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1 气象灾害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干旱地区洪水分为冰雪融化型、暴雨降水型和混合洪水型三种类型。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了罕见洪水,阿拉尔市塔里木河河段8月出现了135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大大超过警戒流量50立方米/秒。下图是新疆塔里木河流域1号水文站记录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内洪水过程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罕见洪水灾害的原因有( )
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②受暴雨和冰川融水的影响,水量急剧增加③人为原因造成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差④沙漠地区地表物质疏松,下渗快,但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有关干旱地区发生洪水的有利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水量增加,沙漠地区将变为绿洲 B.缓解土地盐碱化
C.改善生态环境,利于河流下游生态补水 D.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3.下列关于1号水文站的三次洪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冰雪融化洪水过程具有明显规律的日变化周期,洪水涨落缓慢
B.暴雨洪水多陡涨陡落,洪峰出现时间和降水最大强度出现时间一致
C.因叠加效应,混合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总洪量一般大于融雪型洪水和暴雨型洪水
D.冰雪融化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洪水总量取决气温回升速度和高温持续的时间
4.寒潮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它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季节是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秋季和春季
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的中心于8月11日20时50分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80百帕。如图示意“利奇马”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题。
5.台风“利奇马”经过江淮平原时,对其影响可能是( )
A.引发虫灾 B.加剧沙尘暴 C.诱发滑坡 D.缓解旱情
6.台风最强烈的降水发生在( )
A.外围大风区 B.台风眼 C.旋涡风雨区 D.台风中心
7.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这种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台风 B.暴雨
C.冻害 D.沙尘
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回答下面三题。
8.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 C.人口和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
9.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
A.泥石流 B.地震 C.干旱 D.火山爆发
10.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疏浚干支流河道 B.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
2018年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铺着方形地砖(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的北京延庆停车场,在一片空着的车位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景观的成因是( )
A.土壤释放的大气逆辐射较多 B.土壤吸收的太阳解射较多
C.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砖块比土壤升温快,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12.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 )
A.增加了雨水下渗 B.增加了地表径流
C.减少了生物种类 D.减少了地下径流
13.关于本次四月降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降水 B.导致道路湿滑,影响交通安全
C.引起北京周边河流水位迅速上涨 D.能改善土壤墒情,缓解华北旱情
下图为“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地区受寒潮影响最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台湾岛、海南岛 D.云贵高原
15.青藏高原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原因是( )
A.地势高 B.纬度低
C.距海近 D.人类活动少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常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下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
C.我国全年各地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17.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冻害
C.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D.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18.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 D.干热风、寒潮、冻害
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
C.人口和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
20.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
A.泥石流 B.地震 C.干旱 D.火山爆发
21.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 )
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②退耕还湖③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④陡坡修梯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安徽凤阳,历史上民谣有“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谣有“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屯满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就有九年荒”的“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的时间是( )
A.洪涝——7、8月 B.洪涝——6、7月
C.干旱——4、5月 D.台风——7、8月
23.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屯满粮”得益于( )
A.红壤改良 B.大量施用化肥
