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一、单选题
读我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2008年)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分别为我国和美国第一产业的百分比,A、B的数值分别为
A.16.4, 16 B.1.64, 1.6 C.1.6, 16.4 D.16.4, 1.6
2.我国与美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太大 B.第二产业比重太小
C.第三产业比重太小 D.第三产业比重太大
3.上述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了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
B.我国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地理条件较差
C.我国的人口素质较美国低
D.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发达
下图是我国中部某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下列有关该省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农民工向沿海地区流动,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减小
B.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该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迅猛增加
C.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较大
D.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均明显增大
5.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应积极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工业 D.现代服务业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
6.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7.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下图中a、b、c分别代表浙江省1992、2002、2012年三次产业的构成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对浙江省三次产业构成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产业产值与就业比重同步下降
B.二产业产值比重稳步提升
C.二产业就业与产值比重增幅不协调
D.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最快
9.浙江省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B.加大资源密集型工业的投资力度
C.加快发展服务业 D.消除污染,美化浙江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连接与创造,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是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其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等进行大量改造。深圳作为我国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元宇宙的城市,在2018年已开始构建智慧型城市,走在全国前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元宇宙的实现需要哪些技术支持( )
①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
②纳米技术
③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
④“三S”技术
⑤高性能计算能力
⑥生物基因技术
⑦高速网络传输技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⑦
11.深圳能成为我国率先实现元宇宙城市的原因( )
①产业结构优,高精尖产业多②科技实力强③经济发展快,资金充足④距离香港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表反映了2012~201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12年 2013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
12.四个地区2012~201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13.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14.英国“丝绸之都”麦克尔斯菲尔德小镇,位于曼彻斯特附近,与中国的交往有400多年的历史。早期该镇是英国服装纽扣制造中心,随着制作纽扣所用的布料由棉花向丝绸转变,小镇丝绸业不断兴起,在19世纪达到鼎盛,近代以来日渐衰落。当前小镇中的丝绸博物馆、丝绸商酒吧、部分保留着原貌的丝绸厂,都向人们展示着该地的丝路情缘。2018年曼彻斯特与西安直航的开通、“一带一路”的实施都给小镇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麦克尔斯菲尔德小镇丝绸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销售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服装产业基础好 D.丝绸蚕茧原料充足
上海市闵行区十多年来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工业基地。结合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闵行区循环经济规划的指标体系
指标 单位 资源消耗
年份
2005 2006 2010 2015 2020
万元GDP 能源 吨标准 煤/万元 0.430 0.339 0.310 0.285 0.271
单位工业增 加值能耗 吨标准 煤/万元 0.490 0.360 0.328 0.302 0.287
万元GDP 耗水量 米3/万元 46.4 42.6 34.8 29.2 24.5
单位工业增 加值用水量 米3/万元 37.4 32.2 29.9 25.4 21.6
15.由闵行区的资源消耗状况可以判断闵行区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①重化工业②先进制造业③高新技术产业④服务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闵行区注重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集群的意义是( )
①降低生产成本②降低生产污染③增强集聚效益④提高科技含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改革开放以后,深圳的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发展历史悠久 C.科技水平高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
下图示意2000年和2010年青岛市产值排名前12位的工业类型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单位:%)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2000年到2010年,青岛市( )
A.轻工业所占比重显著下降 B.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显著下降
C.农副食品加工业比重上升最快 D.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比重显著下降
19.2000年到2010年,青岛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市场需求的增大 B.技术水平的提升 C.政府政策的支持 D.工业调整的需要
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业结构指各工业部门组成及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表现为部门结构、轻重工业结构和采掘—原材料—制造工业结构三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0.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是( )
A.劳动力 B.资金 C.市场 D.技术
21.关于工业结构内部产业结构升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B.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C.由以高附加值产业为主上升到以低附加值产业为主
D.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读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下面小题。
22.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3.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24.2020年6月,国家五部门助推“工业锈带”转型为“生活秀带”。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之一,在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读“辽宁工业遗产产业部门结构分布示意图”(下图),据图推测,该省早期工业发展( )
A.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 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采掘业占相当大比重 D.高新技术工业发达
25.某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从下列该地区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图中可以看出
A.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最多
C.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D.2000年以来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人口超过第三产业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改革开放初期,该地煤炭得到大规模开采与输出,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 )
①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②扩大重化工业规模,提高产能
③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④加强科技创新,进行产品深加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7.伴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还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当前适宜鄂尔多斯发展的第三产业包括( )
①物流业 ②房地产业 ③高铁运输业
④家政服务业 ⑤旅游业
A.①⑤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8.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A.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B.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C.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D.交通拥堵,通达度低
