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我是小小调查员》
一、活动背景:
《我是小小调查员》这节课是北京版四年下册的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课标中提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景,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在活动中,学生用到的数学知识有计算统计中的合计,平均数,根据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小数加减法和近似数的内容,还有三年级学过的有关计算器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绿色出行为主题,开展的有关家庭开支,家庭燃气使用,家庭用水情况和用电情况的调查。在活动中,树立学生合理消费的观念,培养节水节电的生活习惯,提高,使用天然气的安全意识。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单位,1千瓦时,1度,1立方米和1吨。
理解1立方米是一个体积单位,借助直观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
了解家庭的电费,水费采用的是阶梯式收费。
了解1度电的作用,学会节水节电的小窍门,知道安全使用天燃气。
能力目标:
掌握根据调查表内容完成相应调查的能力。
掌握在网上搜集相应资料的能力。
运用统计的内容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掌握提出简单问题并解答的能力。
4、在小组活动中,掌握互相配合,有条理汇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此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2、在生活中,努力培养学生合理消费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节水,节电的环保意识。
3、在燃气使用中,借助视频,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调查的内容,制成统计图并进行分析,能够有条理的进行汇报。
2、在活动中,树立学生合理消费的观念,培养节水节电的生活习惯,提高使用天然气的安全意识。
四、活动过程:
环节一:
教师活动:
介绍此次活动目的。介绍统计中的四个环节: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知道统计中的四个环节。
时间分配:2’
环节二:各小组开始展示汇报。
第一小组:我家的一周开支
学生活动:
介绍本组调查表的内容和活动中需要的工具。
汇报统计每天的消费情况,包括合计和平均数。
展示统计图的内容。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1、横轴,纵轴代表什么?2、每个方格代表多少元?3、哪天的消费比较多 哪天的消费比较少?通过提问,让全体学生了解一周的消费情况,得出结论:周六的消费比较多,周二的消费比较少。学生根据结论,分析原因。
学生提出减少开支,合理消费的做法。
建议:节约每一分钱,努力做到减少开支,合理消费。
教师活动:
教师点评,提出本组活动建议,节约每一分钱,努力做到合理消费。
设计意图:
通过汇报,让全班同学了解本组的调查内容,统计分析后的结论,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减少开支,合理消费。
时间分配:8’
第二小组:我家的燃气情况
学生活动:
介绍调查表内容和活动中需要的工具。
介绍什么是燃气?
汇报调查问题:北京居民家庭燃气的收费标准。认识新的单位——1立方米。
展示,介绍制作的1立方米。
汇报的统计图内容,提出问题:1、谁家的费用最高?2、谁家的费用最少?3、谁家的费用在50元以上?4、谁家的费用又在10元以下?学生汇报本组计算的总费用,平均每月燃气费,推算出本班一年的燃气费用。
播放燃气爆炸的新闻,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介绍家庭如何安全使用天燃气的方法。
建议:为了我们大家,请安全使用天燃气。
教师活动:
点评。介绍1立方米是体积单位,拓展课外知识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提出燃气小组的建议。
设计意图:
汇报本组的调查结果和得到的结论。向全体同学介绍搜集到的相应的资料。提倡安全使用天燃气。
时间分配:8’
第三小组:用电情况
学生活动:
1、 介绍本组调查表的内容和需要的工具。
2、介绍资料:什么是1千瓦时?1度电的作用。家庭电费收费标准。
5、汇报统计图内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提问:1、谁家的电费最多?2、谁家的电费最少?3、谁家的费用在100元以上?
6、进行采访,了解庭用电和用电少的做法,汇报家庭浪费电的现象。
7、介绍家庭省电小窍门。
8、倡议:为了我们的地球,请您熄灯1小时。
教师活动:
找学生点评第三小组汇报情况。找学生谈听汇报后的收获?提出倡议:熄灯1小时
设计意图:
汇报调查结果,搜集资料和介绍节电的小窍门,提出本组建议:熄灯1小时
时间:10’
第四小组:用水情况
学生活动:
1、介绍本组调查表内容和活动中需要的工具。
2、汇报调查的问题:家庭用水的收费标准。学生介绍水的计量单位是1立方米,也可以说1吨。回忆以前所学过1吨的大小。介绍1吨水的作用?
3、汇报统计表内容。根据统计表中的费用,提出问题:能不能说刘松铭家的用水量比较多,林博睿家的用水比较少呢?得出比较用水量,不应该比较水费,而应该比较平均每月每人的用水量更公平。
6、汇报本组统计表内容,本组平均每人每月总用水量,平均每人每月用水量,推算按照平均每家四口人计算,本班总共用水量。
8、介绍家庭节水小窍门,提出建议: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教师活动:
总结节水好方法,一水多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洗脸洗手的水冲厕所,用养鱼的水浇花等。提出节水倡议:节约用水。教师介绍校园文化。
时间分配:10’
设计意图:
了解家庭用水情况,理解比较用水多少时不应只比较水费,还要看家庭的人数和收费标准,比较平均每人每月用水量最为公平。提倡节水方法和建议。介绍校园文化,让学生了解此次活动与学校提倡的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吻合。
环节三:教师小结
教师活动:
1、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统计和小数的内容,根据调查的结果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对统计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出结论。在分析原因提出本小组的建议时,能够通过采访,查找资料独立完成。
2、总结四个组的活动内容和相应的合理消费,安全使用天燃气,节水方法一水多用,节电的倡议熄灯一小时,概括出节水节电就要求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提出本学校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校园文化。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在生活中尝试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节水节电的方法。统计出你家七、八两个月的用水用电情况。统计完后,算出这两个月的平均情况。与一至五月份的情况进行一下对比,看一看有什么变化。
内容 七月 八月 合计 平均数
用水情况
用电情况
时间分配:2’
五、教师课后反思:
一、学生方面: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不但能用所学的内容解决生活问题,而且还认识了新的单位:千瓦时,立方米,并从感官上认识了1立方米的大小,知道了统计的四个环节,即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和结论。在能力上,学生们经过了课下调查记录,小组内的统计,整理,组员之间的互相配合,练习展示,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在思想上,学生们了解了减少家庭开支的做法,知道了用水,用电需要做到节约,懂得了家庭燃气要安全使用。我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但提高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而且还增添了学生我是家庭一员的责任感。
二、教师方面:学生们的收获颇丰,我的收获也不小。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我知道了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最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即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调查,搜集资料,实践活动的内容。这种内容的课,上得比较真实,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高。在指导学生上,我找到了一些指导学生展示的技巧和方法。在提高学生汇报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我指导学生的能力。在与学生的合作中,我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在课程的完整性上,我知道了什么样的实践课才是最完整的。之前,我观看过不少老师的实践活动课,也一直认为这种类型的活动,仅限于课前准备,课上汇报,课后写感受几个环节,并没有考虑到后续的实践内容。通过这次活动,我懂得了课前有调查,课上有汇报,课后有延伸才是最完美的实践活动课。
六、专家点评
这节课四个主题内容,一周开支,家庭的燃气,水,电的使用情况,源于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调查,具有很强的可实践性和活动性。学生能够利用调查记录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搜集相应的资料,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之间协调分工,互相配合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每个小组最后提出的建议,合理消费,节水,节电,安全使用的内容,正好符合本校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