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影响d曲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磷矿是制造磷肥等的主要矿物原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分布在俄罗斯西北部科拉半岛的希宾磷矿是世界著名的磷灰石矿,已探明磷矿石储量大,矿石品位高。该矿区除磷灰石外,还有霞石、钛磁铁矿等多种伴生矿。下图为希宾磷矿分布的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希宾磷矿开采的不利条件是( )
A.冬季寒冷漫长 B.磷矿外运困难 C.伴生矿多,品位低 D.国内市场需求小
4.该地区开发利用磷矿资源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是( )
A.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B.促进人口大量迁入
C.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蓝色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回答下列各题。
5.黄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 B.海洋生物资源 C.淡水资源 D.油气资源
6.下列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生态旅游业
C.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
D.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面积的迅速蔓延,给土壤、森林、建筑物及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绿色电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酸雨对我国的影响。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韩国和日本近几年酸雨危害也十分严重,他们把原因归结为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B.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
C.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核电比重太高
D.中国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薪炭林
8.绿色电力是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但目前我国的绿色电力发展不足,其原因主要有( )
①绿色电力的资源不足②绿色电力的价格高③绿色电力的市场较小④技术难题尚未解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7年5月19日,我国在南海北部进行的可燃冰(天然气的水合物)试开采获得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我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缓解能源的紧张状况
B.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
C.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D.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
10.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 )
A.水资源 B.气候资源
C.矿产资源 D.土地资源
河南省焦作市因煤而兴,拥有以煤为基础、较为完善的化学、机械、电力等工业体系。当前,焦作市煤炭逐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经济转型成为该市发展的重要任务。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市曾经煤炭资源丰富,从属性上看体现了自然资源的( )
A.地域性 B.非可再生性 C.多用性 D.整体性
12.焦作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②整治污染,推动新兴工业的布局
③加速扩大传统工业的规模④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城市分别是( )
A.成都、乌鲁木齐 B.拉萨、重庆 C.石家庄、西安 D.包头、杭州
14.图中甲乙两地都是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区,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气候湿润 B.大气透明度差 C.海拔很高,空气稀薄 D.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随着光伏发电用地需求的激增,一些天然湖泊和湿地成为光伏阵列的集结之地。下图为江苏盐城滇海湿地一带的“风光渔互补产业,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产养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风光渔”互补产业主要利用的自然资源按资源的自然属性分属于
A.水资源 B.气候资源
C.非可再生资源 D.可再生资源
16.“风光渔”互补产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提高水面温度②使鸟类减少栖息地③减少大气污染④增加大气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Y国2013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表 Y国2013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
可更新水资源(109m3/年) 内部水足迹(109m3/年) 外部水足迹(109m3/年)
1.7 2.2 6.4
17.根据表中资料可知Y国A.水资源总量丰富 B.属于发展中国家
C.水资源利用率低 D.水资源严重匮乏
18.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 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下图为2018年冬季渤海海冰覆盖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关于2018年冬季渤海海冰覆盖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近岸和北部海湾海冰覆盖率高
②随着海冰离岸距离的增加,海冰覆盖率逐渐降低
③西岸海冰覆盖率高于东岸
④北岸海冰覆盖率高于南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导致秦皇岛和P地附近海岸海冰覆盖率差异的因素是( )
A.纬度 B.离岸距离 C.陆地面积 D.冬季风
21.在渤海海域大规模开发海冰可能会导致( )
A.冬季风暴对海岸破坏加重 B.海区海水盐度降低
C.淡水资源短缺 D.海区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读辽中南部分矿产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示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劳动力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 D.森林资源锐减
23.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不可再生 B.工业生产需求增加
C.工业生产浪费严重 D.资源大量输出
24.下列措施可以弥补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是( )
A.植树造林 B.产业结构升级
C.开发水能 D.提倡使用太阳能
25.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铁矿、塑料 B.石油、农田
C.原始森林、地下水 D.煤炭、化肥
二、填空题
26.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________,但有________可循,具有明显的________特征。
27.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________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________和________。
28.自然资源的类型
(1)________资源:包括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2)________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三、综合题
29.读下图所示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由于____不断增长,以及____不断增加,世界耕地面积已趋于零增长,甚至有所减少。
(2)乙图所反映的问题是: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开发速度超过了资源的____能力,不利于走____发展道路。
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其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新构造运动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后又出现了尕海、耳海等子湖。
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青海湖存在多期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下图为青海湖滩砂与坝砂的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海心山(下图)亦称仙山,山顶高出湖面77米。
(1)简述青海湖滩砂和坝砂的空间分布特点。
(2)据图中滩坝的分布位置判断青海湖区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3)简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
(4)阐述海心山的形成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解析】
【分析】
1.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和劳动力数量的影响逐渐下降,技术等的影响越来越大。图中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d曲线上升,反映其影响程度迅速加大,其主导因素为技术,故D项正确。b表示土地,土地的影响逐渐减弱,到工业文明时期趋于稳定,A项错误。a表示劳动力,影响先增加,后减小,B项错误。c表示资本,资本的影响主要在工业文明时期出现,C项错误。 故选D。
2.
