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讲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背讲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9 14:00:01

文档简介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2021·云南华坪·七年级期末)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张骞通西域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21·甘肃凉州·七年级期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鉴真 B.玄奘 C.法显 D.释迦牟尼
3.(2021·山西翼城·七年级期末)七年级(1)班的小利同学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4.(2021·河北唐县·七年级期末)《大唐西域记》记载葱岭的环境时说:“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以( )
A.感悟玄奘西行的精神内涵 B.感受鉴真东渡的艰难过程
C.分析张骞通使西域的目的 D.总结乾隆平定回部叛乱的成果
5.(2021·山东单县·七年级期末)方框内是某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判断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下西洋
6.(2021·重庆丰都·七年级期末)如果给如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7.(2021·河北·曲周县依庄中学七年级期末)他在取经的过程中,还担任了翻译的工作,一人西行了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佛教中心取得真经,并用了十七年的时间学会当时的各种学说,翻译佛典75部,13335卷,贡献量惊人。“他”的事迹可概括为(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阿倍仲麻吕来华 D.崔致远入唐
8.(2021·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七年级期末)下面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9.(2021·内蒙古扎鲁特旗·七年级期末)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你觉得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疆域广大 B.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D.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
10.(2021·河南济源·七年级期末)《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为了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介绍的内容
A.讲授佛经 B.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等知识
C.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D.他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二、综合题
11.(2021·贵州毕节·七年级期中)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材料一:2019年6月22日晚上七点半,中国歌剧《鉴真东渡》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隆重上演,该剧以鉴真东渡的史实为依据,艺术再现了1200年前世界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剧中鲜明的中国风骨和东方气韵深深震撼了美国观众。
材料二:2019年1月25号至27号,中央民族乐团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登陆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创新性地用器乐手法讲述玄奘西行的故事,为美国观众带来了一场中国民乐和中国文化的视听盛宴。远山如黛、云海缥缈,空灵的乐声中,金色的梵文从天而降,瞬间把观众带入中国文化的宏大意象中。随着故事的推进,南箫、古筝、胡琴、琵琶、唢呐、扬琴、箜篌等丝绸之路上的民族乐器逐一登场,带观众触摸尘封的历史,走进一代高僧玄奘的传奇人生。
【问题探究】
(1)请完成表格。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
事件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是否结伴 是否归国
玄奘西行 僧人 ① 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否 ⑤
鉴真东渡 僧人 ② ③_____________次东渡,前五次失败,历经磨难 ④ 否
(2)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3)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情感体验】
(4)我们从玄奘和鉴真的经历中能学到哪些精神?
(5)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2021·云南华坪·七年级期末)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张骞通西域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对外实行了开放政策。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医药、文学等,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①②项都是唐朝“开放”的表现,A项正确;张骞通西域 是汉朝对外开放的额表现,③不和题意,排除BC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开放的表现,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1·甘肃凉州·七年级期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鉴真 B.玄奘 C.法显 D.释迦牟尼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做出了贡献。其中的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不畏艰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文化,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这与材料主旨相符,A项正确;玄奘西行印度求取真经,排除B项;法显是东晋时期的僧人,排除C项;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1·山西翼城·七年级期末)七年级(1)班的小利同学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这些关键信息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唐朝的史实。唐朝的两大盛世局面反映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体现了“繁荣”的特点;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亚洲、欧洲、非洲的交往频繁,“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反映了“开放”的特点,因此推断小利同学研究的课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A项正确;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1·河北唐县·七年级期末)《大唐西域记》记载葱岭的环境时说:“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以( )
A.感悟玄奘西行的精神内涵 B.感受鉴真东渡的艰难过程
C.分析张骞通使西域的目的 D.总结乾隆平定回部叛乱的成果
【答案】A
【详解】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唐朝时期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取经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因此通过题干中的记载,我们可以感悟玄奘西行的精神内涵,为完成使命,历经艰难险阻,义无反顾,A项正确;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与《大唐西域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排除C项;乾隆平定回部叛乱是在清朝前期,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1·山东单县·七年级期末)方框内是某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判断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下西洋
【答案】C
【详解】
