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校际联考
生物学试题
2022.04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企、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传统的发酵技术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毛霉属于细菌
B.果醋制作中的主要微生物为好氧微生物
C.泡菜制作中乳酸菌的发酵产物包含亚硝酸盐
D.果酒制作中酵母菌的发酵过程始终保持无氧条件
2.人们可以通过传统发酵技术或发醇酵工程来进行发酯生产。下列对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均可以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
B.二者均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为主
C.二者均可通过人为控制发酵条件来加快发酵进程
D.二者均可获得高纯度微生物菌体本身及其代谢产物
3.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只能培养微生物
B.伊红一亚甲蓝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C.配制琼脂固体培养基时需先加入琼脂再灭菌
D.培养有益微生物的培养基使用后可真接丢弃
4.下图表示细菌纯培养实验中的平板划线接种(图甲)及其纯培养结果(图乙),a、b、c、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划线顺序为d→c→b→a
B.图示接种过程中接种环需灼烧4次
C.接种环经灭菌后需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D.蘸取菌液和划线均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5.《礼记·月令》曾记载关于黄酒酿造的"古遗六法",即"称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注∶曲蘖主要指酒曲;湛炽是指用水浸泡并蒸煮器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秫稻"中的糖类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制作黄酒的原料
B."曲蘖"制作的温度不同,可能会影响酵母菌的种类和数量
C."湛炽"的目的是对酿酒器具进行干热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
D."陶器必良"和"火齐必得",以控制发酵过程中的环境条件
6.限量补充培养法可用于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检出(如下图)。将诱变后的菌株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菌株迅速形成较大菌落,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缓慢,不出现菌落或形成微小菌落。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精氨酸后,营养缺陷型菌株快速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紫外线照射可诱导野生型菌株发生定向突变
B.精氨酸缺陷型菌株缺乏吸收利用精氨酸的能力
C.培养基中添加精氨酸后抑制了野生型菌株生长
D.挑取图乙中菌落②分离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7.束顶病毒是引起香蕉束顶病的病原体。农业上,常用感病植株的茎尖作外植体以获得
脱毒苗。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病植株的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可被用作外植体
B.表中的茎尖脱毒率可采用接种病毒的方法来进行检测
C.由表可知,超低温保存茎尖可提高其脱毒率并降低成活率
D.脱毒苗培养过程中要适时调整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例
8.小鼠胚胎干细胞经定向诱导培养可获得多种功能细胞,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成体干细胞相比,胚胎干细胞具有较强的组织特异性
B.图中细胞a和b的核基因相同,所以其全能性高低也相同
C.用胰蛋白酶将细胞a的膜蛋白水解后可获得分散的胚胎干细胞
D.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液以保证无毒环境
9.生物活性绷带能加速伤口愈合,其制作过程是∶从患者身上采集一些细胞样本,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至7天后,将这种特殊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其中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的口腔上皮细胞可作为特殊膜片上的细胞样本
B.特殊膜片上含有细胞分裂素等促进细胞增殖的物质
C.膜片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其细胞膜表面上的HLA有关
D.生物活性绷带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伤口提供新的细胞
10.利用新鲜洋葱作为实验材料提取 DNA 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研磨液需用滤纸进行过滤,以保证提取到更多的 DNA
B.向上清液中加入 50%冷酒精后 DNA会与蛋白质分离并析出
C.将晾干的丝状物置于2mol/L 的NaCl 溶液中会发生溶解现象
D.利用DNA 在低温下遇二苯胺试剂呈蓝色的特性对其进行鉴定
11.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是重组 DNA技术常用的工具酶。限制酶通常将 DNA分子切割成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而 DNA 连接酶可缝合带有黏性末端的 DNA片段。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三种黏性末端分别由不同的限制酶切割产生
B.甲与乙的黏性末端相同可形成重组 DNA分子,甲与丙不能
C.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是 a处,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D.催化甲形成的限制酶能识别由甲、乙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12.T4溶菌酶(A0)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研究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对T4溶菌酶第3位上的异亮氨酸改成半胱氨酸,该处半胱氨酸可与第97位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获得了热稳定性高的T4溶菌酶(A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测 A1活性时可先将 A1与底物混合,再置于高温环境中
B.A0和 A1空间结构的差异是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的直接原因
C.上述氨基酸的替换是通过改造指导 A0合成的基因来实现的
D.上述改造过程会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产生一种全新的基因
