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巩固
剖析精彩文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一)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四)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五)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不违,如愚( )
(2)退而省其私( )
(3)亦足以发( )
(4)博学而笃志( )
(5)切问而近思(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答案:(1)愚笨 (2)观察 (3)发挥 (4)坚守志向 (5)恳切地发问
2.答案:(1)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厌倦,这对我来说还有什么呢?
(2)工匠要做好他的事,一定要先磨利器械。居住在某个国家,就要敬奉那个国家中有贤德的大夫,又要结识士人中的仁人。
(3)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毫无收益,不如去学习。
综合拓展提升
二、课外《论语》鉴赏
3.翻译画线句子。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1)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2)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至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3)卑宫室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4)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答案:(1)周文王时已得到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还向商纣王称臣,服侍殷代。周朝的仁德,可以说是最崇高的了。(2)禹,我对他没有挑剔的了。(3)自己的宫室很低矮,却倾全力于兴修水利。(4)天如果不灭绝这种文化,那匡人能把我怎么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姿仪瑰秀,有器识。历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囚泣,元膺恻然,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如期而至。自是群盗感愧,悉避境去。
元和中,累擢给事中。俄为同州刺史。既谢,帝逮问政事,所对详诣。明日,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李簿、裴珀谢,因言:“陛下及此,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昧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未几,兼皇大子侍读,进御史中丞。拜鄂岳观察使。
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
入拜尚书左丞。度支使潘盂阳、太府卿王遂交相恶,乃除盂阳散骑常侍,遂邓州刺史,诏辞无所轻重。元膺上其诏,请明枉直,以显褒惩。
江西裴堪按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不覆讯而贬。元膺曰:“观察使奏部刺史,不加覆,虽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
选拜东都留守。故事,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或上言:“用兵讨淮西,东都近贼,损其仪,沮威望,请比华、汝、寿三州。”帝不听,并三州罢之。留守不赐旗甲,自此始。都有李师道留邸,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元膺禽破之。始,盗发,都人震恐,守兵弱不足恃,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意气闲舒,人赖以安。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衣,迁徙无常,皆趟悍善斗,号曰“山棚”。权德舆居守,将羁縻之,未克。至是,元膺募为山河子弟,使卫宫城,诏可。
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自将,监军及中人往来者,严惮。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体。以疾改太子宾客。居官始终无訾缺。卒,年七十;赠吏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卷八十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姿仪瑰秀,有器识 器:才能。
B.既谢,帝逮问政事 逮:趁机。
C.臣等昧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 昧:愚昧。
D.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 部分:部署,分派。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6.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吕元膺“正直无私”的一项是( )
①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 ②上其诏,请明枉直 ③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 ④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 ⑤独元膺秉正自将 ⑥居官始终无訾缺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吕元膺任蕲州刺史时,不顾属下反对,在大年初一将囚徒释放回家探望父母,而这些囚徒也很守信用,如期而返,境内的盗贼也受到感动,主动离开了蕲州。
B.吕元膺任鄂岳观察使时,曾在夜间想登城巡视,守城人认为夜间辨认不清身份,不许他登城,元膺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提拔他做了大将。
C.吕元膺任尚书左丞时,度支使潘盂阳与太府卿王遂两人闹矛盾,关系紧张,他就安排盂阳做了散骑常侍,王遂做了邓州刺史,在公文中并不明确指出谁是谁非,成功地化解了二人的矛盾。
D.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邸兵与山棚人阴谋叛乱,守军势力孤弱,人们惶恐不安;面对危急的形势,吕元膺坐在城门上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很快稳定了局势,平定了叛乱。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史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
(2)陛下及此,乃宗社无疆之休。
(3)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体。
4.解析:C项,昧:冒着。昧死:冒死,古时臣下上书多用此语,以表示敬畏的意思。
答案:C
5.解析:A项两句中的“而”均是连词,第①句中的“而”表修饰关系,第②句中的“而”表递进关系;B项两句中的“以”均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C项两句中的“虽”均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即使”;D项两句中的“或”都是不定代词,“有人”“有的人”。
答案:A
6.解析:①④⑥句均与“正直无私”无关。②③⑤句均能表现他“正直无私”。结合分组情况,答案选D项。
答案:D
7.解析:C项,“安排盂阳做了散骑常侍,王遂做了邓州刺史”的不是吕元膺,而是朝廷,吕元膺只是反对朝廷这种无原则的做法。
答案:C
8.答案:(1)下属陈述说“不行”,元膺回答说:“我用诚信待人,他们怎么(难道)会背叛(欺骗)我呢(吗)?”