唐太宗时期,僧人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经义,一路艰辛,到达天竺后研习佛法,获得了极高的声誉,C项正确;ABD项与“西天取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6.(2021·重庆丰都·七年级期末)如果给如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双眼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第六次终于成功,传授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C项正确;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与玄奘相关,排除A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与武则天相关,排除B项;征战海外与鉴真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
7.(2021·河北·曲周县依庄中学七年级期末)他在取经的过程中,还担任了翻译的工作,一人西行了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佛教中心取得真经,并用了十七年的时间学会当时的各种学说,翻译佛典75部,13335卷,贡献量惊人。“他”的事迹可概括为(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阿倍仲麻吕来华 D.崔致远入唐
【答案】B
【详解】
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B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CD项与“一人西行了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佛教中心取得真经”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8.(2021·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七年级期末)下面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玄奘和鉴真,二者都是唐朝时期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人物,体现了对外开放、双向交流的特点,D项正确;由此可知,高度繁荣、共享太平与题干图片人物无关,排除A项;源远流长、泽被东西与题干图片人物无关,排除B项;世界领先、求同存异与题干图片人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1·内蒙古扎鲁特旗·七年级期末)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你觉得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疆域广大 B.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D.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吸引了各国使节来中国学习。D项正确;唐朝疆域广大是唐朝国力强盛的表现,排除A项;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是唐朝中外交往活跃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是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1·河南济源·七年级期末)《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为了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介绍的内容
A.讲授佛经 B.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等知识
C.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D.他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日本的唐招提寺由中国唐朝鉴真主持,于公元759年开始建造。那烂陀寺是古代印度的寺庙。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二、综合题
11.(2021·贵州毕节·七年级期中)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材料一:2019年6月22日晚上七点半,中国歌剧《鉴真东渡》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隆重上演,该剧以鉴真东渡的史实为依据,艺术再现了1200年前世界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剧中鲜明的中国风骨和东方气韵深深震撼了美国观众。
材料二:2019年1月25号至27号,中央民族乐团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登陆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创新性地用器乐手法讲述玄奘西行的故事,为美国观众带来了一场中国民乐和中国文化的视听盛宴。远山如黛、云海缥缈,空灵的乐声中,金色的梵文从天而降,瞬间把观众带入中国文化的宏大意象中。随着故事的推进,南箫、古筝、胡琴、琵琶、唢呐、扬琴、箜篌等丝绸之路上的民族乐器逐一登场,带观众触摸尘封的历史,走进一代高僧玄奘的传奇人生。
【问题探究】
(1)请完成表格。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
事件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是否结伴 是否归国
玄奘西行 僧人 ① 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否 ⑤
鉴真东渡 僧人 ② ③_____________次东渡,前五次失败,历经磨难 ④ 否
(2)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3)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情感体验】
(4)我们从玄奘和鉴真的经历中能学到哪些精神?
(5)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1)①天竺;②日本;③六;④是;⑤是。
(2)玄奘:贞观年间,西行天竺,是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的最杰出的使者。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日本后,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方式:鉴真是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是把天竺的文化带回唐朝。
(3)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4)做事坚持不懈,不怕艰苦,有坚强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
(5)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放有利于发展,保守导致落后。
【解析】
【分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四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在那里,他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还以亲身见闻,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唐玄宗在位时,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经过六次东渡,随行的36人献出了生命,最终到达了日本,在日本他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四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在那里,他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还以亲身见闻,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唐玄宗在位时,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经过六次东渡,随行的36人献出了生命,最终到达了日本,在日本他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玄奘到天竺是学习国外的文化,引进外来文化。鉴真东渡日本,是传播中国文化。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实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唐朝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4)
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玄奘西游天竺取佛经,翻译佛经,促进中国和西域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如本,传播佛学,把中国科技文化传播到日本唐僧翻雪山过大漠,经历重重险阻,终取回真经。鉴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六次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做事坚持不懈,不怕艰苦,有坚强的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5)
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放有利于发展,保守导致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