13.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既有相同点,又有本质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均涉及到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B. 二者均能够丰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
C.二者均可运用 DNA重组技术进行研究
D.前者面临伦理问题,后者不会面临伦理问题
14.下列关于生物工程发展中的科学史实或理论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发展为发酵工程的定向育种奠定基础
B.密码子的通用性是转基因技术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之一
C.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机制为 PCR实现的理论基础
D.体外成功培养神经元为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提供了证据支持
15.当前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快速准确找到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国家卫健委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以利于早发现,早隔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COVID-19蛋白与血清中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检测是否感染
B.无症状感染者会出现既检测不出抗体也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C.康复后的患者会出现能检测到抗体但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接种 COVID-19 灭活疫苗短时间内不建议进行核酸检测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蓝莓已经成为日照的地理标志产品。下图表示以新鲜蓝莓为原料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
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④需满足的条件是缺少糖源、O2供应不足
B.过程①②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④发生在线粒体内
C.过程②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过程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
D.蓝莓酒和蓝莓醋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 pH 均会降低
17.利用二倍体山金柑愈伤组织细胞和二倍体早花柠檬叶肉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可以得到高品质、抗逆性强的杂种植株。下图是7组杂种植株核 DNA 和线粒体 DNA来源的鉴定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种植株是二倍体,其线粒体基因来自山金柑
B.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C.杂种植株培育打破了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育种
D.可根据质壁分离现象鉴定杂种细胞是否再生出细胞壁
18.抗癌"神药"抗 PD-L1 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T细胞上的PD-1 受体和肿瘤细胞上的配体PD-L1结合,从而激活T细胞的功能,对抗癌症。下图是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注∶细胞集落是指在培养基中由一个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的细胞团)。下列关于该药物的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集落①~④均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B.灭活病毒只能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C.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均能产生抗PD-L1抗体
D.图中细胞集落①可用于克隆化培养生产抗PD-L1单克隆抗体
19.菊花是一种双子叶植物,易感桃蚜。雪花莲凝集素基因 GNA 的表达产物能有效抑制桃蚜生长。下图为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 GNA基因菊花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需将 GNA 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中
B.过程②用 Ca2+处理农杆菌使其处于能吸收 GNA基因的生理状态
C.若 PCR 检测到图示植株含有GNA 基因,说明其已具有桃蚜抗性
D. 图示 Ti质粒都是经过改造的,其标记基因可用于重组 Ti 质粒的筛选
20.融合PCR技术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形成具有重叠链的 PCR产物,通过 PCR产
物重叠链的延伸,从而将不同来源的任意 DNA片段连接起来。其原理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使用的引物P2和P3的碱基需要完全互补配对
B.设计引物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从其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C.融合 PCR的第一步两条链重叠部位可互为另一条链的引物
D.若融合PCR的第二步获得64个融合基因,理论上该过程消耗了126个引物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10分)75%酒精是常用的消杀用品。自然界中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主要成分是半纤维素)极为丰富,易被水解形成木糖,因此利用木糖发酵生产酒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利用木糖生产酒精的酿酒酵母,并进行扩大培养,实验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酿酒酵母,图中甲、乙培养基应选择_____(填"木糖"或"木糖+牛肉膏"或"木糖+蛋白胨")作为碳源,不采用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
(2)图示所用的接种方法是。将接种后的平板和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其中设置空平板的目的是______
(3)图示发酵罐内发酵是工业生产酒精的中心环节。发酵过程中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还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其原因是环境条件会影响酿酒酵母的______
22.(10分)狼爪瓦松不仅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而且其生产的黄酮类化合物可入药。狼爪瓦松野生资源有限,目前一般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手段进行培养,具体过程如图所示(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1)图中过程①②③培育出植株乙、丙、丁均利用了_____的原理,这三种植株中核遗传信息与植株甲相同的是____。