C.大量种植小麦 D.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下图为我国2011—2015年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应急响应次数统计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4.图中数字①②③代表的气象灾害依次是( )
A.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灾害 B.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
C.台风灾害、洪涝灾害、干旱灾害 D.干旱灾害、台风灾害、洪涝灾害
25.图中数字②代表的气象灾害,在我国的具体表现是( )
A.仅分布在东部地区 B.频次多且灾害严重
C.频次北方高于南方 D.时间集中在春夏季
26.图中数字①②③代表的气象灾害之间,其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①灾害可能引发③灾害 B.②灾害可能引发③灾害
C.②灾害可能缓解③灾害 D.③灾害可能引发②灾害
飓风形成于温度超过26℃的热带或副热带洋面,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造成严重水灾,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和登陆后,势力均有显著变化。下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在飓风侵袭时容易形成严重水灾的自然原因包括( )
①飓风中心带来暴雨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易遭受风暴潮侵袭 ④该地年降水量充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8.当飓风经过墨西哥湾海域时,其势力的变化及成因是( )
A.减弱 降水多气温降低 B.增强 洋面摩擦力小
C.增强 气流被增温增湿 D.减弱 距离发源地远
29.关于寒潮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会造成农作物冻伤、冻死 B.农田病虫害减少
C.可以使电力电信设施毁坏 D.沿海大风会掀翻船只
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堰体由巨石砌成,底部宽,顶部窄,堰底倾向上游,堰体向上游稍鼓出成弧形。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鄞江。下图为它山堰位置及堰体景观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对海潮上溯的季节和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 河流水位低
B.夏季 台风强度大
C.冬季 海陆风强
D.夏季 海水膨胀
31.它山堰仍可以继续发挥的作用有( )
①阻咸 ②蓄淡 ③排涝 ④灌溉和生活供水 ⑤发电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2.对堰体构造设计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
A.巨石砌成 坚固耐用
B.倾向上游 抗滑泄洪
C.底宽顶窄 稳固泄洪
D.堰体弧形 美观大方
二、综合题
33.【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华北平原的鱼糖-台田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下表是华北平原气候资料统计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 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1)根据气候资料统计,指出华北平原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主要发生的时间。
(2)鱼塘-台田农业生产模式在防治上述气象灾害方面有一定作用,请简述其作用。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洪水的主要来源,下垫面状况会影响洪峰的形成,夏季暴雨易引发洪灾。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50年一遇洪峰流量等值线图,图2为我国3个地区夏季暴雨出现概率随日期变化图。
(1)甲地地形为 (填类型),夏季盛行 (填风向)风,降水较多。
(2)指出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的规律。从降水角度说明乙地防洪难度大的原因。
(3)从地形影响角度,分析丙岛东部易发山洪的原因。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力发电是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方面。陆地上的风机旋转高度一般为37~100米,这些风电场涡轮机工作时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图1为夏季的一日内美国某风电场上风向和下风向各时刻的气温变化图。
受强寒潮影响,2021年2月14日夜间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部分地区开始出现狂风、强低温、降雪、冻雨等灾害天气。据报道,此次极寒天气导致得克萨斯州约一半的风力涡轮机停转,风现严重问题。图2为得克萨斯州飞机给风力涡轮机除冰图。
(1)与上风向相比,12时至24时下风向气温较低,试分析其原因。
(2)推测风电场的风力涡轮机对鸟类栖息和觅食的影响。
(3)说明此次寒潮天气对风电供应产生的不利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解析】
【分析】
1.
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导致洪水发生,①正确;该次为混合洪水,受暴雨和冰川融水的影响,水量急剧增加,②正确;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稀少,对洪水的形成影响很小,③错误。沙漠地区地表物质疏松,下渗快,但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水流汇集速度快,易形成洪水,④正确。故选D。
2.
洪水时间较为短暂,沙漠下渗快,地表难以储水,沙漠地区难变为绿洲,A错误;短期的洪水对缓解土地盐碱化作用不大,B错误;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水量增加有利于向下游输水,增加生态补水,C正确;洪水很快消退,对干旱不能起到长期作用,D错误,故选C。
3.
冰雪融化受气温影响密切,洪水过程具有明显规律的日变化周期,洪水涨落缓慢,A正确;暴雨洪水是由短期强降水所造成的,洪峰滞后于最大降水量,B错误;因叠加效应,混合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总洪量一般大于融雪型洪水和暴雨型洪水,C正确;冰雪融化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洪水总量取决气温回升速度和高温持续的时间,D正确,故选B。
【点睛】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洪水是比较少见的,其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降水和高温天气的冰雪融化造成。洪水不会改变沙漠的干旱现状。
4.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详解】
寒潮是我国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的气象灾害,寒潮来袭会导致大范围大幅度的降温雨雪天气。所以如若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发生,所农作物的产量影响非常大,容易导致减产或绝收。我国北方冬季大部分地区农田农作物生长少,所以冬季寒潮的影响无春季和秋季严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5.D
6.C
【解析】
5.
江淮平原8月份处在副高控制之下,是伏旱天气,台风可缓解旱情,D正确。台风不会引发虫灾,A错误。台风带来降水,不会加剧沙尘暴,此时是夏季也没有沙尘暴,B错误。江淮地区是平原,不会导致滑坡,C错误。故本题选D。
6.