二、综合题
29.下列是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表及该地区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78年 2007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1)比较该地区1978年与2007年的产业结构变化表,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A、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
(3)该城市依托优势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合在该城市布局的工厂是( )
A.冶炼厂 B.电镀厂 C.建筑材料厂 D.轮胎厂
(4)简要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广东省一向以轻工业见长,重工业不“重”。经十几年发展,目前装备制造业已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广东省也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第一大省。广东省未来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航空和卫星等装备制造产业,预计到2025年将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基地、创新中心。
(1)简析广东省以轻工业为主转向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的主要原因。
(2)为广东省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31.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同市地处山西省北部,是我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作为全国能源重工基地和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城市,长期以来,大同市以煤炭、电力、化工为支柱产业,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随着人口的增加,大同地区曾经扩大耕种面积,加大草场载蓄量,生态破坏严重。
材料二:近年来,大同市全面推进煤炭产业走“减、优、绿”发展之路,在采煤沉陷区上“种太阳”,发展光伏产业,并推动形成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6大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实施产业的转型升级。
大同市2005年经济结构表
类型 比重(%)
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5.8 54.3 39.9
农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林业 渔业 其他
52.6 38.9 4.6 0.2 3.7
工业 重工业 轻工业
92.3 7.7
数据来源:《大同市统计年签》
(1)分析大同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
(2)结合2005年的经济结构表,分析当年大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并说明原因。
(3)归纳大同市自2002年以来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4)运用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阐释大同市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有利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该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用百分之百分别减去两国其他两个产业的百分比,即可得到答案。A为16.4, B为1.6,故答案选D项。
2.有图示可知,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只有33.4%,远低于美国的73.5%。故答案选C项。
3.产业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表现,产业结构也能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水平,故答案选A项。
4.C
5.D
【解析】
【分析】
4.
该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就业比重的变化反映出区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减小,但不是迅速减小,AD错误;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加,可推测就业人口增加,但增幅不大,B错误;由图可看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较大,是因为城市化的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C正确。故选C。
5.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最快,表明第三产业可以使更多的人口就业,而现代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D正确;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幅不大,说明其对提高就业水平的作用不如第三产业,ABC均为第二产业,ABC错误。故选D。
【点睛】
一般来说,在工业结构调整中,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序依次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当技术密集型工业已经较发达时,再重点发展高端第三产业。
6.D
7.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和资料分析运用能力。
6.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农业部门(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工业部门(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一般呈上升趋势,在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图中显示:第一产业产值比例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比较平稳,第三产业产值比例稳步提高,这些说明了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故选D。
7.读图可知,除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略有提高外,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比例没有明显变化,A、B两项可排除;由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始终高于第二产业,故C项也错。由于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变化都不太明显,说明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故选D。
8.C
9.C
【解析】
8.
正三角形底边(水平边)代表第一产业,读图列表比较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见下表)
1992年(a) 2002年(b) 2012年(c)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17.50% 7% 4%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54% 31% 15%
分析: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说明二者不是同步下降。因此A错误。
读图再列表比较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见下表)
1992年(a) 2002年(b) 2012年(c)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48% 52% 50%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30% 38% 51%
分析: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是先升后降,并不是稳步提升的,因此B错误。而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是持续上升的,因此判断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增幅不协调。故C正确。
再读图列表比较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见下表)
1992年(a) 2002年(b) 2012年(c)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54% 31% 15%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 30% 38% 51%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16% 31% 34%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从1992年到2012年期间,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增幅最大,超过20%,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幅不到20%,仅为17%,因此D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C。
9.
按照区域发展阶段来看,当一个区域发展到高效益综合增长阶段时,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增速都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分析浙江省三次产业构成可知,浙江省的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有较大发展潜力,因此今后应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C正确。加大资源密集型工业的投资力度,会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B错误。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消除污染,美化浙江两项措施,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但对优化产业结构作用不大。因此A、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点睛】
此题难点在三次产业的构成比重图的判读。这是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其判读方法如下:
第1步,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图中红色的长箭头)。
第2步,过图中标出的点(a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图中三条不同颜色的短箭头)。
第3步,斜线与某坐标轴相交点的数值,即为该点(a点)在该坐标轴上的数据。
读图比较三次产业1992年的就业比重,可知第一产业54%,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16%。
10.C
11.A
【解析】
【分析】
10.
