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 长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 长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9 19:5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5 七律 长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 )不是出自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
A.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B.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诗句选择正确的理解。
2.五岭逶迤腾细浪( )
A.五岭绵延不断,像水中翻腾的细浪一般,反映了长征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B.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3.大渡桥横铁索寒( )
A.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那裸露的铁索闪着冷冰冰的寒光。
B.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铁索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使人觉得寒气逼人。
4.更喜岷山千里雪( )
A.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
B.更让红军欢喜的是,岷山白雪皑皑,风光十分迷人。
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C.尾联写长征即将结束,展望美好的革命前景,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以上都正确。
6.大渡桥横铁索寒( )
A.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那裸露的铁索闪着冷冰冰的寒光。
B.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铁索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使人觉得寒气逼人。
7.夸张的巧用,是《七律·长征》显著特点之一。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二、填空题
8.比一比,再组词
征( ) 委( ) 薄( )
证( ) 逶( ) 礴( )
闲( ) 拖( ) 岷( )
闭( ) 迤( ) 眠( )
9.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这支科考队伍jì lǜ( )严明。他们一路攀着shénɡ suǒ( )爬上陡峭的shān yá( ),划着小船dù ɡuò( )湍急的河流,终于胜利完成了科考任务。
三、语言表达
10.品读诗句,深入感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从诗句中的“逶迤”“磅礴”等词语,我感受到山的_____________。作者把五岭山脉、乌蒙山分别比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写出了山的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诗句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是围绕一个“_________”字来展开的,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过岷山时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________________。”
11.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下面是四川地区公布的学生体质状况最新调查结果。(箭头多少代表升降幅度)
调查项目 升降幅度 检测项目 升降幅度
身高 ↑ 肺活量 ↓↓↓
体重 ↑ 视力 ↓↓↓
胸围 ↑ 男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 ↓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某中学新生入学军训,有53%的新生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某班进行站姿训练,不到15分钟,全班50人竟有5人晕倒。
材料三:四川地区为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建设者,“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地区全面启动。
12.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我区青少年体质状况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丰碑(节选)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突然警卫员喊道:“……前面……冻死了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的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线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15.短文以“丰碑”为题,文中的“丰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16.警卫员说:“……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17.“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愤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自《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作者毛泽东。
B.“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毛泽东主席名作《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词。
C.这句话是出自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原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指,事物不断的向前发展更新变化,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有生活阅历的人,用来劝诫走上迷途的人,意思是不管什么时候,人都必须要走正道!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思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2.B
3.B
4.A
【解析】
2.略
3.略
4.略
5.D
【解析】
【详解】
注意对诗句的理解,《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6.A
【解析】
【详解】

7.C
【解析】
【详解】
A B D都不是夸张,只有“这山要把天刺破了”是夸张。
8. 征求 委任 单薄 证据 逶迤 磅礴 空闲 拖走 岷山 关闭 迤逦 睡眠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形近字辨识和组词能力。
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每个字,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区别,怎么组词。此外,教师应强调常见字组词是考试的必拿分点,要重视起来。
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征(拼音:zhēng),征和它的繁体“徵”原是两个不同的字。征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本义为征伐,后引申为远行。
“证”是一个汉字,读音是zhèng,即可作名词用,也可作动词用,并可与“症”相通。在医学上也可表示其为病情的某一方面。
9. 纪律 绳索 山崖 渡过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律、绳、索、崖、渡”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雄险 细浪 泥丸 渺小 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一样;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一样 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 喜 岷山,我们终于把你征服了,我们即将迎来长征的胜利
【解析】
【详解】
1.体会诗词中的关键语句,首先要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
2.通读整首古诗,理解此句的意思之后,分析这句话表达的情感,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即可答出是围绕“喜”字展开的。再想象诗句描述的画面合理写出红军呼唤的话。符合情景,语句通顺即可。
11. 河水翻起细浪。 山上有一条逶迤的路。
【解析】
【详解】
细浪:微小的波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点评】
造句,是指用词语组织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12.体质下降。
13.阳光下(或操场上、大自然中、户外),充满活力(或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14.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
【解析】
【详解】
(1)分析图表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③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2)此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先从给出的材料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
(3)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
故答案为:(1)体质下降。
(2)阳光下(或操场上、大自然中、户外),充满活力(或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3)参加体育运动,争做阳光少年。
15.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16.A
17.“他”指的是将军。“他”愤怒的原因是看到有战士冻死时感到很愤怒,表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心,也为后来将军得知真相之后的巨大变化作铺垫。
18.将军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所深深感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军需处长的怀念与不舍之情,为了表达他深深的敬意所以为军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理解题目的含义。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课文中指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16.
本题考查省略号的表达效果。这是警卫员看到前面冻死人时说的话,结合他当时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体会他的不安和急促。
17.
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将军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愤怒的神态,从侧面反映了将军对战士的关心。
18.
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将军知道冻僵得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被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同时也为失去一位好战士而感到不舍和难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