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7 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协(xié)商 估(gū)计 B.擎(qín)着 直奔( bēn )
C.旗帜(zhì) 聂(nì)荣臻(zhēn) D.爆(bào)发 率(suài)领
2.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文按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线索非常清楚。
B.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点面结合描写场面。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B.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C.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D.(他们)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华丽的广告牌引得来往行人瞻仰。
B.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
C.上课了,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D.战士们的事迹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豪迈 豪: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
B.全神贯注 贯:连贯,穿通。
C.瞻仰 瞻:往上或往前看。
D.开国大典 开:扩大,发展。
二、填空题
6.初知内容(读课文填空)
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在________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从此诞生了。
7.词语充值卡(按要求完成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徐徐上升(AABC)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五颜六色(含数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选出不同于其他词语意思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肃静 安静 冷静 幽静 ____________
②肃立 挺立 耸立 树立 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缩句。
(1) 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 缓缓进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根据下面电影海报及影片简介,提炼出一句电影《开国大典》的宣传主题词。
影片用俯瞰历史的视野,将庞杂的历史提炼和概括为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把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用胶片再度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成千上万的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
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壮的歌声划破长空,在广场的上空回响。矫健的国旗护卫队英姿勃勃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威武高大的擎旗手,肩杠国旗,在护旗手的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
他们身后是军乐队。
人头攒动的广场瞬时静下未,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广场上1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静、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10.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人头攒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潮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升国旗时,军人要行_________;少先队员行_________;群众行__________。
12.本文描写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依次记叙的是_________、升旗盛况、___________、升旗后人们的心情。
13.结合《开国大典》说一说,为什么每次升国旗以后广场上、金水河畔,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开国大典(节选)
①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②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毳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③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一齐欢跃起来。
14.选文写的是________的场面,作者按________顺序,略写________的情况,详写 ________和________的情况。
15.“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表现了大典开始前( )
A.场面的宏大
B.广场的美丽
C.群众很激动
D.群众很高兴
16.说说文中画线词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①直奔:________
②一齐:________
17.第①自然段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B.擎(qíng)着 直奔(bèn)
C.聂(niè)荣臻(zhēn)
D.率(shuài )领
2.D
【解析】
【详解】
本文是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详略得当。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B.有误,“长辛店”“丰台”“通县”是并列成分,这些词语中间用顿号;
C.有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的“宣布”提示下文,后面用冒号;
D.有误,“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每一句都饱含强烈感情,每个分句后都应该用感叹号结尾,即“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瞻仰,意思是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A项中与广告牌搭配有误,可改为“驻足”。
故选A。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
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开:设置、建立。
6. 1949 10 1 北京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填空。
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7. 息息相关 欣欣向荣 四通八达 五光十色 冷静 树立
【解析】
【详解】
略
8. 部队进场。 他发出声音 。 毛主席宣读公告。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句子缩写的能力。
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缩句的基本原则:
(1)在缩句的过程中,我们要去掉的是句子的修饰或限制的成分,保留其主干。
(2)压缩后的句子,在其意思的保留上必须和原来的长句基本相同。保持句子的清晰和完整性。
9.示例: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概括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对句子进行总结概括,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示例: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10. 形容人很多,拥挤着移动。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 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 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11. 军礼 队礼 注目礼
12. 人们等待升旗 众人行礼
13.这是人民看到祖国富强油然而生的自豪之情,表现了对国旗、祖国的眷恋。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结合前文的“成千上万”的人可知人头攒动形容人很多,拥挤着移动。一般用于形容某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可知心潮澎湃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11.
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筛选。文章第六自然段写了升旗时人民“敬礼”的情况。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广场上1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12.
本题考查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第一段写人们等待升旗,第二到四自然段写升旗的盛况,第五到八自然段写众人行礼,最后一自然段写人们激动的心情。
13.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是人们非常高兴和激动心情最直接的表现。这是作为中国人对国旗、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自豪之情的体现。
14. 开国大典前群众进场和典礼开始 时间 毛主席进场 群众进场 典礼开始
15.A
16. 表现出人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表现了人们对领袖和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17. 概括 具体 工人 农民
【解析】
1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1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6.体会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17.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选段说先总的概括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即“总—分”结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