工业文明时期,工业布局要进行区位选择,由于工业生产一般不从土地直接获取产品,因此工业生产对土地的数量、质量、类型要求较少,但对土地的区位条件(如交通,与原料、市场的距离等)要求高,因此A、B、C项错误, D项正确。故选D。
【点睛】
工业文明时期,影响最大的,而且影响力迅速提高的是技术。土地对农业文明的影响大,对工业的影响主要是工业区布局占地,区位选择是土地对工业最明显的影响。
3.A
4.C
【解析】
【分析】
3.
读图可知,希宾磷矿位于北极圈内,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磷矿开采,A项正确。希宾磷矿分布区附近有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磷矿外运方便,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看宾磷矿矿石品位高,C项错误。俄罗斯经济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D项错误。故选A。
4.
该地区磷矿矿石品位高、储量大,故该地区的磷矿资源开采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生态环境的恶化属于不利影响,A项错误。人口大量迁入是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存的,B项错误。该地磷矿丰富,易形成以开采磷矿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D项错误。故选C。
【点睛】
高纬度地区自然环境较为脆弱,人口密度较低,矿业开发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俄罗斯北部摩尔曼斯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了终年不冻港,该港口周围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好。
5.D
6.A
【解析】
5.土地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淡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而油气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符合题意。
6.大规模开垦沿海滩涂,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A符合题意。发展生态旅游业、适度发展养殖业、有序发展原盐业及其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和滩涂资源。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A
8.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酸雨为背景,考查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绿色电力发展不足的原因。
7.
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使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增加;材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面积的迅速蔓延”,说明酸雨是可以扩大影响范围的,韩国和日本与中国距离较近,共同受东亚季风影响,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随季风蔓延到韩国和日本境内,之后随当地的大气降水形成酸雨,造成韩国和日本严重的酸雨问题。因此直选法选A。而石油、核电在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不占据主体地位,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薪炭林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也远小于煤炭燃烧,故排除BCD,故选A。
8.
结合题干,绿色电力是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无环境污染,如潮汐能、地热能发电等,就我国来看,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①错误;但是与常规发电相比,绿色发电成本高,故绿色电力的价格偏高,②正确;由于价格高,导致绿色电力的市场竞争力弱,市场规模偏小,③正确;一些绿色发电技术难题已经解决,④错误;故选B。
【点睛】
第1题,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长期以煤炭为主;第2题,主要从绿色电力的发电成本和电力价格分析。
9.D
10.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海可燃冰开发为背景,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分类。
9.
可燃冰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的一种,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ABC项正确;并不能解决能源污染问题,D项错误。故选D。
10.
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水即可燃烧,所以又称为“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矿产资源。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
11.A
12.D
【解析】
11.
煤炭在焦作市很丰富,在其它一些地方不丰富,体现了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域性,A对;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资源,但题干信息未说明当地资源目前枯竭,因此不能体现非可再生性,B错;题干未说明煤炭资源的多种用途,排除C;自然资源整体性是指各类自然资源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组成一个复杂的资源系统,根据信息“该市曾经煤炭资源丰富”不能体现自然资源的整体性,排除D。
12.
