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一、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1.背景(原因):①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③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局面。④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过程:①从河北南下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②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③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平叛(763年平定):①西北精兵内调,②北方少数民族(回纥)军队援助,③安史叛军接连内乱。
4.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2021·广西三江·七年级期中)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陈胜吴广起义 D.靖康之变
2.(2021·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七年级期中)安史之乱使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城镇沦为废墟。发动安史之乱的节度使是( )
①史思明②杨国忠③李林甫④安禄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七年级期中)图示法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地表示出来。读下图,关于安史之乱符合史实的是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使唐朝由盛转衰 D.使藩镇割据得到缓解
4.(2021·陕西长安·七年级期中)杜甫在《无家别》中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描写的史实是
A.李密起义打击隋朝统治 B.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C.黄巢起义打击唐朝统治 D.岳飞抗金使南宋偏安江南
5.(2021·河南禹州·七年级期中)安史之乱对唐朝影响巨大,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玄宗末年朝政腐败是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之一 B.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而衰
C.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 D.安史之乱直接导致唐朝灭亡
知识点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④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6.(2021·广东普宁·七年级期中)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B.被藩镇势力镇压
C.起义军转战南北 D.推翻了唐朝
7.(2021·天津津南·七年级期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8.(2021·山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韦庄在《秦妇吟》中写到“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描写了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的景象,黄巢起义给唐朝带来的影响是( )
A.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D.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9.(2021·江西南丰·七年级期中)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下列对黄巢起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B.建立政权,最终取得胜利
C.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 D.领导人是黄巢
10.(2021·江苏如皋·七年级期中)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大规模的动乱爆发了,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指(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唐朝灭亡
知识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时局: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3.评价: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武将;②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1.(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 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
C.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D.形成五代十国
12.(2021·云南临沧·七年级期中)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对这一历史阶段认识错误的是( )
A.“五代”政权更替均为武将夺权 B.尽管政权分立,但社会仍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C.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十国”政权均位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继续发展
13.(2021·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七年级期中)将下列历史现象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藩镇割据,唐朝中央集权削弱 ②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状态
③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④地方权力集中节度使手中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14.(2021·广西岑溪·七年级期中)关于五代十国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C.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15.(2021·江苏盐都·七年级期中)唐朝灭亡后, 黄河流域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的局面, 历史上称之为
A.十国 B.南北朝 C.十六国 D.五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一、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1.背景(原因):①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③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局面。④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过程:①从河北南下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②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③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平叛(763年平定):①西北精兵内调,②北方少数民族(回纥)军队援助,③安史叛军接连内乱。
4.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2021·广西三江·七年级期中)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陈胜吴广起义 D.靖康之变
【答案】B
【详解】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B项正确;A项是隋朝,C项是秦朝,D项是宋代,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021·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七年级期中)安史之乱使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城镇沦为废墟。发动安史之乱的节度使是( )
①史思明②杨国忠③李林甫④安禄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唐朝地方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①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杨国忠、李林甫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而不是安史之乱的发动者,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七年级期中)图示法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地表示出来。读下图,关于安史之乱符合史实的是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使唐朝由盛转衰 D.使藩镇割据得到缓解
【答案】C
【详解】
由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路衰败,说明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C项正确;安史之乱没有推翻唐朝的统治,更没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排除AB项;藩镇割据是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1·陕西长安·七年级期中)杜甫在《无家别》中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描写的史实是
A.李密起义打击隋朝统治 B.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C.黄巢起义打击唐朝统治 D.岳飞抗金使南宋偏安江南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的含义是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由此可知,诗句描述了安史之乱后,广大劳动人民无家可归的悲惨状况,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B项正确;诗句与隋朝.、南宋无关,排除AD项;黄巢起义打击唐朝统治与题干诗句的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
5.(2021·河南禹州·七年级期中)安史之乱对唐朝影响巨大,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玄宗末年朝政腐败是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之一 B.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而衰
C.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 D.安史之乱直接导致唐朝灭亡
【答案】D
【详解】
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是朱温建立后梁政权,D项符合题意;唐玄宗末年政治腐败是出现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排除AC项;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故选D项。
知识点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④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6.(2021·广东普宁·七年级期中)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B.被藩镇势力镇压
C.起义军转战南北 D.推翻了唐朝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没有推翻唐朝,导致唐朝实力大衰,D项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最终被藩镇势力镇压,排除ABC项。故选D项。
7.(2021·天津津南·七年级期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这次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A项正确;节度使朱温结束了唐朝的统治,B项排除;安史之乱是在黄巢起义之前爆发的,C项排除;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项排除。故选A。
8.(2021·山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韦庄在《秦妇吟》中写到“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描写了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的景象,黄巢起义给唐朝带来的影响是( )
A.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D.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项正确;推翻了唐朝的统治是朱温,排除B项;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1·江西南丰·七年级期中)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下列对黄巢起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B.建立政权,最终取得胜利
C.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 D.领导人是黄巢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是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B项符合题意;而ACD描述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2021·江苏如皋·七年级期中)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大规模的动乱爆发了,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指(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唐朝灭亡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这场动乱是安史之乱。755—763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A符合题意;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B项不符合题意;C项发生在唐朝末年,不符合题意;唐朝灭亡与题干内容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知识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时局: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3.评价: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武将;②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1.(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中)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 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
C.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D.形成五代十国
【答案】B
【详解】
唐朝末年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影响中央财政收入,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最终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其中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故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故B项正确;综合以上的理解与分析,ACD项都不属于最严重的后果,故排除ACD项。故选B。
12.(2021·云南临沧·七年级期中)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对这一历史阶段认识错误的是( )
A.“五代”政权更替均为武将夺权 B.尽管政权分立,但社会仍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C.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十国”政权均位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继续发展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因此“五代十国”时期“十国”政权均位于南方这个表述是错误的,故D项符合题意;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排除C项;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排除A项;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排除B项。故选D。
13.(2021·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七年级期中)将下列历史现象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藩镇割据,唐朝中央集权削弱 ②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状态
③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 ④地方权力集中节度使手中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答案】C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天宝年间④地方权力过于集中于节度使手中,朝廷无法管理,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最终爆发安史之乱,③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由盛转衰,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朝中央政府不得不赋予藩镇更大的权力,使得安史之乱平息后,兵祸所及之藩镇纷纷割据,①藩镇割据使唐朝中央集权削弱,最终在黄巢起义爆发后唐中央政府崩溃,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王,②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状态,故正确的顺序应为④③①②正确,A项、B项、D项顺序均错误,故排除。
14.(2021·广西岑溪·七年级期中)关于五代十国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C.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答案】A
【详解】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武将;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A项正确;政局动荡不安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C项不是实质,排除C项;D项是南方发展的表现,不是实质,排除D项。故选A。
15.(2021·江苏盐都·七年级期中)唐朝灭亡后, 黄河流域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的局面, 历史上称之为
A.十国 B.南北朝 C.十六国 D.五代
【答案】D
【详解】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五代,D正确;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统称十国,A排除;南北朝时期是在隋唐之前,南朝是指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是指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五个朝代,B排除;十六国是指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多个政权,其中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被统称十六国,C排除。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