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讲考】第3课盛唐气象(背)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背讲考】第3课盛唐气象(背)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9 14:00:01

文档简介

第3课盛唐气象
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①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②垦田面积不断扩大。③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④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⑤ 兴修水利工程。
2、手工业:①纺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丝织工艺水平高,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②陶瓷业: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
3、商业繁荣:表现:①水路交通发达,②贸易往来频繁,③出现繁华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长安城特点:①布局严整对称;②街道宽敞整齐;③商业繁荣(东西两市是商业区)。
长安城地位:①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心,②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图片解读】
解读:曲辕犁是耕地工具,适用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筒车是灌溉工具,提高了水利灌溉效率,节省了人力。
解读:开元通宝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日本的和同开珎受到其影响;唐都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坊是居住区,与市场界限明显,坊市分开
1.(2021·贵州毕节·七年级期中)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旅游,你可能看到( )
①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山 ②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日
③越窑烧制的粉彩瓷器 ④欧阳询的书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021·山东·济南市钢城区辛庄初级中学期中)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
A.手工业生产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3.(2021·山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有一则材料记载:“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
A. B.
C. D.
4.(2021·河南郑州·七年级期中)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A.江南地区开发过程 B.元朝民族交融状况
C.宋朝强化中央集权 D.唐朝社会繁盛景象
5.(2021·山西广灵·七年级期中)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唐朝的( )
A.对外关系 B.民族关系 C.文化科技 D.社会经济
知识点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各族拥戴为“天可汗”)
战争:唐初,突厥控制漠北和西域,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统治。
任职: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册封(封王):东北渤海国(粟末靺鞨族)首领渤海郡王,西北回纥首领怀仁可汗,西南南诏首领云南王。
设管理机构: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和亲(联姻):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知识点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原因: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民族交融,交通发达,思想活跃。
表现:①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②一些妇女受文学、音乐等教育,可参加娱乐活动。③社会风气兼容并包,衣食住行受西北少数民族影响。 ④刚健豪迈的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图片解读】
解读:《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是汉藏两族友好情谊的历史;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
6.(2021·福建平和·七年级期中)“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共同反映的是( )
A.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 B.唐与回纥的友好关系
C.唐与南诏的友好关系 D.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7.(2021·辽宁老边·七年级期中)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列属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是:
A.将皇室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加强了汉藏友好关系
B.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C.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8.(2021·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第四中学七年级期中)唐朝时期的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说明当时的唐朝( )
A.社会风气开放 B.社会风气保守
C.尚武风气盛行 D.男女平等
9.(2021·重庆·七年级期中)唐朝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以下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①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②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③皇帝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④朝廷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21·河南柘城·九年级期中)闫立本创作的《步辇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到长安请求和亲,唐太宗欣然允诺的故事。这一事件
《步辇图》
A.是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的开始 B.加强了汉藏两地的和平友好交往
C.加强了唐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D.消除了唐政府和边疆地区的矛盾
知识点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经济基础,统一安定,民族交流)
1.文学方面(诗歌)
李白(诗仙,盛唐时期):诗歌特点:①歌颂祖国山河壮美;②抒发昂扬进取精神;③表现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③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
杜甫(诗圣,由盛转衰时期):诗歌特点:①诗风淳朴厚重;②反映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③抒发悲愤凄婉之情;④诗歌反映史实,有“诗史”之称。
白居易(唐朝中期):诗歌特点:①直面社会现实,揭示统治者腐化和人民疾苦;②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石窟和雕刻
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键。
绘画:人物、山水、花鸟、宗教。阎立本的人物画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音乐舞蹈: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出现舞蹈家、歌唱家、乐器演奏家。
石窟: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
【图片解读】
11.(2021·江西南城·七年级期中)在一次鉴宝节目中,一持宝人持有如图所示《麻姑山仙坛记》书法名篇,专家鉴定组介绍它的特点是“端正劲美、雄浑敦厚、苍劲古朴、骨力挺拔”。如果鉴定该作品为真迹拓本(复制品),其真迹作者是
A.柳公权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
12.(2021·贵州石阡·七年级期中)《中国诗词大会》是为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诗圣”“诗仙”分别是( )
A.杜甫、李白 B.白居易、韩愈 C.杜甫、白居易 D.杜牧、李白
13.(2021·河北路北·七年级期中)下列叙述史实与杜甫不符的一项是
A.他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他的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
C.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D.他艺术技巧高超,人们称他为“诗圣”
14.(2021·山东兖州·七年级期中)"你从盛唐款步走来……,赢得'诗仙'的美誉。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气势让天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大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材料中的"你"是
