题干要求---“直接原因”。
24.D
25.C
26.B
【解析】
24.根据材料“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室内外温差越大,室内外压强差大,通风效果最好,华北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最大,所以通风效果最好,故该题选D。
25.根据材料“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可知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应为当日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即地方时12点,故该题选C。
26.由“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场所应为阴暗、不易透风的地方,而地下车库具备这种条件,故该题选B。
【点睛】
本题要理解材料所给信息并运用地理规律解决问题。(1)要能提炼出来自然通风系统原理为热力环流,内外气温的差异导致气压的差异,从而发生空气流动状况。(2)要能提炼出来其光导照明系统的照明效果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光照最强。(3)结合其作用通风和光照就可以得出结论。
27.B
28.B
29.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四城市的太阳辐射年变化图为背景,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等,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
27.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四川盆地太阳能最低,故可知①为成都,②为上海;昆明的纬度比北京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大,且白昼时间长,冬季昆明太阳辐射大于北京,故④为昆明,③为北京。
28.③为北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太阳辐射强,故A、C错;甲点是7月份,雨带移到华北一带,降水量大,阴天多,太阳辐射低,故B正确;海拔高低不影响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
29.④为昆明,昆明春季太阳辐射大于夏季,但气温却低于夏季,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直接热量源于地面辐射,春季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弱引起的。故A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
【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如1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
30.B
31.A
【解析】
【分析】
30.
由材料信息可知,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地面铺鹅卵石升温快,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降温,起到除霾的作用。因此符合此原理的图是B图,B正确。故选B。
31.
晴朗无风的白天,集热棚和周边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似,周边道路和建设物热容量小,升温快,此时集热棚与周边的温度相差不大,因此热力环流不强,除霾效率不高,B错误。阴雨多风的白天和夜晚,空气中的霾大多被沉降或扩散,空气质量较好,该除霾装置工作效率不高,CD错误。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降温快,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更大,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A正确。故选A。
【点睛】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水平运动,形成风。
32. 近地面冷热不均 ④ 呈顺时针 ④ 上升 阴雨 东北风 增大 增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详解】
(1)等压面弯曲的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压强不同,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产生大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压强差,等压面发生弯曲。根据等压面弯曲规律,等压面向高空弯曲,压强高,等压面向低空弯曲,压强小,可以判断气压①>④,③>②,又近地面气压高于同一竖直面的高空的气压,所以压强最大的为①。因为气压①>④,故①处气温低,气流下沉;④处气流上升,气温高,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气温最高的为④。
(2)根据上题气压①>④,③>②,所以水平方向气流从①流向④,从③流向②,垂直方向上①处下沉,④处上升。
(3)城市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生产生活排放的废热较多,所以其温度比郊区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根据上题④处气流上升,所以④为城市,①为郊区。该城市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可能形成的天气状况是阴雨天气。因为气压①>④,结合指向标,该地城乡之间的风向为东北风。
(4)如果①④两地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将增大,两地之间的风力将增大。
【点睛】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的形式。
33.(1)纵坐标正确,曲线(如图)
(2)城区地面多为不透水层,土壤水难以蒸发(地面含水少),水汽少;降水过后,因地面硬化下渗受阻,雨水以地表径流的方式迅速流出,地面快速变干,蒸发少;植被覆盖率低,蒸腾量少。
(3)15:00,太阳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大气垂直对流将近地面水汽输送至高层,近地面比湿小。5:00,夜间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蒸发量减小,日出前温度达到最低,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露,近地面比湿低。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图略。从M向N发现比湿先升高(40.05N处)再降低(从40N到39.9N处),再升高(到39.85N处),再降低。
(2)比湿是记录大气水汽状况的重要指标,指在一团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城区和郊区相比,水汽的来源减少了,比如森林和湿地和土壤的水分蒸腾和蒸发这部分减少了,导致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少,加上地表调蓄水体的湿地森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流失速度快,硬化里面导致水分无法调蓄在土壤和湿地中,也无法蒸发到空气中。
(3)低值主要出现5点和下午15点,以5点为例,5点时近地面温度低,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水汽也容易凝结在地表;以15点为例,15点此时大气温度高,地面温度高,大气对流运动比较强烈,将近地面水汽输送至高层,所以近地面单位体积空气内水汽含量少。
【点睛】
34.(1)
(2)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热岛效应强度提高;城市“蓝绿空间”具有显著的冷岛效应,充分利用城市“蓝绿空间”可以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态建设水平。
(3)带状绿地可形成城市的通风廊道,增强城市的透风性,可设置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道路绿化;在河道周围预留足够的缓冲区,充分发挥其“冷带廊道”效应,尽可能多设计溪水绿化走廊,增加水体与绿地混合配置,以增强冷岛效应。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热力环流图形、热力环流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绿地冷岛温度低于其周围区域,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周围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根据热力环流画法方向一致、首尾相连即可画出图形。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蓝绿空间可以更好的降低城市温度;水体对热岛效应的缓解强于绿地,而水体与绿地混合配置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又强于水体,说明蓝绿空间能最好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进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绿地建设时,可设置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道路绿化,增强城市透风能力,使污染物更快扩散;河道两侧尽可能的修建绿道,减少建筑物比例,增加水体与绿地混合配置,以增强冷岛效应。
【点睛】
热岛效应影响: 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气温高,大气做上升运动,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周围地区近地面大气向中心区辐合,从而在城市中心区域形成一个低压旋涡,结果就势必造成人们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运转中燃烧石化燃料而形成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在热岛中心区域聚集,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表现在: 一方面,大量污染物在热岛中心聚集,浓度剧增,直接刺激人们的呼吸道粘膜; 另一方面,大气污染物还会刺激皮肤,导致皮炎,甚而引起皮肤癌。第三方面,长期生活在热岛中心区的人们会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忧郁压抑、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溃疡增多、胃肠疾病复发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