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并学习诗人热爱祖国的激越情感。
2.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分析诗歌以平凡而新颖的意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4.理解诗中多种意象所表达的愿望和不同角度所揭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
1. 作者介绍
舒婷, 原名 ________, 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_______-的代表人物。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代表诗作有本诗及________ 、________等。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2、时代背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一九七九年,成诗却早在一九七六年四五之后的动荡时代,因此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3、朦胧诗
三、自主学习
1、注音:
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 绯红( ) 淤滩( ) 纤绳( )
2、释义:
疲惫: 簇新:
迷惘: 绯红:
喷薄:
3.听读诗歌
(1)、美美地听:注意字音、节奏、语调、情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美美地读:把握好诗歌的节奏、语调、情感
(3)、在诵读的基础上学生概括每一节的段意。
四、合作探究: 品析诗歌的意象美和语言美
朗读第一节,思考以下问题:
1、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
2、这些意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
朗读第二节,思考以下问题:
1、本节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吗?
2 “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
3、联系上下节,本节在全诗结构中起了什么作用?
朗读第三节,思考以下问题:
1、本节感彩是否起了变化?有什么变化?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找出诗人感情变化的原因。
3、诗人创造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感情?
朗读第四节,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2、本节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3、 这首诗是诗人以第一人称来写的。怎样理解诗中的“我”?
五、小结
六、有效训练
1.见课后练习 2.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