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红物理》师生共用精品教学案 第十四课时 物态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杏红物理》师生共用精品教学案 第十四课时 物态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3-15 16:06:44

文档简介

站街中学师生共用学案
年级: 九年级 学科:物理 执笔:邓礼洪 审核:韦洪
内容: 溶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现象及吸放热情况、熔点、沸点概念、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冰、云、雨、露、雾、霜的成因、地球上水资源及保护。课型:复习课
时间:2013年3月24日
学习目标:
系统认识物态变化现象、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现象,引导学生树立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1.溶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现象及吸放热情况。
2.云、雨、露、雾、霜的成因的解释。
3.怎样保护水资源。
学习难点:培养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复习设计
一、基本概念、规律、基本常识复习
1.问题:(1)常见的物质存在状态有几种?
(2)举例说明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有几种?哪些过程吸热?哪些过程放热?
2.归纳、概括
知识要点
(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通常以 、 、 三种形式存在。
(2)物态变化现象与吸热情况
3.问题:(1)固体可分为哪两类?其熔化过程有何差异?
(2)汽化有那两种方式?这两种汽化现象有何差异?
(3)什么是熔点?凝固点?什么是沸点?
(4)影响蒸发快慢的条件是什么?
4.归纳、概括
知识要点
蒸发
沸腾
(3)熔点:
凝固点:
沸点: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

5.问题:造成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合理利用水资源?


6.归纳、概括
知识要点
可采取的措施有:

二、探究和问题解决
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2.对图所描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如图所示是海波的溶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是250C;
信息二:
信息三:
三、小结(略)
复习测评
一、填空题
1.天空中的云彩变化多端,那么云是怎样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托住,从而形成云。
2.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根据我现在的体温判断,我正在 。因我的 较大,所以汽车发动机的散热装置用我来做循环冷却剂。
二、选择题
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溶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河里的冰熔化成水
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
C、深秋的早晨,有时屋顶上会有一层霜
D、很冷的冬天有时并未看到冰熔化成水,冰却不见了
4.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
B、将食盐放在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
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景,正确描述水沸腾现象的是( )
6.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的汽化现象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樟脑汽化结果
D、只有达到1000C,水才能沸腾。
7.在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D、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8.“大树底下好乘凉”,炎热的夏天,人们总是喜欢聚在大树下乘凉,其主要原因是( )
A、大树能吸收太阳的辐射热
B、大树下宽敞通风
C、大树能遮住阳光,大树下通风好,树叶里的水份蒸发要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D、大树易于将热量传到地上
9.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
(1)干冰吸热熔化(2)干冰吸热升华(3)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雨滴(4)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化成小冰晶(5)小冰晶下落时遇暖气流,熔化形成雨
A、 (1)(4) B、 (2)(4) C、 (4)(5) D、 (2)(4)(5)
10.对图所发生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结霜是升华现象
B.结霜是凝固现象
C.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实质上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D.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实质上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汽化而成的小水珠。
11.冬天,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三、综合技能题
12.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以及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为了探究蒸发的快慢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以下三组实验,每组实验中滴在两块玻璃板上的酒精质量相等,请根据实验中所示情景回答问题:
(1)根 据 第 (1) 组 实 验 可 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2)根 据 第 (2) 组 实 验 可 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3)根 据 第(3 )组 实 验 可 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1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的时候,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应该是先固定 的位置,再固定 的位置。(选“A”或“B”)
(2)小红同学在做完“观察 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腾的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 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t/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温度t/0C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请在下面坐标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冷却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勺冷牛奶;
②先将一勺冷牛奶加进滚烫的茶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 方法的冷却效果好。
14.小明同学在语文课上作了一篇关于云南“过桥米线”的说明文,现摘录如下:
“过桥米线”是云南传统的名特小吃。烹饪它的方法是:将刚沸腾的鸡汤盛到一个大碗里,然后舀一勺热油进碗里,在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此时把事先备好的生肉片等生食依次放进碗里,令人惊奇的是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都煮熟了。
请你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文中所描述的有关物理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要求说出并解释两个物理现象)。
15.据报道:一个科考队进入新疆罗布沙漠考察,一天气温度为-150C,凌晨3时开始下雪,在沙丘上均匀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中午雪突然停止了,过了约20min左右,科考队发现,雪不见了,他们脚下踩着的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考队员瞠目。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这雪为什么不见了?提出你的看法。
16.认真阅读下面的片段并观察关于冰箱的原理图,然后完成有关问题。
目前常用的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里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氟里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它放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
如图表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液态氟里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次液化并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氟里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在距地面20—50km的高空有一层叫做臭氧的物质,它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来的有害的紫外线,是地球上的生物得到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条件,由于电冰箱总是会损坏,其中的氟里昂最终将散到空气中,破坏臭氧层,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署了限量生产和使用这类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现在已经研制出氟里昂的代替品如R134a、环戊烷等,我国在1991年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并将于2002年停止生产氟里昂。
(1)文中提到的氟里昂的代替品应具备什么特点?从制冷原理和环保的两个角度来简要说明:
(2)在夏天,人站在冰箱的后面觉得很热,这是为什么?