多项选择可利用排除法。焦作市的煤炭资源逐渐枯竭,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是转型措施,①错误;煤炭资源逐渐枯竭,要寻找新的替代品,发展新的产业,如新兴工业,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④正确;减小以煤炭为基础的传统工业,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要治理污染,②正确、③错误。结合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点睛】
资源枯蝎城市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及布局,拓展交通,治理污染,发展科技等重新振兴。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但煤炭资源丰富不能说明非可再生性。
13.B
14.D
【解析】
【分析】
13.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天气状况、白昼长短、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辐射在地表面分布不均匀。由图可知青藏高原为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四川盆地属于太阳能贫乏区,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所以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分别是拉萨和重庆,所以B对,A、C、D错。故选B。
14.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很多,有海拔高度、地形、纬度、天气状况等。甲、乙两地均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但是成因不同。甲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乙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气透明度好,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所以两地的共同原因是晴天多,日照时间长。D对,A、B错;海拔很高,空气稀薄,是甲地突出特点,C错。故选D。
【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很多,有海拔高度、地形、纬度、天气状况等。青藏高原为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而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区。
15.B
16.C
【解析】
15.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风能和太阳能属于气候资源,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据题意,故B正确。
16.由材料“一些天然湖泊和湿地成为光伏阵列的集结之地……水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产养殖”,并结合图示可知,“风光渔”互补产业是利用水面上的集热板发电,水下进行养殖,这样会使鸟类栖息地减少;集热板反射、吸收太阳辐射,会降低了地表温度;风能和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其开发使用会减小大气污染。故C正确。
【点睛】
盐城立足资源高效利用,建立“风光渔”互补模式。东台项目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开创了“水面发电、水下养殖、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立足拉长产业链条,建立“风电水”应用模式。该题难度一般。
17.D
18.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7.根据表格数据,Y国的水足迹主要来自外部水足迹,所以说该国水资源严重匮乏,D对,A错。材料不能显示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能体现水资源利用率,B、C错。
18.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措施有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①对。进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减少本国水资源的消耗,②对。出口水资源密集型产品,会增加内部水足迹,③错。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不能减少消耗,④错。所以A对。
考点:水足迹概念,区域水资源特征,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措施。
19.B
20.D
21.A
【解析】
【分析】
19.
分析图中等值线数值可判定:近岸和北部海湾海冰覆盖率高;随着海冰离岸距离的增加,海冰覆盖率逐渐降低;西岸海冰覆盖率低于东岸;北岸海冰覆盖率高于南岸。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
20.
分析图中等值线数值可判定,秦皇岛附近海岸海冰覆盖率低于P地。读图可知,秦皇岛和P地纬度相当,且均位于沿海地区。A、B错误。渤海海域冬季盛行的西北风,推动海水自西向东流,驱动渤海西岸海冰做离岸漂移,东海岸海冰向岸堆积,图中P位于东岸,秦皇岛位于西岸,因此秦皇岛附近海岸海冰覆盖率低于P地,D正确。陆地面积对海冰的形成影响很小,C错误。故选D。
21.
海冰的开采是获取“漂浮”在海面上类似于淡水的海冰资源。渤海周边有河流(淡水)注入,同时渤海并非封闭,与外界海洋存在着海水交换,因此海冰的开采并不会导致其海水盐度降低,B、C错误。海水温度高于海冰,因此海冰开采可能导致海区气温升高、气压降低,D错误。读图可知,随着海冰离岸距离的增加,海冰覆盖率逐渐降低,因此在渤海海域大规模开发海冰主要发生在渤海沿岸地区,采冰会导致未结冰区域离大陆更近,从而使得冬季风暴引发风暴潮冲击海岸,加重对海岸的破坏,A正确。故选A。
【点睛】
海冰在大自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海冰数量变化,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假如高纬度地区海洋里漂浮的冰减少了,低纬度的暖流便会北上,或是南下,使得原来的雨区变得干旱起来。海冰还有保持海水温度的功能,有人把海冰比作是“海洋的皮袄”,使海水减少蒸发量,保持海水温度。海冰可以促使海水上下对流,对海洋生物繁殖十分有利,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两极有那么丰富的浮游生物的环境原因之一。海冰能阻挡潮汐使潮高降低,潮流减慢,把波浪压低,把海流“拖住”。总而言之,海冰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2.B
23.A
24.B
【解析】
【分析】
22.