根据材料“是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可知,需要获取信息和数据的“三S”技术和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由材料“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等进行大量改造”可知,”需要高性能计算能力;“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可知,需要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由“连接与创造,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可知,需要高速网络传输技术。与纳米技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和生物基因技术(据生物的遗传原理,采用类似工程设计方法,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实现基因转移和重新组合,从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和功能的技术。)无关。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
深圳能成为我国率先实现元宇宙城市的原因包括产业结构优,高精尖产业多,科技实力强,经济发展快,资金充足。①②③正确;由“率先成为”可知,发展在香港之前,与距离香港远近无关,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元宇宙将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五个方面的巨变:(1)从技术创新和协作方式上,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2)催生出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变革;(3)推动文创产业跨界衍生,极大刺激信息消费;(4)重构工作生活方式,大量工作和生活将在虚拟世界发生;(5)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12.B
13.B
【解析】
【分析】
12.
根据表中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可知,四大经济圈2012~2013年,第一产业的比重全部下降了;第二产业的比重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升;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3.
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资源和能源的利用量较小,高耗能的工业比重非常低,所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B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主要与第二产业有关,与农业无关,故A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主要与劳动力素质关系不大,故C错误;虽然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设备先进,但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低主要与轻工业比重大有关,故D错误。所以选B。
【点睛】
单位GDP能耗是将能源消耗除以GDP,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与 能源消费之间的强度关系,即每创造一个单位的社会财富需要消耗的能源数量。单位GDP能耗影响因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费构成。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三是由自然条件、地域产业分工等原因形成的产业结构或行业结构。四是设备技术装备水平、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能源生产、消费的管理水平。五是自然条件。
14.C
【解析】
【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麦克尔斯菲尔德小镇位于英国曼彻斯特附近,这里曾是英国的服装纽扣制造中心,说明麦克尔斯菲尔德良好的服装产业基础为其发展成为英国的"丝绸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故C正确;该区域的具有一定的销售市场,但不是主要的因素,故A不选;区域交通一直便利,但衰落过,因此不是主要因素,故B不选;英国属于温带区域,没有养殖桑蚕的条件,主要依托我国进口原料,故D不选。答案选择C。
【点睛】
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三点;(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15.B
16.C
【解析】
【分析】
15.
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看出,闵行区近年来万元GDP能源以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都在下降,说明减少了重化工业的比重,①错误;万元GDP能源,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以及万元GDP耗水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都在减少,说明闵行区近年来的发展减少了高耗能和高耗水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属于产业优化,发展的是产业主要是相对高端的产业,可能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等。B项的②③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
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工业地域的形成,能够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①正确;产业集群反而会导致工业污染集聚,②错误;产业集群能够扩大规模,增强集聚,产生规模效益,③正确;产业集群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但不能提高科技含量,④错误。C项的①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工业集聚的好处:1、可以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投资建设;2、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获得规模效益;3、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17.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深圳依托劳动力丰富廉价、地价较低等优势条件,承接了产业转移,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D正确;深圳发展较晚,改革开放之初,科技水平不高,BC错误;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后,深圳地理位置优越,促进了其产业结构转变和升级,故改革开放政策是主要原因,A错误。故选D。
【点睛】
18.D
19.A
【解析】
【分析】
18.
读图可知,轻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比重上升,纺织业比重变化不大,A错误;专用设备制造业比值上升,随着经济发展,产值不会下降,B错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比重上升都比农副食品加工业比重上升快,C错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比重由28%下降到11%,显著下降,D正确;故选D。
19.
2000年到2010年,青岛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市场需求的增大,是青岛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市场需要;A正确;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的技术水平比较成熟,10年不会有较大的提升,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工业调整,因此CD错误,故选A。
【点睛】
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其措施如下:(1)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2)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
20.A
21.C
【解析】
【分析】
20.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通常表现为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A正确。故本题选A。
21.
工业结构内部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表现为由低附加值产业上升到高附加值产业,C错误。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A正确;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B正确;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描述错误的选项,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内容,理解即可作答。
22.A
23.B
【解析】
【分析】
22.
由图示可以看出,阶段Ⅰ工业总产值增长慢,这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建立了大批发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外向型加工工业为主。选A正确。
23.