(2)图中过程③需要用__酶处理,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试从细胞吸水与失水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3)从狼爪瓦松植株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会大量破坏植物资源,因此可通过过程④,利用_______技术对愈伤组织进行培养,以获得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社会、经济、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3.(9分)现代社会压力使人类的作息时间很难严格遵循于体内的生物钟。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生物钟紊乱的困扰,导致失眠、睡眠中断、日间过度嗜睡,与人交流出现障碍等问题。2019年我国科研团队获得了5只昼夜节律基因 BMAL1敲除的克隆猴,推动了生物钟紊乱相关问题的研究。下图是体细胞克隆猴的技术流程图,据图分析回答∶
(1)科学家首先需将A猴卵母细胞培养至______期,将B猴体细胞注入去核A猴卵母细胞形成重构胚,接着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构胚,其中激活的目的是______。最后将胚胎移植到经过______处理的代孕母猴体内,最终产出克隆猴。
(2)体外培养重构胚时,需提供适宜的营养及环境等条件,其中培养液通常需要加入的天然成分是______。为判断是否是真正的克隆猴,研究团队仔细检测了这些克隆猴的基因型,发现细胞核基因型与______相同,由此证明5只小猴是真正的克隆猴。
(3)为验证上述5只基因敲除猴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紊乱问题,科学家给实验猴佩戴了检测设备,以随时监测到它们的昼夜活动情况。通过行为学分析检测其是否明显表现出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对照组的设置应为______。
24.(12分)新冠病毒是一种 RNA病毒,通过其表面的刺突蛋白(S 蛋白)与人体宿主细胞膜表面的 ACE2受体结合而完成感染。腺病毒是生活中常见的感染人体细胞的 DNA 病毒。我国科学家陈薇团队通过 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取S蛋白基因,并以腺病毒为载体,研发出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下图1为S蛋白基因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 PCR产物的电泳鉴定结果,其中2号泳道为阳性对照(提纯的S蛋白基因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通过RT-PCR获取S蛋白基因过程中需要用的酶是___。分析图1可知,该过程需设计的引物是____(填序号)。
(2)PCR 过程中的 DNA解链是通过_______实现的。图2中的3号泳道出现杂带的可实能原因是_____(答出一点)。
(3)上述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制备原理是____。实验中,向志愿者体内注射适量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提取其血清与S蛋白进行____实验可检测免疫效果。
25.(14分)家禽饲料中富含纤维素,但家禽消化道中缺少降解纤维素的酶,阻碍了家禽对饲料的吸收与利用。研究人员从枯草芽孢杆菌中分离出编码纤维素酶的W基因,并借助图1所示的质粒载体导入到乳酸杆菌体内,以提高添加乳酸杆菌饲料的利用率,节省成本。图2为克隆得到的含W基因的 DNA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 DNA片段,是____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多数启动子具有物种特异性,为满足应用需要,在图1质粒中插入W基因的上游应选择______(填"枯草芽孢杆菌"或"乳酸杆菌")的启动子。
(2)分析上述两图可知,应使用限制酶_______切割质粒和含W基因的 DNA 片段,以获得 W基因能正确连接的重组质粒。所得重组质粒导入到乳酸杆菌后,使用含抗生素_______的培养基筛选,以得到成功导入W基因的乳酸杆菌。
(3)将纤维素含量为 20%的培养基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接种乳酸杆菌,乙组接种导入重组质粒的乳酸杆菌,丙组接种导入普通质粒的乳酸杆菌。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发现甲、丙两组培养基中纤维素的含量无变化,而乙组含量下降,试从分子水平简要阐述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_______。
(4)有人认为,增加导入W基因的数量会提高转基因乳酸杆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判定。(简要写出实验思路)2020 级高二下学期期中校际联合考试
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2. 04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B 2. A 3. C 4. B 5. C 6. D 7. B 8. D 9. C 10. C 11. D 12. A 13. A 14. D 15. B
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的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每小题全选
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6. ABC 17. AB 18. AD 19. C 20. BCD
三、非选择题:共 55 分。
21.(10分)
(1)木糖(2 分) 其他两组均含其他碳源(或木糖不是唯一碳源)(2 分)
(2)稀释涂布平板法(2 分)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2 分)
(3)生长繁殖和代谢物的形成(答 1 条给 1 分,共 2 分)
22.(10分)
(1)植物细胞全能性(2 分) 乙、丁(2 分)
(2)纤维素酶和果胶(2 分) 维持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平衡(或防止原生质体皱缩或破裂)(2 分)
(3)植物细胞培养(2 分)
23.(9分)
(1)MⅡ(1 分) 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2 分) 同期发情(2 分)
(2)血清(1 分) B 猴(1 分)
(3)与克隆猴生理状态相同的正常个体(或不存在 BMAL1 缺失个体)(2 分)
24.(12分)
(1)逆转录酶和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或 TaqDNA 聚合酶)(2 分) II 和 III(2 分)
(2)高温加热(2 分)
引物的特异性不强(或模板受到污染;退火温度偏低、DNA 聚合酶的质量不好)(2 分)
(3)基因重组(2 分) 抗原—抗体杂交(2 分)
25.(14分)
(1)RNA 聚合酶 (2 分) 乳酸杆菌(2 分)
(2)EcoR I 和 Hind III(2 分) 氨苄青霉素(2 分)
(3)W 基因在乳酸杆菌中成功表达出分解纤维素的酶(答不出酶的扣 1 分,共 2 分)
(4)将不同拷贝数的 W 基因分别导入乳酸杆菌体内,比较各转基因乳酸杆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差异。(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