(2)陛下过问(问及)此事,这是宗庙社稷万世流传的喜庆征兆。
(3)(他)在朝廷上神态庄重,立身端正,有宰相的声望,处理事务非常合宜,人们佩服他做事得体。
参考译文: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县人。形貌瑰伟,姿容秀丽,有才能有见识。历任右司员外郎。外调为蕲州刺史,曾审问囚犯,囚犯中有人告诉他说:“父母在堂,明天是大年初一却不能探望,以此为遗憾。”说完伤心落泪,元膺也很伤心,全部打开了刑具放他们回家,并且告诉了他们归还的日期。下属陈述说“不行”,元膺回答说:“我用诚信待人,他们怎么会欺骗我呢?”囚犯们果然如期返回。从此强盗们受到感动,深感愧疚,都离开了蕲州。
元和年间,经多次升迁做了给事中。不久又外放为同州刺史。辞行的时候,皇帝趁机询问政事,他的回答详细明畅。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元膺一身正气,敢说真话,应该留在我身边,为什么外放他呢?”李藩、裴珀谢罪说:“陛下过问(问及)此事,这是宗庙社稷万世流传的喜庆征兆。臣等冒死请求留下元膺在身边侍奉皇上。”不久,兼任皇太子侍读,进封御史中丞。被授予鄂岳观察使。
曾经夜间登城巡视,守城人不许他登城。他身边的人说:“这是中丞大人。”守城人答道:“夜间辨认不清。”元膺就回去了。第二天,提拔守城人做了大将。
调到京城做尚书左丞。度支使潘盂阳、太府卿王遂关系不和,朝廷就调盂阳任散骑常侍,王遂任邓州刺史,诏书中并没有指出谁是谁非。元膺呈上那道诏书,请求指明是非曲直,来显示朝廷惩恶扬善。
江西观察使裴堪审查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贿一案,没经审讯就将李将顺降职。元膺说:“观察使弹劾部刺史,不加审讯,即使他的罪行当诛,也不能成为天下执法的典范。”请求朝廷派御史审查,宰相也不能强行改变他的意见。
吕元膺被选拜东都留守。按照惯例,留守将被赐给旗甲仪仗,轮到元膺做了东都留守,却免了这一规矩。有人上书说:“朝廷正用兵讨伐淮西,东都邻近唯西,减少他的仪仗就会有损他的威望,请求和华州、汝州、寿州的仪仗一样。”皇帝不许,连同三州的仪仗也一同免除了。留守不赐给旗甲仪仗,从这时开始。东都有李师道留下的官邸,邸兵和山棚人密谋叛乱,事情败露,元膺擒获了他们。当初,叛乱发生时,东都人人恐慌,守兵势弱不足仰仗,元膺坐在城门指挥分派,神态安闲自若,人们赖以安定下来。东畿西南通邓州、虢州,川深谷旷,多麋鹿,人们以射猎为业却不从事生产,迁徙不定,都矫健勇悍善于战斗号称“山棚”。权德舆任东都留守时,想笼络他们,没能实现,至此元膺招募他们为山河子弟,让他们保卫宫城,皇上下诏许可。
改任河中节度使。当时方镇多无原则地纵容,只有元膺坚持正道严格自律,监军和来往办事的宦官,无不敬畏。进京做吏部侍郎。(他)在朝廷上神态庄重,立身端正,有宰相的声望,处理事务非常合宜,人们佩服他做事得体。因病改任太子宾客。为官始终没有过失。死时七十二岁,追赠吏部尚书。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聆听千年的钟声
张修刚
①依然是日月轮回昼夜更替,依然是春夏秋冬季节变换。而今,望着圣诞老人在雪花飘飞中渐去的背影,心情不由得激动。耳边似乎响起了一阵悠远的钟鸣,和着远古夸父追日的急迫足音,从亘古的时光之塔上传来。握着须发飘白的时间老人的手,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②时光河道永远流淌,时光大门永远开启。悠悠远古,漫漫未来,绵远无尽如恒河沙,似天上星,站在21世纪的门槛,驻足二千年的道口,一种抚今思昔,放眼未来的哲人情怀如钱塘江潮卷涌而来。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满了天地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合著黄金铸子昂”的初唐俊才,为何独怆然而涕下呢?是泣黄金台上的燕昭王?抑或泣横槊赋诗的那一声长叹?泛舟赤壁之下,望着滚滚江流的苏学士那“人生如梦、早生华发”的吟哦,抒发的是怎样的幽情呢?就连英雄岳飞,不也有“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扼腕长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吗?
