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2*故宫博物院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裁剪 筹备 斑点 沮丧
B.类似 猜侧 昼夜 氧气
C.神秘 提供 考察 枯萎
D.谜语 揭开 倾角 木棍
2.“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缩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绝不是唯一天体。 B.地球不是唯一天体。
C.地球是唯一天体。 D.地球不是天体。
3.下面的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奇巧的池馆水榭。
B.雪片跟冷风把人们关进屋里,连门板都上得严丝合缝。
C.他只会装些对工作有用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分门别类,放置得井然有序。
D.班会上,大家深刻反思了这次比赛失利的原因,教室里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博物院》一文采用的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使我们对故宫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
B.《故宫博物院》的特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C.作者是以自己参观的路线作为说明顺序的,这也是故宫由南到北的建筑顺序。
D.说明文中没有详写和略写的区别,而记叙文中有这种区别。
5.下列选项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宫殿 绚丽 铃珑 惟妙惟肖
B.点缀 缭绕 廷伸 龙凤呈祥
C.辉煌 矫建 和谐 亭台楼阁
D.批阅 真伪 掩映 迥然不同
二、填空题
6.故宫知识综合问答。
1. 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________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________年历史了。
2. 故宫中路建筑:午门——太和门——( )——( )——( )——乾清门——( )……神武门
3. 现如今,故宫博物院的参观入口是________,参观出口为________、________。
4. 除法定节假日外,故宫博物院全年闭馆的时间是( )。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7.近义词。
独特—________ 矗立—________ 迥然不同—________
湛蓝—________ 庄严—________ 井然有序—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1处标点,2个错别字,3处语病)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化益智项目。节目播出时,人们守在电视机前享受精神的“胜宴”。赛手们精采的表现,张扬了个人古典文化的修养,也彰显了古诗词的魅力。通过这样的节目,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一定要继承和传扬优秀传统文化。
9.品析句子。
1.走进午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这个句子运用________(举例子/列数字)和________(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太和殿的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颐和园
材料一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材料二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二十四年,自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宣布变法后,光绪帝曾连赴颐和园12 次,召见维新派人士,筹划变法事宜。四月二十八日(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命他在总署章京上行走,并许其专折奏事。八月初四日(9月19 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在变法期间(6月至9月间),慈禧一直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守旧派反对变法、准备政变的中枢。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经颐和园出逃。七月二十五日(8月19日),俄国军队首先侵占颐和园。以后,日、英、意军又相继占据。颐和园在被占期间,所存珍宝被侵略者抢掠一空,不少建筑再遭焚毁。
材料三
颐和园游览路线1:东宫门入园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
——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
颐和园游览路线2:北宫门入园
北宫门——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仁寿殿——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
颐和园游览路线3:新建宫门入园
新建宫门——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乘船至石舫——耕织图景区——苏州街——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
阅读链接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10.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想一想:你应该根据不同的任务采用哪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读完后,填一填。
(1)了解与颐和园有关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颐和园的旅游攻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从“材料三”中又发现了哪些景点是材料一中没有提到的。至少写3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从“材料二”中了解到了哪些历史事件,概括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句中先写自己看到的景色,再写自己的感受。请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阅读链接”的内容,你了解到“戊戌变法”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怎样评价“戊戌变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故宫博物院(节选)
紫禁城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5.这一段主要介绍故宫的______和______。
16.文段中多处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17.“玲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筑______。
18.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宫的感情是____________。
19.文段最后一句“宏大”“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____________之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字形的辨析能力。
B项猜侧——猜测。
2.B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D中“庄严肃穆”在形容气氛时,一般用于比较大的、极严肃的场合(最常见是追悼会),这里用来形容班会,即使班会上气氛不是很活泼,“庄严肃穆”也不恰当。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所谓说明顺序,就是作者介绍说明对象所采用的先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A.有误,本文是按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来介绍的,并没有明确的先总说后分说的关系。
B.有误,故宫建筑群的特征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C.正确。
D.有误,说明文中也有详略之分。
5.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书写笔画和字形易错字。注意易错字、形近字的书写,在正确书写之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A项“铃珑”有误,正确书写应是“玲珑”;
B项“廷伸”有误,正确书写应是“延伸”;
C项“矫建”有误,正确书写应是“矫健”;
D项无误,答案选D。
6. 大 六百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午门 神武门 东华门 A
【解析】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大;六百。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
3.本题考查有关故宫的课外知识积累。
故答案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
4.本题考查有关故宫的课外知识积累。
故答案为A。
7. 特殊 耸立 大相径庭 深蓝 庄重 井井有条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独特:独有的;与一般不同的。故近义词为“特殊”;
矗立:高耸地立着。故近义词为“耸立”;
迥然不同: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故近义词为“大相径庭”;
湛蓝:状态词。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故近义词为“深蓝”;
庄严:庄重而严肃。故近义词为“庄重”;
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故近义词为“井井有条”。
8.
【解析】
略
9. .打比方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列数字 作诠释 雄伟壮丽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和仿写句子的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作诠释等等;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答案为:打比方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列数字 作诠释 雄伟壮丽
10. 主要读材料二、阅读链接内容,其他内容略读。 主要读材料一、三,其他内容略读。
11.十七孔桥、铜牛、耕织图景区、苏州街等
12.(1)戊戌变法的始末。(2)八国联军入侵。
13.先写自己看到的景色,再写自己的感受。不是这种写法的不得分。
14. 维新派人士倡导学习西方,进行改良运动。 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囚, 康有为、梁启超出逃,戊戌六君子被杀。 是一场爱国运动,是对中国进行革新的运动,为了中国强大的变法运动。(意思对即可)
【解析】
略
15. 总体布局 艺术风格
16. 列数字 故宫规模宏大
17. 精巧细致 精美
18.热爱和赞颂
19. 建筑特征 赞美
【解析】
15.本题主要考查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从文中“北边”“南边”“东西两边”等可以看出是通过空间顺序介绍了紫禁城的总体布局和建筑风格。
16.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首先需要回忆说明方法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再抓住关键句的要点,体会句子想要表达的内容,再加以分析。“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体现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目的是说明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的特点。
17.本文主要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首先需要回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会句子表述时使用的词语或说明方法,再加以分析。“玲珑”既指物体精巧细致,也指人灵巧敏捷。“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筑的精美。
18.本文主要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首先需要回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会句子表述时使用的词语或说明方法,再加以分析。这句话通过对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9.本题主要考查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宏大”“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建筑特征,表达了对故宫的赞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