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一、单选题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问题。
1.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准静止锋 B.冷锋 C.反气旋 D.暖锋
2.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阴雨连绵 B.风和日丽 C.晴雨无常 D.暖锋
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盐度 D.海陆位置
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四种气候类型中,某季节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图示各气候类型中,我国只可能有其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8.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A. B.
C. D.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5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
A.③ B.① C.② D.④
10.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D.降雨:晴→雨→晴
11.关于图示虚线范围内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 B.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起沙石
C.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 D.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
12.梅雨是指发生在江淮流城的阴雨天气,通常始于初夏时节,持续约1个月。梅雨的形成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2020年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降雨量大被网友戏称为“暴力梅”。下图为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图。2020年“暴力梅”( )
A.6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南,“入梅”时间早
B.6月下旬,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
C.7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脊线持续偏北,梅雨期长
D.8月初,随着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梅雨期结束
13.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读“某季节季风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有关该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该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15.关于该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大陆出现了高压 B.广州高温多雨 C.北京吹西北风 D.哈尔滨寒冷干燥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
A.盛行西风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17.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A.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 B.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
C.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D.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小题。
图1 全国某降水量分布图
图2 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
18.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0.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1.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22.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 B.终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终年干旱少雨
23.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
A.Ⅰ B.Ⅱ C.Ⅲ D.Ⅳ
二、填空题
2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材料三 气候资料表。
地区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12~次年2月 降水量(mm) 6~8月降 水量(mm) 年降水量 (mm)甲
甲 26 26.5 643 612 2 480
乙 -10.7 24.8 45 321 680
丙 8 25.0 345 32 740
丁 5.4 27.5 105 425 1 015
(1)材料一表示的是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材料二A、B、C、D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一中的⑥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____。
(3)材料二又A、B、C、D四地气候中,与材料3丙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___,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
(4)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
(5)材料二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北弯曲,其主要原因是受____的影响。
(6)有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当E气压中心位置偏北时,我国的东南沿海常受台风灾害影响
B.在F气流的影响下,北美洲东部地区温和多雨
C.G地常年受材料一中的①带控制
D.J地自然带与乙地自然带相同
E.B地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展谷物农业
(7)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甲地适宜种植棉花
B.乙地适宜发展水田农业
C.丙地河流的主汛期在冬季
D.丁地为热带季风气候
25.锋面附近天气特点:____。
26.阅读材料结合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填“高气压”或“低气压”),地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呈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____(填“辐合或辐散”),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____。
(2)处于北半球的甲锋面与乙锋面特征差异明显,甲锋面是____,乙锋面是____(填“冷锋”或“暖锋”)
(3)B、C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____地,判断依据是____。
(4)如图所示季节,我国杭州地区主要盛行风向为____,气候特点是____。
三、综合题
27.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其气流运动方向,并描述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3)简述图2中B地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28.读“某区域某季节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表示的是_______(7月或1月)的气压分布图,此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_______方向移动。
(2)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名称_______。
(3)假设下垫面性质均一,该大气活动中心所在纬度受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该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天气特点_______;
(4)此时B处吹_______风,其成因_______;受其影响B处此时气候特征是_______。
(5)大约半年后,大陆上形成_______气压中心,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
1.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当两气流势均力敌时,形成的锋面为准静止锋。故选A。
2.因图示锋面向贵阳一侧倾斜,带来阴雨天气,而昆明受单一暖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气温较高,为风和日丽的天气。故选B。
3.B
4.A
【解析】
【分析】
3.
从图可以看出,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结合材料中温跃层的概念可知,此季节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相比于夏季而言,其他季节温跃层表现并不明显,B正确,ACD错,故选B。
4.
