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讲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讲)同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背讲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讲)同步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9 14:0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课堂导入
思考:北京冬奥日本派出122人参加,唐朝时中日怎样交往?
七年级下册精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022
背讲考
七年级下册第4课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堂导入
评价目标
评价任务
中考演练
创新思维
评价目标
背讲考-七年级下册同步备课精品系列



掌握唐朝文化对日本、新罗的影响,玄奘西行路线图。
通过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唐朝的强盛,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
通过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中日交流——遣唐使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十多批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评价任务一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评价任务一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遣唐使
1.时间:
2.目的:
3.方式:
4.影响:
鉴真东渡
1.时间:
2.经过:
3.目的:
4.影响:
唐朝时
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玄宗时期
六次东渡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一∶东方各国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勉励其弟子"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日本人民更是"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希望"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一、二、三,思考日本政府为什么多次派遣唐使到唐朝来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唐朝政府)专门为外国学生准备了博取功名的"宾试科",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曾考中进士。"名成太学"的阿倍仲麻吕得吏部奖掖,授校书郎,深得玄宗、肃宗的信任,多次升迁,官至从三品秘书监。
——
为了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和制度;
唐朝政府对日本留学生的政策友善。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评价任务一
遣唐使学习了中国的什么?
政治制度
语言文字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评价任务一
望月望乡
翘首望東天,
神弛奈良边。
三笠山頂上,
想又皓月圆。
翹首(げうしゅ)して  東天を 望み,
神(しん)は 馳(は)す  奈良の邊。
三笠 山頂の上に,
想ふ  又もや 皓月(かうげつ) 圓(まどか)ならんと。
遣唐使学习了中国的什么?
建筑
建筑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评价任务一
【唐朝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日本:平城京平面示意图】
日本宇治平等院凤凰堂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遣唐使学习了中国的什么?
货币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评价任务一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生活习俗
中国唐装
日本和服
【日本茶道】
【唐人茶道】
(日)营原清公
我是东蕃客,
怀恩入圣唐。
欲归情未尽,
别泪湿衣裳!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阿倍仲麻吕
(698—770)
晁衡
鉴真(688~763年)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塑像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评价任务一
六次东渡
鉴真和弟子21人从扬州出发,被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第一次唐玄宗时期(742年)
第3次因官府出面阻拦,第四次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第二次(743年)
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而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第五次(748年)
第三、四次
第六次(753年)
754年,终于到达日本。时年66岁。763年,逝世,安葬在唐招提寺。
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船出长江口,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唐大和上东征传》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评价任务一
“天宝二载十二月,举帆东下,到狼沟浦,被恶风漂浪,波击船破,人总上岸,潮来水至人腰。冬寒风急,甚太辛苦。”
——(日本)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
“但普照师每日食时,行生米少许与众僧,以充中食。舟上无水,嚼米喉干,咽不入,吐不出,饮咸水腹即胀。”
——(日本)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
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鉴真弟子祥彦
险恶的天气
粮食的短缺
做事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评价任务一
孝谦天皇仿二王字体所写
鉴真大师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及寺内的鉴真塑像,是日本一级国宝。
鉴真…….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被日本人誉为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医药的始祖、文化的恩人。鉴真大师不愧为永远璀璨夺目的明珠。
—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 叶小文《一位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唐与新罗的关系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评价任务二
1.人员组成:
2.代表:
3.目的:
4.影响
官方使节、留学生、留学僧
崔致远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制度。
仿唐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
玄奘西行
玄 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佛法。
玄奘西行
评价任务三
玄奘西行
根据课本自主学习,快速准确记忆重点问题(4分钟)
要求:迅速准确记忆、同桌小组互相提问
评价任务三
1.时间:
2.目的:
3.影响: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玄奘遍访天竺的名寺,曾在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玄奘在那烂陀寺向住持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在那烂陀寺代戒贤大师讲授《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此后,玄奘还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学成以后,他立真唯识量论旨,在曲女城无遮辩论法会上等待十八天,结果无人敢出来辩难使其不战而胜,由此名声鹊起、威震天竺,被誉为“大乘天”、“解脱天”。
玄奘考察南亚次大陆路线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西行
评价任务三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643年,玄奘启程归国,带回657部佛经。645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烈欢迎。652年,玄奘在长安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即今天的大雁塔,在唐太宗大力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将约1300卷梵文经论译成汉语。玄奘依翻译佛典与对经文的阐释而开创了中国法相唯识宗,其学说却深深地影响了其他诸多宗派。玄奘一生所翻经论,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三十八卷,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
初步建时的大雁塔复原
今日的大雁塔与玄奘像
玄奘西行
评价任务三
根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由玄奘口述、弟子僧辩机笔撰的《大唐西域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尤有甚者,由于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更成为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古天竺地理历史时不可或缺的文献,而近现代以来,根据该书记载所进行之考古遗迹挖掘,亦证明玄奘当时所述真实可信,允为瑰宝。
《大唐西域记》
兴教寺玄奘塔
玄奘西行
评价任务三
学习佛经
传授佛法
天竺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日本
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玄奘是去天竺取经,鉴真是到日本弘扬佛法,一个是“取”。一个是“送”。这一“取”一“送”,恰恰反映了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开放性。
贡 献
到达地方
目 的
优秀品质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对比表
(1)相同点:
(2)不同点:
都是唐朝著名的僧人;都为完成的使命出生入死,具有顽强的毅力;都为加强唐朝与邻邦的友谊,促进了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素养提升
(2021·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自汉朝以来,中国充分利用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对外交往,对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下列体现唐朝对外交往实现互助互利的史实是
A.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B.甘英出使大秦
C.马可波罗来华 D.郑和下西洋
(2021·湖北宜昌·中考真题)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
A.唐与日本的交流 B.唐与天竺的交往 C.唐与新罗的关系 D.唐与大食的往来
A
A
中考演练
(2021·江苏南京·中考真题)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他是唐朝高僧,受邀东渡日本,历时12年。虽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到达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B
C
中考演练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
经过:6次东渡,754年抵达日本
时间:唐玄宗时期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唐太宗时期
经过:到达天竺,带回佛经
影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时间:唐朝时
方式:日本派使节到中国
目的: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