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背景
材料一:孕育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在这次革命以前,印第安人、黑奴、混血种人和土生白人分立主义者已发动无数次的起义和反抗。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化社会矛盾
材料二:到18世纪后半叶,(拉丁美洲)各殖民地的农业发展很快……在城市和集镇出现许多手工作坊。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各地相继出现了商业中心。到18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殖民地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
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为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
材料三: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欧洲的近代科学、文学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传入。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人的一部分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颂。 ——许海山主编《美洲历史》
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材料四: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作《人权宣言》等的传播,促使当时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增长,为拉美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准备了思想基础。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法国大革命削弱了西方国家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美国独立也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过程(第一阶段)
(1)海地:1804年1月1日海地共和国成立,是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
(2)西属拉美: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16年征战,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
(3)巴西: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建立君主制。
对我们来说,美洲是我们的祖国,西班牙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旗帜是独立和自由。
——玻利瓦尔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革命任务
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国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但是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关洲开拓殖民地,欧洲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下,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的这种对外政策后来被称为“门罗主义”。
实质:是美国企图建立它在美洲地区的统治并且与欧洲列强争霸的宣言。
大棒政策: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他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这项外交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
金元外交: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过程(第二阶段)
(1)巴西:1889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2)墨西哥:
①过程:1910 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②结果:在农民起义军的支持下赶走了独裁者,1917年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第二阶段的特点: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墨西哥宪法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
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
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1917年墨西哥宪法
(1)内容:实行土地、河流、矿藏的国家所有,拆散大地产。
(2)性质:资产阶级宪法。
(3)意义:一定程度上反映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既打击了国内封建势力,也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基础。
亚洲的觉醒
背景
材料一: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被外国统治摧毁;你们的财富流出国外,你们的生活降低到没有人能忍受的最低水平......良方不是请愿,而是抵制。我们说,准备好你的军队,组织好你们的力量,然后开始干吧,这样他们才不能拒绝你们的要求。——摘译自《提拉克,他的著作与演讲》
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材料二:大体上说,19世纪末亚洲各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以改良运动为主要内容......这些改良活动对于唤起民众起了很大作用,而且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有效准备阶段。
——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顾》
思想:亚洲人民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材料三:到1840年前后......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寨变成生产棉花和其他原材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村......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
——摘编自《世纪经济史》
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08)
(1)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
(2)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殖民统治。
(3)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提拉克,印度资产阶级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
印度国大党党旗
伊朗立宪革命(1905—1911年)
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意义: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07年继承伊朗王位,同年议会颁布伊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穆罕默德·阿里
中国辛亥革命(1911年)
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意义: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拟制退位诏书
全面认识亚洲的觉醒
1.性质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新高潮,本质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2.领导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领导作用。某些国家,工人阶级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他们是亚洲社会新生的革命力量。3.斗争水平上,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特别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成为时代的潮流。4.这次革命还表现出亚洲各国人民相互支持、共同对敌的斗争特点。如中国的革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其他国家人民的革命也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非洲的抗争
背景
材料1:进入19世纪后,当殖民列强强悍发动以侵占殖民地为目的的侵略战争时,非洲人民毫不犹豫地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抵抗。——吴秉真、高晋元《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2:“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
一直遇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
概况
(1)埃及
①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②1882年,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抵抗后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祖国党”领袖。该党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艾哈迈德·阿拉比
(2)苏丹
①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
②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马赫迪,意为“蒙受引导者”或“被引上正道的人”。
穆罕默德· 艾哈迈德
苏丹的抗争特点:利用伊斯兰教传说号召、组织民众进行斗争;宗教领袖领导武装反抗;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失败后被英国控制。
(3)埃塞俄比亚
①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②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1896年埃塞俄比亚人民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孟尼利克二世
非洲抗争的特点
①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
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③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④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建立民族独立国家为目标的民族主义,是针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弱小民族而产生的防御性民族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内部,人们虽分为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但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奴役下,受压迫和奴役的共同命运使他们联合起来,内部的阶级斗争退居于民族斗争之下,这时的民族主义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全民族的意志,成为全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争民族解放、建立民族主权国家的一面旗帜,其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郑信哲《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及其关系问题》
(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3)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4)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