外围大风区以风为主,降水少。台风中心是台风眼,无雨。旋涡风雨区降水最大。故本题选C。
【点睛】
考查台风的相关知识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读图,若是台风灾害,则分布在沿海地区最多,A错。暴雨灾害,应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在山地东南迎风坡应严重,B错。冻害是来自北方的寒冷空气,中、北部没有山地阻挡,冷空气可以到达南部,受P地山脉阻挡,所以P地频次最多,而山脉以南灾害频次却迅速减少。西部山地较多,受灾较少。东部由于山地阻挡,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影响较小,C对。南方植被条件好,沙尘天气少,D错。本题选C。
8.A
9.C
10.B
【解析】
8.读图可知,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次数最多的区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次数最少的区域为长江上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长江上游地区,地势高,落差大,水流急,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差异,选项A符合题意。距海远近不同,会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对洪涝灾害发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B。人口和城市多少和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洪涝灾害的损失程度,对洪涝灾害次数影响不大,排除C、D。
9.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多地势较低,地形较和缓,泥石流出现的频繁不高,排除A。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地震和火山爆发可能性不大,排除B、D。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因此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均属于最常见的自然灾害,选项C符合题意。
10.四个选项均能减轻洪涝灾害,但是在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能够明显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最有效的措施,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点睛】
洪涝灾害的防减具体措施:生物措施—流域内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疏浚河道,加固河堤;开挖新河等;农业措施——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
11.D
12.A
13.C
【解析】
【分析】
11.
图示为雪后铺着方形地砖的空车位上出现的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其成因为方砖中心是空的,露出土壤,方砖比热容较小,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释放出的地面辐射多,雪融化较快,D正确,C错误。大气逆辐射属于大气辐射,不是土壤释放的辐射,A错误。土壤比方砖吸收的太阳辐射少,B错误。故选D。
12.
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的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利于雨水下渗,增加了雨水下渗,A正确。减少了地表径流,B错误。与水泥地面相比,土壤增加了生物种类,C错误。下渗多,增加了地下径流,D错误。故选A 。
13.
本次四月降雪是由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降水,A不符合题意。降雪融化或结冰,导致道路湿滑,影响交通安全,B不符合题意。降雪量小,融化渗入地下多,形成地表径流量小,不足以引起北京周边河流水位迅速上涨,C符合题意。四月,华北的雨季还未到来,气候干旱,而气温回升,小麦返青,需水量大,锋面带来的降雪会缓解旱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14.A
15.A
【解析】
14.下列地区受寒潮影响最大的是华北平原,距冬季风源地较近,A对。四川盆地地形闭塞,受四周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B错。台湾岛、海南岛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C错。云贵高原纬度较低,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影响,D错。
15.青藏高原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原因是地势高,冬季风难以到达高原表面,影响不到,A对。纬度低、距海近、人类活动少不是该地受寒影响小原因,B、C、D错。
16.B
17.D
【解析】
【分析】
16.
由图可知,台风一年四季都可以形成,故A错;夏秋季生成台风个数多,登陆个数也多,这两个季节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故B正确,D错;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且冬季几乎没有台风登陆,故C错。本题正确答案为B。
17.
台风产生的巨浪会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故D正确;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不是损失,还会缓解旱情,故A错;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洪涝灾害,而不是冻害,故B错;台风造成的翻江倒海不是鱼群聚集的原因,故C错。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上的一种热带气旋,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以上称为飓风或台风。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台风使用在北太平洋西部。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台风的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②暴雨③风暴潮。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18.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甲是因降水少,春季灌溉用水多等造成的,可判断为春旱;乙是冬季风强盛,会出现大风、降温现象等寒潮灾害,可判断为寒潮;丙是因春旱干燥,大风多且接近沙源地,所以可判断为沙尘暴。A正确。故选A。
【点睛】
19.A
20.C
21.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9.