图示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日趋枯竭,B正确。辽中南地区主要发展的是传统工业,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A错误。我国辽中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C错误。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区,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是矿产资源问题,森林资源锐减情况不是很突出,D错误。故选B。
23.
煤炭资源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由于长期采掘,导致煤炭资源的储量日益减少,A正确。如果是可再生资源,工业生产需求增加并不是导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资源不可再生是该问题产生的前提,B错误。工业生产浪费严重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错误。该地区属于传统工业区,资源主要是本地消耗,并未大量输出,D错误。故选A。
24.
由于煤炭资源的日趋枯竭,因此需要减少能源的需求量,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及浪费,B正确;植树造林无法弥补能源的缺乏,A错误;该区域水能资源较为贫乏,又由于纬度较高,太阳能资源也相对贫乏C、D错误。故选B。
【点睛】
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1、矿产资源趋于枯竭解决措施:节约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等。2、传统产业衰落解决措施:对传统产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3、产业结构单一解决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4、环境污染严重解决措施: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发展循环经济。5、科技落后解决措施:发展科技,繁荣经济;鼓励科技创新。6、交通落后解决措施:发展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港),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25.C
【解析】
【分析】
【详解】
自然资源都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存在于自然界)和经济属性(产生经济价值),两者缺一不可。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塑料、农田、化肥并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是属于人类活动参与生产出来的,ABD错误。原始森林、地下水属于自然资源,C正确。故选C。
【点睛】
26. 不均匀的 规律 地带性
【解析】
略
27. 经济技术条件 物质 能量
【解析】
略
28.(1)可再生
(2)非可再生
【解析】
略
29. 人口 城市用地 再生 可持续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两幅漫画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详解】
第(1)题,从甲图中可直接看出,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住房、交通设施等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占用大量耕地,使得世界耕地面积已趋于零增长,甚至有所减少。
第(2)题,乙图中过度捕捞反映了开发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使资源不能够持续利用,不利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0.(1)滩砂和坝砂大多分布于东半部海岸;滩砂呈带状,面积大;坝砂块状,面积小;滩砂多分布在凹岸或平缓地带;坝砂多分布在凸岸。
(2)偏西风(西北风)锋利推动波浪,波浪助力形成滩坝砂体,滩坝砂体多分布于东岸。
(3)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栖息;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国家自然保护区。
(4)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断裂下陷形成湖泊;水平挤压,山体出露;外力侵蚀,花岗岩裸露。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青海湖滩砂与坝砂的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事物分布、形成原理、风向判断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
由滩砂与坝砂的分布示意图可知,滩砂和坝砂大多分布于湖泊的北部、东部、南部,即东半部湖岸,西部、西北部较少。其中滩砂呈带状环绕东半部湖岸,宽度较大,面积大。而坝砂呈块状、不连续分布,相对面积较小。从地形角度看,滩砂多分布在凹岸或平缓地带;坝砂多分布在凸岸。
(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由材料“滩坝砂体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是受波浪影响在滨岸地区沉积形成的砂体类型”可知,风力吹拂波浪,波浪携带泥沙在湖岸堆积形成滩坝砂体。根据上题结论,滩坝砂体多分布于东岸,可知该地盛行偏西风。
(3)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成因主要从生存环境、、天敌、食物、生存空间、人类影响等角度分析。鸟岛位于青海湖内,受湖水调节影响,夏半年气候温和湿润,适合鸟类栖息,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鸟岛位于河流入湖湿地,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地处河流湿地环境,水草、鱼类丰富,水源、食物充裕。鸟岛位于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由图可知,海心山为花岗岩地貌为主的山地,图示地表均分布有花岗岩,表明早期有岩浆侵入地表形成山地。后发生断层运动,地壳断裂下凹积水形成湖泊。发生水平挤压运动,山体上升露出水面形成海心山,图示海心山花岗岩裸露,表明山体上升后外力作用对花岗岩表层岩石进行侵蚀,导致花岗岩裸露。故总体思维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湖泊——水平挤压,山体出露,形成海心山——外力侵蚀,花岗岩裸露。
【点睛】
形成过程类试题是近年来高考常考的题型,需要考生准确获取图文信息,运用严谨的综合思维判断形成的步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