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巩固
剖析精彩文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三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颜渊》二十二)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能近取譬( )
(2)可谓仁之方也已( )
(3)请问其目( )
(4)问知( )
(5)知人( )
(6)樊迟未达( )
(7)举皋陶( )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6)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1.答案:(1)比喻 (2)方法,途径 (3)条目,细则 (4)通“智”,聪明,智慧 (5)了解 (6)通,明白 (7)推举
2.答案:(1)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民众进行施予和救济,这人怎么样?可称得上仁人吗?
(2)所谓仁德之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要想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通。
(3)要做到仁德,完全在于自己,哪能靠别人呢?
(4)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
(5)选拔正直的人,使他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者变得正直。
(6)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提拔重用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综合拓展提升
二、《论语》鉴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论语·子张篇》)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 )
②可者与之( )
③异乎吾所闻( )
④君子尊贤而容众( )
(2)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①嘉善而矜不能。
②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
参考答案:(1)①向 ②结交 ③与、同 ④普通人
(2)①能够赞美有特长的人,又同情没有能力的人。
②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①。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②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③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遂见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今哀痛未尽,日与近臣饮食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流,驱驰东西,所为悖道。古制宽,大臣有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
……上以遂年老,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卷八十九,略有删改)
注:①王贺: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孙。②蹇蹇:忠直。③胶西王:刘卯。因参与叛乱被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 刺:指责。
B.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机:时机。
C.今去不得,阳狂恐知阳狂:刚强勇猛。
D.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谏争:上谏书争取。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贺动作多不正
B.愿赐清闲竭愚
C.王说其谄谀
D.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7.下列对龚遂言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龚遂为人忠厚刚毅,具有宁折不弯的节操,对品行不端的昌邑王刘贺多方规劝,对傅相严肃批评,激动时乃至于声泪俱下。
B.安乐在昌邑王当上皇帝以后调任长乐卫尉,皇上哀痛未尽,他却每天和一班大臣在一起寻欢作乐;龚遂当面斥责他的所作所为违背正道。
C.龚遂不仅敢谏,而且善讽,他意识到侯得溜须拍马的严重后果,就用胶西王身亡的事例劝昌邑王疏远侯得,终于使昌邑王同意选贤侍坐。
D.龚遂知道仕途险恶,他曾经向往古人的隐退而慨叹今日难以辞官,也曾因为直言敢谏差一点掉脑袋,最终还是做了一辈子官,死在官任上。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国中皆畏惮焉。
(2)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3)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4.解析:B项,机:关键。C项,阳:通“佯”。D项,谏争:规劝,争论。
答案:A
5.解析:A项文中义为“行为举止”;B项文中义为“无人干扰之机”;D项文中“于”是介词,“是”是代词。
答案:C
6.解析:A项加点字意思均为“到了”。B项加点字意思均为“……的原因”。C项加点字意思分别为“和”“参与”。D项加点字意思均为“因为”。
答案:C
7.解析:B项,“皇上哀痛未尽……违背正道”不正确;C项,“劝昌邑王疏远侯得”不正确;D项,“因为直言敢谏差一点掉脑袋”不正确。
答案:A
8.答案:(1)以至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或:到了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的地步。)
(2)(胶西)王的所作所为如同桀纣,而侯得却认为是尧舜。
(3)昌邑王的臣子们因犯下使君王陷于为恶不道的境地的罪行,都被处死。
