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课堂互动(18.登临词二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课堂互动(18.登临词二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3-11 22: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互动
1.鉴赏《桂枝香》
师:这首词在黄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注有“金陵怀古”的题目。有人考证这是编者根据词意所加。但从词作的实际看,是很切合这个题目的。这词就是登临金陵而怀古,进而伤今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作者罢相后退居金陵时,即熙宁年间。
生:这是一首登临怀古抒慨词。通过对六朝统治者相继亡国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时的当朝者提出了严正的警戒,体现了一个政治家锐利的目光和睿智的思辨能力(主旨)。
师:上片写景。起句“登临送目”领起上片词意,表明此下所写的都是亲眼所见。“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登临的地点、季节、气候。“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化用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名句“澄江静如练”,对所目睹的水光山色作总的静态描绘,纯属自然景观。“似练”“如簇”很简括,也非常形象。“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写动景。写出了人的活动,侧重于人文因素的描写。“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西风”照应上文的“晚秋”。残阳、西风,给人以萧索的感觉,整个景象的氛围以悲情为基调,与下片中的 “悲恨相续”相呼应。“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彩舟”接“征帆去棹”。“星河”,指长江; “鹭起”,由长江中的白鹭洲联想到白鹭鸟,着一“起”字,灵气盎然。“画图难足”,对当前所见之景作总的概括和赞美。
生:下片怀古,抒发感慨。“念往昔、繁华竞逐。”总领下片词意。“繁华竞逐”把六朝的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这是“繁华竞逐”而亡国的一个典型事例,举其典型,概括其他。以下是对吊古者的批判:“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的历史教训应是非常深刻的,但是自唐朝以来,人们来此登高吊古,仅仅是“漫嗟荣辱”而已。这样的空叹兴亡,在作者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而“六朝旧事”五句,都是说这个问题。六朝旧事已经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可叹的是他们的历史教训,至今还没有引起当朝者应有的警惕。“但寒烟衰草凝绿”,借景抒情,抒发悲叹之情。最后化用杜牧《泊秦淮》诗的名句,情景与小杜诗大体相近,而用意更为深刻警策,且极具含蓄美。
2.鉴赏《念奴娇·登多景楼》
生:这是一首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登临词。写景、怀古都为议论作准备,在议论中申明了自己鲜明的政见,表现出抗敌报国的迫切心情、坚定立场和昂扬斗志(主旨)。
师:开头两句,直接进入议论。登楼四望,不觉百感丛生,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此意”,即“恢复意”,总摄全文,全词都是围绕这个主旨展开。与此相关的,还有对南北形势和整个抗金局势的看法。接下二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错误主张的批判。“鬼设神施”,极言其险要。然而这样的险要江山,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将它看作进取的凭借,反而错误地认为是天设的南疆北界。这是对当时的当权者的尖锐批判。“一水”三句,指出这样的地理条件,进可攻退可守,正是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可惜当朝者,没有这样的见识和胆略。接着借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来揭露南宋统治者苟安的思想实质是“只成门户私计”。原来他们媚敌主和,都是因为考虑到统治集团中少数人的利益。词锋犀利,鞭辟入里。
生:下片三句,借对六朝“王谢诸人”只知洒所谓英雄之泪,却没有抗敌的实际行动的批判,讽刺南宋统治集团中某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没有北伐的行动。“也学英雄涕”,讽刺辛辣尖刻。下接“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进一步批判。他们以为凭着长江天险就可以长保偏安,根本不管中原地区广大民众在侵略者的统治压迫下的苦难。“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正面申明作者的“登临意”。在词人看来,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左顾右盼,应当像当年祖逖那样,中流起誓,收复中原。词锋犀利,意气风发,充分体现了词人豪迈的襟怀和气度。
生:结拍二句,承上“长驱”,进一步阐明必胜的信心。作者认为,南方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将才,完全有条件战胜北方敌人,应该具有当年谢安那样的胆略和信心,不必顾虑重重。
师:本诗明显地表现出雄辩的议论特色。词中将慷慨纵横的论辩融会于热血激荡的诗情之中,诗情与政论熔为一炉。这是政论的形象化,是形象化的政论。既有鲜明的战斗性,又有强烈的感染力。
生:今人对此词有评论:“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卓越不凡的观点和坚定的爱国立场。他坚决要求恢复中原,并指出当前‘正好长驱’北伐的胜利前景。向来写怀古词总不免夹杂一些抚今追昔的伤感成分,而这是一个例外。他批判了东晋士大夫悲观、失望的情绪,重申祖逖的中流誓师、义无反顾的决心。这种积极豪迈的精神,在南宋词人中是不多见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