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西省中考物理复习策略研讨(力学篇)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山西省中考物理复习策略研讨(力学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3-15 18:5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2张PPT。运城市实验中学20个学生必做实验(1)基本操作类:7项20个学生必做实验20个学生必做实验(2)测定性实验:4项20个学生必做实验(3)探究性实验:9项解读课程标准增加了物质状态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温度测量工具解构命题法则14.如图所示是用电热水壶烧水时的情景,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D )
A.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时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的转化相同
B.水沸腾时,继续通电,水的温度会升高
C.壶盖和壶口上方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烧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内能解构命题法则15.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如图3所示,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
内能增大
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
机械能
C.能量的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
量转化相同
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
形成的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1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冬天玻璃上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
D.深秋草木上白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命题角度:
考查升华、凝华、液化、熔化现象的识别.试题特点:
(1)以考凝华、液化现象的识别为主,兼顾熔
化、升华。
解构命题法则命题角度:
升华、凝华、液化、熔化现象的识别.试题特点:
(1)以考凝华、液化现象的识别为主,兼顾熔
化、升华。
(2)沸腾、蒸发有点孤单,熔化、凝固(图像)
点寂寞。
解构命题法则命题角度:
升华、凝华、液化、熔化现象的识别.试题特点:
(1)以考凝华、液化现象的识别为主,兼顾熔
化、升华。
(2)考点沸腾、蒸发有点孤单,熔化、凝固(图
像)有点寂寞!
(3)“拼盘”式呈现,“点缀”式考查。
类型一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命题角度:
(1)考查摄氏度的规定及对不同温度的体会.
(2)通过实例考查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联系生活考查温度计的种类及使用方法区别.热胀冷缩 37.8 [解析]体温计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一样,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读数时要分清分度值. 本题考查对体温计的认知,联系生活实际,是近年来各地经常采用的考查方式.类型二 蒸发 命题角度:
(1)蒸发吸热可以降低温度,有制冷作用.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例2  [2012·茂名] 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生活中常利用蒸发吸收热量来降低温度,达到制冷的效果.考题中还会结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考查加快蒸发或减慢蒸发的方法.[解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四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种类、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研究时需采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时,要控制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 类型三 沸腾 命题角度:
(1)观察沸腾现象和图像描述.
(2)绘制水的沸腾图像.
(3)水的沸腾特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热胀冷缩 水银 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上 96 98 [解析]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
(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
(3)①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6℃.
②当温度到达98℃后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的温度即为沸点,此时水吸热但温度不变.
(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类型四 熔化和凝固 命题角度:
(1)识别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
(2)晶体的熔化、凝固条件及特点.
(3)区别晶体和非晶体,了解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B[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C、D选项中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C、D不是晶体,因此排除;图像A表示物质不断吸收热量,在某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图像B表示物质不断放出热量,在某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像.解读课程标准学生必做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解构命题法则30.2012年5月21日,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上空,如图所示,下列所述现象中与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C )
A.拱桥倒影 B.海市蜃楼幻影
C. 立竿见影 D.毕业合影解构命题法则15.如图所示,“神八”和“天宫一号”已于2011年成功对接,“神九”也将于2012年择机发射,与天宫一号汇合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轨道转换过程中,“神八”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B.对接成功后,以“神八”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C.火箭上升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看到“神八”上的国旗是红色的,是因为国旗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红色光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命题角度:
(1)判断自然中、生活中的各种光射现象
(2)探究平静镜成像特点
(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试题特点:
(1)试题情境鲜活,注重基础,难度适当。
(2)考查形式多样:选择、填空、作图、实验与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命题角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成像现象.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和光污染.类型二 光的反射 命题角度:
(1)判断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2)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识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例2  [2012·无锡]小明用如图5-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图5-3B解读课程标准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对折射现象的明确要求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18.某同学是近视眼,从戴上眼镜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到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A)
A.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B.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D.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解构命题法则试题特点:
(1)以选择题为主,灵活多变,角度巧妙,活而不难,魅力四射。
20个学生必做实验(3)探究性实验:9项 例  [2012·连云港]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 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直线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小于 大于 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此题考查的是03 光学 探究题04.doc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①根据表中信息找出该透镜的焦距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之间的具体关系.解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速度测量的实验教学要求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2.一些物体的长度(说明:一些物体的体积和容积根据长度进行估算)3.一些物体的质量和重力解读课程标准修订特点 简单机械特别强调了对杠杆探究的实验要求实验稿修订稿2.2.6 知道简单机械。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
杠杆的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探究,
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
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解构命题法则20个学生必做实验(3)探究性实验:9项解析复习策略【案例:最小动力】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命题角度: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2)区分杠杆的三种类型及其应用.
(3)杠杆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4)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简单的计算题.(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__.(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__________N.右 力臂 1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