A. B.
C. D.
15.(2021·山东高青·七年级期中)某同学总结出一个朝代的特点:犁耕技术走向成熟,中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多姿多彩。这描述的是
A.汉武盛世 B.盛唐气象 C.两宋辉煌 D.康乾余辉
【知识延伸】
1)文成公主入吐蕃属于唐朝与吐蕃关系友好的表现,不能说明他们之间存在隶属关系。所以,唐朝时吐蕃没有纳入中央政府的正式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元朝。第3课盛唐气象
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①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②垦田面积不断扩大。③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④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⑤ 兴修水利工程。
2、手工业:①纺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丝织工艺水平高,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②陶瓷业: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
3、商业繁荣:表现:①水路交通发达,②贸易往来频繁,③出现繁华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长安城特点:①布局严整对称;②街道宽敞整齐;③商业繁荣(东西两市是商业区)。
长安城地位:①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心,②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图片解读】
解读:曲辕犁是耕地工具,适用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筒车是灌溉工具,提高了水利灌溉效率,节省了人力。
解读:开元通宝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日本的和同开珎受到其影响;唐都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坊是居住区,与市场界限明显,坊市分开
1.(2021·贵州毕节·七年级期中)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旅游,你可能看到( )
①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山 ②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日
③越窑烧制的粉彩瓷器 ④欧阳询的书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发明了曲辕梨,因此①在唐朝时期可以看到;欧阳询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④在唐朝也能看到,D项正确;②体现的是市突破了时空限制,唐朝时期市、坊严格分开,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故②不可能看到;③中的粉彩瓷是清朝的,不可能;含有②③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2.(2021·山东·济南市钢城区辛庄初级中学期中)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
A.手工业生产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筒车亦称“水转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胜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C项正确;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
3.(2021·山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有一则材料记载:“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筒车的水轮直立于河边水中,轮周斜装若干竹本制小筒,利用水流推动主轮,轮周小筒次序入水舀满,至顶倾出,接以槽,导入渠田材料中的“如纺车……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即是筒车的特点,C项正确;A项是翻车,需要人力驱动,与材料中的“如纺车,以细竹为之”不符,排除A项;B项是曲辕犁,D项是楼车,均不是灌溉工具,排除BD项。故选C项。
4.(2021·河南郑州·七年级期中)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A.江南地区开发过程 B.元朝民族交融状况
C.宋朝强化中央集权 D.唐朝社会繁盛景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长安城平面图可知与唐朝有关,长安是唐朝都城,依据图上“西市”“东市”等信息,可知市是古代城市中的商业区,由此可见可以用来研究唐朝社会繁盛景象,D项正确;长安城位于今陕西西安,属于北方黄河流域,不能体现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A项;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因此也不能反映元朝民族交融状况,排除B项;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因此不能反映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1·山西广灵·七年级期中)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唐朝的( )
A.对外关系 B.民族关系 C.文化科技 D.社会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开元”一词。据所学,“开元”为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在其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唐朝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故称“开元盛世”;“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意思是开元初年,天下获得大的丰收,商铺林立,经商的人很多。青壮年不懂得兵器,说明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D项正确;对外关系是唐朝与外国的交往、民族关系是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只涉及丰收、店铺,与经济有关,与文化科技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知识点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各族拥戴为“天可汗”)
战争:唐初,突厥控制漠北和西域,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统治。
任职: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册封(封王):东北渤海国(粟末靺鞨族)首领渤海郡王,西北回纥首领怀仁可汗,西南南诏首领云南王。
设管理机构: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和亲(联姻):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知识点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原因: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民族交融,交通发达,思想活跃。
表现:①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②一些妇女受文学、音乐等教育,可参加娱乐活动。③社会风气兼容并包,衣食住行受西北少数民族影响。 ④刚健豪迈的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图片解读】
解读:《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是汉藏两族友好情谊的历史;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
6.(2021·福建平和·七年级期中)“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共同反映的是( )
A.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 B.唐与回纥的友好关系
C.唐与南诏的友好关系 D.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以亲王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尺带珠丹),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D项正确;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排除BC项。故选D。
7.(2021·辽宁老边·七年级期中)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列属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是:
A.将皇室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加强了汉藏友好关系