读图可知,自冬季到夏季,黄海海域表层水温升高,而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总体北移,黄河海域太阳辐射增强,表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增多,水温升高;自夏季到冬季,黄海海域表层水温降低,而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总体南移,黄河海域太阳辐射减弱,表层海水接受太阳辐射量减少,水温降低;同时,图中信息显示,黄海海域水温总体底层变化幅度较小,其原因在于随着深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大大减弱,底层接受的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相对于表层较小,水温季节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综上分析可知,太阳辐射是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而洋流、盐度、海陆位置等均不是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抓住材料信息“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同时注意图中上层水温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将该变化规律与黄海海域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结合起来,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5.A
6.C
【解析】
5.根据各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①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②地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④地全年高温,夏季多雨,为热带草原气候。①地冬季温和多雨是受西风带控制形成,②地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两地冬季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①②对,故A项正确。故选A。
6.结合(1)题分析,图示各气候中,③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热带草原气候两岸都有分布,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岸,只可能有其中的温带季风气候分布,C项正确。故选C。
7.B
8.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7.从该气压形势图看,该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处在冷锋前方,暖气团控制一侧,未曾遭受冻害,答案A错误,重庆处在冷锋锋线附近,伴随有阴雨天气,降雨可能会诱发泥石流,答案B正确,青海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答案C错误,此时处于冬季,海洋上不会形成强热带气旋,所以浙江沿海不会受台风袭击,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B。
8.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与江苏天气变化相符的是B,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9.B
10.C
11.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天气系统的判断分析能力,只要准确掌握不同天气系统产生的天气现象即可正确作答,难度一般。
9.
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图中①地是高压中心,天气晴朗,适宜洗车,因此,①地洗车指数数值低,B对。②地位于冷锋锋后,可能有降雨天气,洗车指数高,C错。③地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多大风天气,不宜洗车,洗车指数高,A错。④地位于暖锋锋前,多降水天气,洗车指数高,D错。故选B。
10.
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结合上题分析,②、④都在冷气团一侧,气温低,③在暖气团,气温较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气温:冷→暖→冷,A错。气温低,气压高,所以气压变化是高→低→高,B错。降雨情况是雨→晴→雨,D错。风向呈逆进针方向辐合,即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C对。故选C。
11.
虚线内为冷锋过境,不是冷气团过境也不是高压控制,AD错。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内蒙古中西部,降水少,不会带来强降水,C错。冷锋过境风力强劲,可能扬起沙石,B对。故选B。
【点睛】
根据材料信息知道,晴天时,洗车指数低,阴雨天,洗车指数高。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分析天气系统的类型。根据天气特征,分析比较洗车指数。冷锋是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不是冷气团。冷锋过境,可能带来寒潮、大风、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冷锋锋前、暖风的锋后多降水天气。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6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与多年平均位置相比偏北,“入梅”时间早,A错误;6月下旬,副热带高压脊线还在南方,不在淮河流域,B错误。7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脊线较常年偏南,雨带控制江淮地区的时间长,导致梅雨季节长,C错误。8月初,随着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雨带随之推移到北方地区,当地的梅雨期结束,D正确。故选D。
【点睛】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及其强弱有关。
13.A
【解析】
【详解】
从题意可知,此时M点吹的是东南风,说明是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是气旋系统,而且是东南风,可知其偏向方向是向右,所以是北半球,故选A。
14.A
15.B
【解析】
【分析】
14.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陆间冷热状况出现季节性变化,使大陆上形成高气压中心和低气压中心的季节性转换,从而形成季节性变换风向的季风,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该季风的重要原因,A正确;季风环流涉及范围广,属于大气环流的一种,B错误;东亚季风主要包括冬季的西北季风和夏季的东南季风,这两种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关系不大,C错误;我国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A。
15.