据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发生洪涝次数最少,主要受地势落差大的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是洞庭湖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区域汇水量大,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导致洪涝灾害增多。故选A。
20.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旱涝灾害多发。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均为常见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泥石流不易发生,A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和火山不是常见的自然灾害,BD错误,故选C。
21.
在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同时湖泊周边退耕还湖,恢复湖泊的调蓄功能,是最有效的措施。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和陡坡修梯田,不能缓解洪涝灾害的威胁,故选B。
【点睛】
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方法:(1)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2.B
23.D
【解析】
【分析】
22.
安徽凤阳位于淮河中游地区,每年6、7月间降水多,淮河流域常出现洪涝灾害,造成农田被淹,导致农作物减产,与干旱无关,B正确,C错误。7、8月份华北地区降水多,对该地区影响不大,A错误。台风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该地受台风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23.
据上题分析可知,安徽凤阳由于常出现洪涝灾害,造成农田被淹,导致农作物减产,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屯满粮”应该是大力兴修水利,治理了洪涝灾害,D正确。该地长期种植水稻,形成水稻土,不是红壤,AC错误。与大量施用化肥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D。
【点睛】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正常年份):四、五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长江中下游“梅雨”;七、八月,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至江南;十月,锋面雨带退出中国大陆。
24.A
25.B
26.D
【解析】
【分析】
24.
读图判断三种气象灾害。根据图上信息,横坐标为时间信息,反映三种气象灾害主要发生的时间,纵坐标是频率,①一年四季都有应急响应,主要发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为干旱灾害;②应急响应的时间跨春夏秋季节,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为洪涝灾害;③应急响应的时间为夏秋季节,为台风灾害。正确答案为A。
25.
缩小设问的尺度,设问②代表的灾害在我国的具体表现。②灾害为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我国频次多且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广,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时间是夏秋季节;频次整体看是南方高于北方,正确答案为B。
26.
据第1题可知,①为干旱灾害;②为洪涝灾害;③为台风灾害。关注三种气象灾害之间的关系,提升综合思维。台风带来的暴雨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同时可缓解干旱灾害,正确答案为D。
【点睛】
洪涝灾害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 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台风是指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热带气旋),就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高速旋转,并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旋转。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面上的、具有暖流中心结构的、风速在32.6m/s以上的强烈的热带气旋。这种热带气旋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称“台风”。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严重。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导致社会动荡。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干旱都引起旱灾,一般地,只有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水资源相对充足,较短时间内由于降水减少等原因造成水资源短缺,造成对生产生活的较大影响,才可以称为旱灾。例如华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区,其春季夏季的干旱对其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可以称作旱灾。而我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常年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们已经习惯了其干旱的气候,所以此地一般的干旱不能称作旱灾。
27.A
28.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墨西哥湾区域飓风为背景,考查水灾的自然原因、飓风力的变化及成因。
27.
水灾的自然原因从水的来源和去路分析:飓风中心由于气流上升,形成强低压,带来暴雨 ,①正确;墨西哥湾沿岸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正确; 飓风中心附近风力非常大,经过北大西洋时推动海水涌向墨西哥湾沿岸,易遭受风暴潮侵袭 ,③正确;材料“飓风形成于温度超过26℃的热带或副热带洋面”,说明飓风发生的季节为夏秋季,并不是该地全年降水量充沛,④错误;故BCD错误;故选A。
28.
材料“飓风形成于温度超过26℃的热带或副热带洋面,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说明水温越高,飓风势力越强,故当飓风经过墨西哥湾海域时,由于气流被增温增湿,其势力增强 ,C正确;A错误;飓风登陆前,经过海洋,洋面摩擦力一直较小,并不只是经过墨西哥湾海域时摩擦力小,故B错误;尽管距离发源地远,但气流被增温增湿后其势力依然增强, D错误;故选C。
【点睛】
第1题,水灾的自然原因从水的来源和去路分析;第2题,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最大风速达32.7米/秒,风力为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飓风中心有一个风眼,风眼愈小,破坏力愈大,其意义和台风类似,只是产生地点不同。
29.B
【解析】
【分析】
【详解】
寒潮带来的低温会造成农作物冻害,使电力设施毁坏,寒潮带来的大风会掀翻船只,ACD对。农田病虫害减少会使作物增产,不是寒潮的危害,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30.A
31.D
32.D
【解析】
【分析】
30.