③个体的些微抒怀汇成了整体的反省,融入了千年的钟声。千年的钟声幽远而凝重。
④这千年的钟声,从山顶洞人熊熊的火焰上飘过来,在特洛伊古城上空掠过,伴着古丝绸之路的驼铃的轻响,于雅典娜女神含笑的嘴角闪过,在炮火轰鸣的战场上震颤,在蘑菇云的升腾中战栗,在千年的古钟声中兵马俑斑驳的甲胄上凝结了古战场弥漫的风尘,古代武士那冷凝的目光注视了千年,千年的烽烟染黑了珠穆朗玛的积雪。
⑤古老的历史已经过去,成了人们手上把玩的文物,但历史不会因为过去就湮没在现实生活之中,历史的血脉繁衍至今。曾经的文明唤起我们关于美好的回忆,文明中的失落又如楼兰古国的妙龄女尸,风干了人们渴望中的美好。如今,在一切都可能变为现实的世界,幻化出的不单是美丽的彩虹,烟雾迷蒙的天空有时也迷茫了人本应亮丽的视野。
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古人的友情抚慰,现代文明把这种抚慰变为举手之劳。茹毛饮血的远祖群落生生不息,创造传承着文明,文明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沿革。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地球的亿万子民,使这个伊甸乐园顿显局促。“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茫古朴、自然谐和已遥不可及。绿绿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成为现代人苦苦追寻的世外桃源。鸟儿鸣叫朗朗晴空,鱼儿盼望洌洌水域,流行歌曲高唱最爱,睡梦中呼唤着真我。所有这些,新的千年,上帝会赐予我们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⑦聆听千年的钟声,耳畔响起一句大气雄浑的词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愿那口古老的钟,在千年交替交际,撞出一曲新的乐章,去迎接那一轮灿烂的朝阳。
9.作者在第②段谈到了“个体的些微抒怀”的几个例子,请分析他们所抒发的是关于哪方面的感慨。
10.分析下面句子的含意。
(1)千年的烽烟染黑了珠穆朗玛的积雪。
(2)流行歌曲高唱最爱,睡梦中呼唤着真我。
11.(1)结合文章分析,作者认为人类应该在哪些方面作“整体的反省”?(2)文章中反复提到的“钟声”有什么含义,起到什么作用?
9.参考答案:时光飞逝,功业未成的遗憾。(或“时光短促”“人生苦短”等。)
10.参考答案:(1)人类历史上不断爆发的战争,使纯洁的自然变得丑陋污浊。
(2)人类已经意识到纯洁美丽的自然对自身发展的可贵,因此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回归。
11.参考答案:(1)征战使和平与文明失落;发展自身使纯洁的自然受到侵害。(2)作者以“钟声”开头,以“钟声”结尾,使文章前后呼应,首尾一贯。钟声是情感之线,钟声是对已失去的千古文明的呼唤。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2)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自己比作________________,又将裴迪比作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
(2)接舆 五柳 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