图中显示,风从海洋吹向亚洲大陆,表明亚洲大陆上出现热低压,应为北半球夏季,A错误;北半球夏季,广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广州受夏季风影响,出现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B正确;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夏季风,当地夏季风为东南风,C错误;北半球夏季,位于季风区的哈尔滨应高温多雨,不是寒冷干燥,D错误。故选B。
【点睛】
东亚季风包括冬季的西北季风和夏季的东南季风(两者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南亚季风包括冬季风的东北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和夏季风的西南季风(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16.B
17.C
【解析】
16.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B对。盛行西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地区湿润多雨,A、C、D错。
17.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是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A可能。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B可能。长袍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C不可能。有利于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D可能。故选C。
18.C
19.B
【解析】
18.从图中可以了解,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强的降水分布。高压区不能形成锋面,多干燥天气;只有在低压区,或者低压的低压槽部位才能形成锋面,形成阴雨区。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应该是低压分布,结合选项只有丙符合题意。甲处长江中下游附近此时是受高压控制,晴天无降水,A错;乙处长江中游处于高压脊控制,也无降水,B错;丁此时的高压中心在海洋上,虽然东北地区有低压气旋分布,存在降水可能,但是长江中下游处于高压脊控制,无降水,D错。故本题选择C。
19.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符合上述气压场只有乙符合。故本题选择B。
20.B
21.A
【解析】
20.据图可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且风向为西北风,A错误;据等压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一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正确;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C错误;台风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50hPa以下,据图可知,180°经线经过太平洋,该处低纬度热带洋面没有形成台风,D错误。故选B。
21.7.据图可知,90°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大气活动中心。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夏季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根据大气活动中心可判断季节。
22.A
23.B
【解析】
22.猴面包树的树木高大、树干粗壮,说明其生长迅速,生长期具有湿热的气候条件;猴面包树树干木质疏松利于储水,说明其生长期内存在气候干旱的时段;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旱雨季分明;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A对;终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是地中海气候;终年干旱少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或极地气候,BCD错。故选A。
23.由上题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图中表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区的为Ⅱ;Ⅰ是热带雨林气候,Ⅲ是热带沙漠气候,Ⅳ是地中海气候。故选B。
24. 北 B C 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 干旱 寒流 ACE C
【解析】
【详解】
(1)图中的风向向右偏,材料一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A是冰原气候,B是温带海洋性气候,C是地中海气候,D是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⑥带(西风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故答案是B。
(3)甲是热带雨林气候,乙是温带季风气候,丙是地中海气候,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材料3丙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C,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 。
(4)H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缺水问题。
(5)材料二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北弯曲,说明比同纬度其它地方气温低,其主要原因是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使得气温较低。
(6)E气压是低压中心,当其位置偏北时,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是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东南沿海常会受台风灾害影响,A对;图中的北美大陆处在高压控制下, F气流由大陆吹向海洋,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在F气流的影响下,北美洲东部地区寒冷干燥,B错;G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材料一中的①带赤道低压带控制,C对;J地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与乙地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并不相同,D错;B地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展谷物农业,E对。故选ACE。
(7)甲地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不适宜种植棉花,A错;乙地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主要种植的小麦,B错;丙地地中海季风气候,河流的主汛期在冬季,C对;丁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
25.云、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
【解析】
略
26. 高气压 顺时针 辐散 晴朗 冷锋 暖锋 C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西北风 低温少雨
【解析】
【分析】
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等压线图的判读。
【详解】
(1)根据等压线数值,图中A为高气压,地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晴朗。
(2)处于北半球的甲锋面与乙锋面特征差异明显,甲锋面位于锋面气旋左侧,甲是冷锋,乙锋面位于锋面气旋右侧,是暖锋。
(3)B、C两地中,C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风力较大的是C地。
(4)图示季节,亚欧大陆东部海洋上是低压中心控制,亚欧大陆上是高压中心控制。我国杭州地区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主要盛行风向为西北,此时是冬季,气候特点是低温少雨。
27.(1)名称:赤道低压带。气流运动方向:气流(受热膨胀)上升。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2)差异:甲图气压带偏北,乙图气压带偏南。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气候特征: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成因:全年受西风控制。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以及“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压大风带分布以及气候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结合所学知识及示意图可知,A为赤道低气压带,气流运动方向为上升,受其控制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2)
读图可知甲图中的气压带的位置比较偏北,而乙图中的气压带的位置比较偏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甲图中的气压带的位置偏北,是北半球的夏季,乙图中气压带位置偏南,是北半球的冬季,所以甲图和乙图中的气压带的位置不同。
(3)
读图可知B地位于欧洲西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由于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8. 7月 北 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温少雨 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温多雨 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亚洲的季风环流、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详解】
(1)据图可知,亚洲地区为低压,说明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时间是7月份。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2)夏季,亚欧大陆上的低压中心在印度,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3)假设下垫面性质均一,不考虑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该地区应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受其影响,不易产生降水天气,会出现高温多雨的特征。
(4)B地位于印度半岛,夏季盛行西南风;形成原因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的降水,导致该地区高温多雨的天气。
(5)大约半年后,正值北半球的冬季,陆地降温较快,形成高压。A地位于东亚地区,受高气压的影响,A处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陆地上的高气压把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