B.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C.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吐蕃 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唐玄宗册封的,不是唐太宗,排除。故选A项。
8.(2021·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第四中学七年级期中)唐朝时期的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说明当时的唐朝( )
A.社会风气开放 B.社会风气保守
C.尚武风气盛行 D.男女平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A项正确;社会风气保守,不会出现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B项错误;尚武风气题干中体现不了,C项错误;题干中也没有提到男女平等,只提到女子的活动,这恰恰体现的是在封建社会的社会风气的开放,D项错误。故选A。
9.(2021·重庆·七年级期中)唐朝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以下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①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②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③皇帝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④朝廷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如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皇帝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朝廷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等,②③④正确;元朝形成新的民族——回族,①错误。由此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2021·河南柘城·九年级期中)闫立本创作的《步辇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到长安请求和亲,唐太宗欣然允诺的故事。这一事件
《步辇图》
A.是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的开始 B.加强了汉藏两地的和平友好交往
C.加强了唐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D.消除了唐政府和边疆地区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步辇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到长安请求和亲且唐太宗欣然允诺的故事,之后,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而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因此反映了汉藏两地的和平友好交往,B项正确;A项是在元朝,排除A项;吐蕃是西藏不是新疆,排除C项;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
知识点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经济基础,统一安定,民族交流)
1.文学方面(诗歌)
李白(诗仙,盛唐时期):诗歌特点:①歌颂祖国山河壮美;②抒发昂扬进取精神;③表现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③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
杜甫(诗圣,由盛转衰时期):诗歌特点:①诗风淳朴厚重;②反映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③抒发悲愤凄婉之情;④诗歌反映史实,有“诗史”之称。
白居易(唐朝中期):诗歌特点:①直面社会现实,揭示统治者腐化和人民疾苦;②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石窟和雕刻
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键。
绘画:人物、山水、花鸟、宗教。阎立本的人物画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音乐舞蹈: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出现舞蹈家、歌唱家、乐器演奏家。
石窟: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
【图片解读】
11.(2021·江西南城·七年级期中)在一次鉴宝节目中,一持宝人持有如图所示《麻姑山仙坛记》书法名篇,专家鉴定组介绍它的特点是“端正劲美、雄浑敦厚、苍劲古朴、骨力挺拔”。如果鉴定该作品为真迹拓本(复制品),其真迹作者是
A.柳公权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麻姑山仙坛记》该作品及作者是颜真卿,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他的传世作品有《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多宝塔碑》等, C项正确;唐代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排除A项;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称王羲之为“书圣”,排除B项;唐代诗人欧阳询,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排除D项。
12.(2021·贵州石阡·七年级期中)《中国诗词大会》是为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诗圣”“诗仙”分别是( )
A.杜甫、李白 B.白居易、韩愈 C.杜甫、白居易 D.杜牧、李白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因此“诗圣”“诗仙”分别是杜甫、李白。选项A正确;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C项;杜牧是晚唐诗人,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
13.(2021·河北路北·七年级期中)下列叙述史实与杜甫不符的一项是
A.他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他的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
C.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D.他艺术技巧高超,人们称他为“诗圣”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李白,所以A项符合题意;杜甫的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杜甫的艺术技巧高超,人们称他为“诗圣”,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择A项。
14.(2021·山东兖州·七年级期中)"你从盛唐款步走来……,赢得'诗仙'的美誉。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气势让天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大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材料中的"你"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你从盛唐款步走来……你从险关蜀道走过,赢得诗仙的美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你”是李白。结合课本所学,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A项是李白,A项正确;B项是杜甫,排除B项;C项是白居易,排除C项;D项人物与“诗仙”称号无关,排除D项。故选A。
15.(2021·山东高青·七年级期中)某同学总结出一个朝代的特点:犁耕技术走向成熟,中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多姿多彩。这描述的是
A.汉武盛世 B.盛唐气象 C.两宋辉煌 D.康乾余辉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犁耕技术走向成熟:中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开放。”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盛唐气象,唐朝时期发明曲辕犁,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中外交往频繁,社会风气开放,B符合题意;汉武盛世与“中外交往频繁”不符,A排除;两宋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关系和谐”不符,C排除;乾隆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中外交流频繁”不符,D排除;故选择B。
【知识延伸】
1)文成公主入吐蕃属于唐朝与吐蕃关系友好的表现,不能说明他们之间存在隶属关系。所以,唐朝时吐蕃没有纳入中央政府的正式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