阶段Ⅱ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珠三角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内地,促使本地产业升级;此时逢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能源、矿产都十分缺乏。选B正确。
【点睛】
2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辽宁工业遗产产业部门结构分布示意图”,可知,该省早期工业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占主导,A错误;工业遗产基本为重工业部门,表明该省主要发展重工业,B错误;采矿业遗产数目较大,表明采掘业占相当大的比重,C正确;图中没有高新技术产业,D错误。故选C。
【点睛】
25.C
【解析】
【详解】
读图,结合图例可知,该时间段内,第二产业比重波动上升,A错。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最多,B错。第一产业就业比持续减少,而第二三产业比重升高,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C对。2000年以来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人口少于第三产业,D错。故选C。
【点睛】
结合图例阅读图表是解题关键。
26.C
27.A
28.C
【解析】
【分析】
26.
根据材料信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鄂尔多斯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可知鄂尔多斯鄂尔多斯重化工业的发展重点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①④正确;扩大重化工业规模,提高产能对优化产业结构不利,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②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实施“走出去”宏观布局战略并不是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③错误;C项的①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
鄂尔多斯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运输需求大,宜发展物流业,①正确;鄂尔多斯可利用当地的草原等资源发展旅游业,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⑤正确;房地产业、家政服务业主要面向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鄂尔多斯地区人口较少,不适合发展房地产业、家政服务业,②④错误;高铁运输业的主要对象是乘客,而非货物,鄂尔多斯对对能源的运输需求量大,③错误;A项的①⑤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
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资金充足,A项错误;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并不是制约产业升级的最主要因素,B、D项错误;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鄂尔多斯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等级较低,经济较落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少,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影响产业升级,C项正确。故选C。
【点睛】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等;对传统产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科技,繁荣经济,鼓励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29.(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2)钢铁 森林
(3)C
(4)改变单一以煤炭为主的经济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图表和关联图考查工业的联系与工业地域形成,同时也考查循环经济的特点,注重图表信息的阅读与应用能力。
【详解】
(1)通过对该地区1978年与2007年的产业结构数据变化分析,该地区第一产业由20.0%下降到12.8%,出现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由64.3%下降到49.6%,但仍然在三大产业中处于主导位置;第三产业由15.7%上升到37.6%,上升幅度大。
(2)图中字母A为机械工业提供原料,所以是依托煤炭工业发展起来的钢铁工业。B可以提供木材和造纸工业原料,所以表示森林工业。
(3)该城市依托优势煤炭资源,发展的电力、钢铁工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要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利用这些废弃物发展水泥厂、砖瓦厂等建材工业。C正确。
(4)通过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分析,产业结构由单一以煤炭为主的经济模式,向煤与非煤并举的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等。
【点睛】
30.(1)快速的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水平提高,改革开放初期具有的劳动力成本低和地价低的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发展潜力渐小,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发展后劲不足;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等特征,能够为广东省工业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重视培育大型品牌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集团的技术创新活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视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再创新;重视理工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加速培养科技人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广东省产业转型为材料,主要涉及产业转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动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提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低和地价低的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发展优势明显减弱,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企业利润减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传统的轻工业发展受到限制;而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等特征,可以充分利用广东省科技和创新优势,获取更高的利润,为广东省工业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
广东省政府2025年将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基地、创新中心,说明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广东省也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第一大省,重视培育大型品牌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集团的技术创新活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航空和卫星等装备制造产业,说明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视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理工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加速培养科技人才,为企业长期发展提高人才和技术支持。
31.(1)气候: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光照充足。地形:海拔较高,多晴天,年日照时数长。
(2)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费力下降、土地退化、全球变暖等。原因:农业部门中,种植业比重大,对于土地的开垦程度高,容易引发水土流失;产业发展以重工业为主,占比92.3%,工业发展严重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大气污染严重;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
(3)第一产业占比基本稳定,第二产业占比逐渐降低,第三产业占比提升;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型转变为“三二一”型。
(4)大同市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化水平;通过改组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促进了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增加就业岗位,提升人民收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稳定;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中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大同以及大同产业结构为材料,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环境问题、产业机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结合示意图分析,大同纬度位置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较强;结合气候直方图分析,大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多晴天,光照充足;地处黄土高原,海拔较高,大气透明度好,年日照时数长。
(2)
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当年大同市第一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重工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工业发展严重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
(3)
据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趋于稳定;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型转变为“三二一”型,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4)
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可知,大同市太阳能资源丰富,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与太阳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人口数量,提升城市化水平;发展光伏产业,并推动形成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6大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实施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升人民收入;增加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的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稳定,同时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了因资源开发导致的植被破坏,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