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红物理》师生共用精品教学案 第十三课时 物质世界和分子热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杏红物理》师生共用精品教学案 第十三课时 物质世界和分子热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3-15 16:06:16

文档简介

站街中学师生共用学案
年级: 九年级 学科:物理 执笔:邓礼洪 审核:韦洪
内容:物质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微观粒子的尺度、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宏观世界的历程、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课型:复习课
时间:2013年3月23日
学习目标:
1.概括认识物质世界的组成、原子结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大致尺度、分子动理论初步知识;
2.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宏观世界的历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
学习重点:物质世界的组成、原子结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大致尺度、分子动理论初步知识。
学习难点:培养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复习设计
一、探索微观世界
1.问题:(1)什么叫物质?
(2)物质由什么组成?
(3)分子、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
(4)能否举例说明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断进步的历程?
2.归纳、概括知识要点:
(1)物质由
(2)分子由 原子由
原子核由 质子和中子由 组成。
(3)原子的核式结构:

(4)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历史进程
探索微观世界的方法、手段
古代人类
近代人类

现代人类
二、探索宇宙
1.问题:(1)能否举例说明人类探索太阳系与宇宙的不断进步历程?
(2)举例说明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3)你认为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的不断深入依靠的是什么?
2.概括知识要点:
历史进程
探索宇宙的方法、手段
古代人类
近代人类

现代人类
三、分子的运动
1.问题:(1)怎么证明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的宏观状态与物质中的分子运动状态有什么关系?
2.概括知识要点:
(1)分子动理论: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状态
物质
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状态
物质状态
固态物质
液态物质
气态物质
四、举例说明物质世界的一些组成部分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五、小结(略)
复习测评
一、填空题
1.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和 力。
2.国庆节期间,在天安门摆放很多鲜花,游客在广场上游玩时能闻到花香,这种物理现象叫做 现象,这个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 。
3.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密闭的气体总是充满整个容器就是很好的例证。然而液体和固体却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而不会散开,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这是由于:

4.煮茶叶鸡蛋时,蛋壳很快染上茶色,把蛋放在冷茶水中却不会那么快染上茶色,这一现象说明
5.“花香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由于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6.两滴水接触后会并成一滴水,这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
7.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 电的电子组成。
8.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小心地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如一滴墨水,将看到 杯中的墨水扩散快,这个实验表明:扩散的快慢与 有关。在制造半导体元件时就利用了这一规律。
9.如图,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块压紧,两块铅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挂一个重物都不能把他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 。
二、选择题
10.下列关于人类探索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古代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体由金、木、水、火、土组成。
B、古代中国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组成
C、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东西都是由微小粒子组成的。
D、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构成物质的“颗粒”命名为分子。
11.以下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②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③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④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⑤质子和中子由跨克组成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2.根据不同的物体尺度,下列所选用的单位合适的是( )
A、描述两座城市距离时常用km作单位
B、描述人的尺度时,用mm作单位
C、描述原子直径时用μm作单位
D、描述两个恒星间的距离时用光年作单位
13.下列关于物体尺度的排列(从小到大)正确的是( )
A、电子—原子核—原子—生物体
B、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
C、生物体—原子—原子核—电子
D、生物体—地球—银河系—太阳系
14.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
A、两块玻璃分子间有斥力
B、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玻璃分子间隔太小,斥力太大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15.下面哪一个现象的描述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A.春天柳枝摇曳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瑞雪飘飘
三、简答题
16.列举自然界和日产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从多方面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四、中考回顾
1. 下面哪一个现象的描述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A.春天柳枝摇曳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瑞雪飘飘
2.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 电的电子组成。
3. 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降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选填“引力”、“斥力”)
4.将体积分别为V1、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V总 V1+V2,(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 。
5.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虽然该病毒的传播机制还未确定,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病毒的有效措施。专家称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感染,所以与感染病人近距离接触须带口罩。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 ~5×10-6m (分子直径约为1×10-9m),由此可判断飞沫
分子。(选填“是”或“不是”)
6.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内的物质分布式均匀的
B.原子九个与太阳相似,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C.电子式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在原子内是静止不动的
D.原子核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7.在一杯水中滴入蓝墨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整杯水变蓝,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 ;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下面吊一物体时不会将它们拉开(如图所示),则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选题“引力”或“斥力”)
8.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说明甲醛分子在做 运动,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 (选填:“加剧”或“减缓”)。
《杏红物理》精品教学案 第十三课时 物质世界和分子热运动答案一、探索微观世界
2.归纳、概括知识要点:
(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2)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3)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
(4)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历史进程
探索微观世界的方法、手段
古代人类
根据观察的自然现象,古希腊人提出“四元素学说”、中国古人提出“五行说”
近代人类
用实验间接认识微观世界,提出各种微观世界结构模型
现代人类
用隧道扫描显微镜直接观察一些原子、分子、借助不断完善的粒子加速器发现比原子核更深一个层次的微观粒子
二、探索宇宙
2.概括知识要点:
历史进程
探索宇宙的方法、手段
古代人类
主要依靠肉眼观察,通过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有很浓的宗教色彩。
近代人类
哥白尼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提出“日心说”,从伽利略开始,科学家用望远镜观察宇宙
现代人类
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太空望远镜等探索宇宙
三、分子的运动
分子动理论: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物质
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状态
物质状态
固态物质
分子彼此靠得很近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
分子靠得很近,但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
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物质
分子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向各个方向运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四、例:跨克→质子→原子核→原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复习测评
一、填空题
1.分子;无规则;引;斥。
2.扩散;无规则运动。
3.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太小
4.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5.扩散;升高。
6.引力。
7.原子核;负。
8.热水;温度。
9.分子间存在引力。
二、选择题
10.CD
11.C
12.ACD
13.A
14.B
15.B
三、简答题
16.(参考:固体的密度较大,液体较小,气体最小。)
四、中考回顾
1. B
2. 原子核;负。
3.斥力
4.< 间隙、空隙、距离、间距、间隔
5.不是
6.B
7.永不停息地运动 引力
8. 永不停息的无规则 加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