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降水多,是河流汛期,冬季是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海潮上溯距离远,A对。夏秋季节河流流量大,海潮上溯距离较近,BD错。海陆风对海潮的影响不大,C错。故选A。
31.
它山堰仍可以继续发挥的作用有阻止海潮上溯,阻咸,①正确;储蓄淡水,蓄淡,②正确;泄洪排涝,③正确;可以为灌溉和生活供水,④正确。它山堰不具备发电功能,⑤错。故选D。
32.
读材料可知,堰体由巨石砌成,坚固耐用,A正确;底部宽,顶部窄,稳固泄洪,堰底倾向上游,增加堰体水平抗滑稳定性,B、C正确;堰体向上游稍鼓出成弧形,原因是当泄洪时,水流将向河床中心集中,减轻了对两岸的冲刷,保护了堰体的稳定,不是为美观大方,D错误。故选D。
【点睛】
33.(1)旱灾、风沙:冬春季节(12月至次年3月);洪涝:夏秋(7、8月份)
(2)雨季时鱼塘蓄水可减轻对台田农作物的涝渍灾害;水域面积增加,增加空气湿度,及台田作物的增加,可减少风沙;旱季时台田可提供灌溉水源用以抗旱。.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问题,以及因地制宜的应对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读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2月到次年3月,降水量都在10mm以下,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大风日数都较多,因此此时容易发生旱灾和风沙天气;在7、8月份时了水量达400mm左右,降水集中。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
结合图示可知,鱼塘洼地在雨季时可以发挥蓄水功能,台田地势高,不易存水,可减轻对台田农作物的涝渍灾害;鱼塘面积增加,增加了水域面积,蒸发量大,增加空气湿度,及台田作物的增加,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削减风速,可减少风沙;在旱季时又可利用鱼塘的水为台田提供灌溉水源用以抗旱。 有效防治了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点睛】
34.(1)山地 东南
(2)规律:自南向北推迟。
原因:降水集中,季节变化明显,年际变化较大;暴雨出现概率高
(3)中部有山脉,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东部地形陡峭,河流短,汇流时间短。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洪峰流量等值线及夏季暴雨出现频率随日期变化图为材料,考查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等问题,难度一般。
【详解】
(1)本题考查中国的地形和气候。读图根据经纬网和等高线判断,甲地为长白山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水汽受地形阻挡故而降水较多。
(2)本题考查中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和洪涝灾害的成因。结合图2,可发现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自南向北推迟。降水角度可从降水量、降水年际和季节分配等方面分析。由于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季节变化大,另外,夏季风的强弱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3)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结合台湾东西部差异,可知台湾东部,地形起伏更大,又是迎风坡降水多,因而更易爆发山洪。
【点睛】
35.(1)原因∶12~24时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而上层气温较低,风车旋转,将上下空气混合,导致近地面降温。
(2)风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大多数鸟类(对噪声有较高的敏感度)会躲避风电机场区,减小了鸟类的栖息和觅食范围;鸟类存在碰撞叶片而伤亡的风险,不利栖息和觅食。
(3)强低温和冻雨导致风机被冻,风机运转不灵甚至停止;强风会损毁某些风电设施,供电中断;电力供应短缺或供不应求。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风力发电带来的影响,考查空气的受热过程。侧重于对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详解】
(1)原因∶由于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热量多,12~24时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而上层气温较低,风车旋转,将上下空气混合,导致近地面降温,而上风向空气由于地面的热空气上升,使上风向气温升高,因此,上风向气温高于下风向。
(2)本题主要从噪音和对鸟类的损伤两方面分析。风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大多数鸟类受噪音干扰,会躲避风电机场区,减小了鸟类的栖息和觅食范围;鸟类飞行过程中容易误碰风叶,导致死亡或受伤,不利栖息和觅食。
(3)由于低温、冻害、强风的影响,导致风机被冻,风机运转不灵甚至停止,强风会损毁某些风电设施,造成供电中断,从而导致电力供应不足或短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