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直线平面图形的联系
学科 数学 学段:高段 年级 六年级
相关领域 图形与几何
教材 第12册
是否已实施 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自主构建图形,寻找图形间的联系的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复习课并不是老师在不断的串知识点,而是学生自己去发掘平面图形间的联系,在操作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知识网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起到组织学生学习的作用,并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识与回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做好中小衔接的准备。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纵观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直线段图形到曲线段组成的图形的学习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这节平面图形的复习整理课,就是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在编排上不仅关注平面图形的面积了计算公式,还把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作为复习要点。我认为这样处理能更好的勾连知识与知识、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学情分析:根据课前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93%的学生对于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技能已比较熟练,基本具备了对几何知识进行简单综合应用的能力,56.3%的学生对所学平面图形之的内在联系比较薄弱,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处理好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再次体会数学的价值; 2: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理解平面图形间的转化过程,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3: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巩固平面图形公式的推导,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示意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游戏导入、引发思考 (一)猜图形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一个同学说所出示图形的特征,其他同学来猜,并说出它的面积公式。预设:一个图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正方形),并且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 【设计意图:巩固计算面积的方法】二. 自主建构、寻找联系1、探究活动:按要求画图,并分析1、画出与正方形有相等关系的图形;2、小组交流: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是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学生展示,汇报图形之间的联系。预设1:周长相等的长方形 教师引导,当周长相等时,谁的面积最大(长方形)预设2: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1厘米,宽=9厘米、长=4.5厘米,宽=2厘米预设3:以3厘米为底,3厘米为高的平行四边形,展示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 并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预设4:以3厘米为底,6厘米为高的三角形、以6厘米为底,3厘米为高的三角形、以2厘米为底、9厘米为高的三角形;展示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教师展示方法:1:找等与正方形等面积的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有无数个 2:找等与正方形等面积的底等高的三角形形有无数个3:找等与正方形等面积的底等高的梯形有无数个思想:等积变形2、观察思考,寻找联系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能发现有什么联系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通过倍拼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学生自主分析,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己构建图形的能力,并复习巩固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寻找图形之间的联系】三、综合练习、总结收获练习一:拓展;课后你还想研究点什么?平面图形之间的周长关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多角度思考,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板书设计:平面图形间的联系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的设计侧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设计的问题相对开放,让学生在自己的记忆中去搜索、筛选相关的知识,不是教师在给学生所需要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讲述,在教师的引导后,学生能学会的,学生自己思考实践,或通过小组交流,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局限在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上,更加关注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和面积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间的联系的理解。从而“润物细无声”地教给学生学习、复习的方法。
游戏导入、引发思考
自主建构、寻找联系
合作交流、感悟联系
综合练习、总结收获
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三角形甲的面积与三角形乙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