参考译文: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凭借明经做官,官至昌邑国王的郎中令,侍奉国王刘贺。刘贺行为举止大多不合正道。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在内向国王进谏,在外指责昌邑王的太傅与相,引经据义,痛陈祸福,以至于涕泣,正言直谏没有丝毫懈怠。当面指责国王的过错,以至昌邑王掩耳起身离开,说:“郎中令太会羞辱人了。”以至国中人都害怕畏忌他。
王曾经长期与驾车马的奴仆和炊事人员一起饮酒作乐,随意赏赐,没有节度。龚遂进去拜见昌邑王,哭泣着用膝盖爬行,左右侍从们见此情景都禁不住流下眼泪。昌邑王说:“郎中令为什么哭?”龚遂说:“我为社稷危亡而痛惜!希望给我机会诉说我的看法。”昌邑王让手下人回避,龚遂说:“大王知道胶西王做无道之事而灭亡的原因吗?”国王说:“不知道。”龚遂说:“我听说胶西王有个谀臣叫侯得,胶西王的所作所为与桀纣一样,而侯得却认为可以与尧舜相比。胶西王很喜欢他的谄谀之辞,曾经与他起居一处,只听侯得的话,以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如今大王亲近众小人,沾染上各种恶习,这是存亡的关键所在,您不可以不谨慎啊。请允许我选择一些通经术有品行的侍从郎官与您共处,平时起居多诵读《诗》《书》,熟悉礼仪,应该大有益处。”国王答应了。龚遂就选举郎中张安等十人侍奉国王起居。过了一段时间,昌邑王把张安等人全都赶走了。
后来赶上昭帝驾崩,因为没有子嗣,昌邑王刘贺承嗣即位,他原先的官属都征召入京。原王相安乐升迁为长乐卫尉。龚遂拜见安乐,流着泪对安乐说:“大王即位为天子,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提意见他也不再听得进去了。如今丧期还未完,他就每天与宠臣们饮食作乐,斗虎豹,驾着虎皮车,举着九旒旗,驰驱于道,所作所为不合礼法。古代官制比较宽容,大臣可以辞官隐退,而今天却不能辞去,如果假装疯狂又恐怕被知道,落个身死而被世人耻笑,我该怎么办啊?您是陛下原先的相国,理应极力劝谏。”
昌王邑即位二十七天,最终因淫乱而被废黜。原昌邑群臣因犯让大王陷于恶行不道之罪,都被处死。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多次正言直谏而得以免去死刑。
……皇上因龚遂年老,授予水衡都尉,皇上非常器重他。最后死在官任上。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肖邦之家
(波兰)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
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
到了肖邦之家,会亲眼看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的精华的朴素的小屋。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怡,犹如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我们望着树上光秃秃的枝杈,悄声哼起了一支歌曲:
树儿自由地生长/叶儿轻轻地飘落……
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倘若你在这样一个隆冬季节,站在小屋的前边,望着被积雪压弯了的屋顶、光秃秃的树枝、黑洞洞的窗口,你就会感到,你是和肖邦在一起。
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
9.肖邦之家四季景色的特点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10.面对肖邦之家的四季景色,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和肖邦是在“促膝谈心”?试联系文章内容分条回答。
11.作者对肖邦、肖邦之家以及肖邦的音乐,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9.解析:春天的景色特点,由“一派嫩黄”“娇弱”可概括为“娇嫩”,由“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可抽取出“温柔”。夏天的景色特点,那开满的睡莲、舒展的叶子,是一种“成熟”。夏日黄昏的景色,“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亭亭玉立的树干”让人心荡神怡,使人想起肖邦“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可抽取出“清丽”“悠扬”。秋天的景色特点,由“寂静的草坪”“像忧伤的奏鸣曲”,可抽取出答案。冬季的景色特点,由文中亦可抽取。
参考答案:春天:娇嫩、温柔。夏天:成熟、清丽(悠扬)。秋天:寂静、忧伤。冬天:静寂、孤独。
10.解析:文章的开头“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结尾“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心”,首尾呼应。显然,做这个题目,要联系全文。文章是把肖邦之家和肖邦的音乐合在一起写的,因此,只要从春、夏、秋、冬四个方面回答,就找到了解答本题的正确途径。
参考答案:(1)春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温柔的曲子;(2)夏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成熟的作品;(3)秋天,使人理解了肖邦作品中最深沉的郁闷;(4)虽然冬天的肖邦之家寂静,但你却并不孤独,因为有肖邦的音乐,你会感觉和肖邦在一起。
11.解析:作者对肖邦的情感贯穿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要求自己进行概括;对肖邦之家的情感,可以从文章中抽取;对肖邦音乐的情感,也需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解答。作者由肖邦之家的景色,就能联想到肖邦的音乐,可见作者对肖邦音乐是无比热爱和充分理解的。
参考答案:作者对肖邦是仰慕和崇敬;对肖邦之家是带着惊讶和柔情;对肖邦的音乐是热爱和理解。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案:(1)三、四两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2)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