(3)将冰箱门打开能不能使得室内的温度降低?空调机可以使得室内的温度降低,请你想一想,空调机为什么可以使得室内的温度降低?



四、中考回顾
1. 冬天,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2. 炎热的夏天,当我们打开冰箱门时,会看到从冰箱内涌出团团白雾。实际上这些白雾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小水珠,这一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3.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4.清晨,花草、树叶上常挂有露珠,这些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它们又会慢慢消失,这是由于露珠发生了 的缘故。(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就生活中如何做到节约用水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6.清晨,我们常会看到一些晶莹剔透的露珠附着在小草上,如图所示。这些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
A.汽化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7. 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3所 示)时,这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的
A. 凝华 B. 升华 C. 液化 D. 汽化
《杏红物理》师生共用精品教学案 第十四课时 物态变化答案
一、基本概念、规律、基本常识复习
4.归纳、概括
知识要点
(1)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律,熔化过程吸热温度升高。
(2)①蒸发;②沸腾
蒸发
沸腾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只能在沸点进行
仅发生在液体表面
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进行的很平缓无气泡
进行得很激烈有气泡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固态时为晶体的物质,其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5. 水资源的浪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污染水源;干旱、土地沙漠化等是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
6.归纳、概括
知识要点
可采取的措施有:应用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制定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等。
二、探究和问题解决
1.(1)液化、凝华、熔化。。
(2)熔化
2.风速加快,只能是使蒸发加快,并不能使环境的温度降低,即温度计的示数并不发生改变; 但从水中上岸的人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使人体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到冷。
3. 信息二:海波的熔点是480C
信息三: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复习测评
一、填空题
1.液化;凝华。
2.凝固;比热容。
二、选择题
3.A
4.CD
5. C
6.A
7.B
8.C
9.D
10.C
11.A
三、综合技能题
12.(1)液体表面积;
(2)液体温度;
(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B;A
(2)
(3)①
14.(1)油浮在汤面上是油的密度比汤小
(2)汤能保温是油膜覆盖在汤上面使蒸发难以进行
(3)生肉片烫熟是热传递,能量转移的结果
15.雪是固体,不见了变成气体,有两种可能:一是先熔化再汽化;二是直接升华。而熔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达到熔点,气温在-150C不能满足条件,也没有留下水迹,“脚下干爽”,所以只能是雪直接发生了升华现象。
16. (1)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散到空气中,不会破坏臭氧层
(2)热、是冰箱内的热通过冰箱壁上大管子放出的
(3)由于冰箱制冷同时将冰箱内的热排放在室内,因此将冰箱门打开不能使得室内的温度降低,而空调机是将热量散发到室外。
四、中考回顾
1. A
2. A
3.D
4.液化 汽化
5.(1)使用节水型洁具 (2)用完水后关水龙头 (3)一水多用 (合理即可)
6.D
7.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