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的色彩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重、难点) 在西方绘画中,色彩是重要的美术语言,探索把色彩和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和谐、高度地统一在一起,并尽最大可能使其最大可能使其诠释出作者的观念和目的。本课内容分三部分讲:1,文艺复兴之后到印象派之前的绘画;2,19世纪的印象派绘画作品;3,印象派之后的绘画作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西方绘画中色彩运用的了解,认识到西方绘画发展的几次重要变革都源自于对色彩不同认知和使用。通过对几个典型时期的代表作品中国色彩运用特征的欣赏,再次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能够记住一些西方美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重点:三个时期与固有色之间的关系,三个时期在色彩上的特点; 难点:三个时期与固有色之间的关系,印象派之后的绘画作品中,画面用色的根据。 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基本的鉴赏能力,认识一些著名的画家与作品,但是不会系统的归类,已掌握的知识较零散。 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西方绘画中几个典型时期的色彩运用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视频和图片列举三个时期的典型代表画家和作品,使学生掌握各个时期色彩与固有色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三个时期作品的过程中,学生感受色彩在作品中运用的变化,体会作品的涵义,感受作者作品的思想,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教法分析 探究学习法、尝试法、启发式讲授法、情景教学法、问答式谈话
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 意图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授课 三、总结和练习 答:这部电影是有一幅幅油画组成的 学生答:人物皮肤接近真实的人,比较写实。 学生答:蓝色和黄色 学生答:红色和蓝色 蓝色 学生观看 学生答:《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中,穿的是花裙子。 小组讨论,《撑洋伞的女人》这幅作品画的是单一的固有色吗?为什么? 生答:时间不同,光线变了,所以画面颜色就变了。 生答:莫奈的《阿尔的罂粟园》更像我们现实的天空。 生答:梵高的天空更加蓝,颜色比较鲜艳,用色大胆,纯度高。 生:小组讨论,毕加索作品《梦》和马蒂斯的作品《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这两幅作品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画面还是在画固有色吗? 生答:用色大胆,不再画固有色。 生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第一个时期,画面比较真实,画的是固有色 《珍妮·莎玛莉夫人像》是第二个时期,颜色比较丰富,除了固有色还加入了环境色光源色 《女子》是第三个时期,颜色比较大胆,不画固有色,多为作者主观色。 生:涂色 生:举起手中的作品与屏幕上的原作比较。 《致爱梵高》预告片 师:这部电影的画面效果有什么特点?请一位同学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师:这部电影由40多位艺术家模仿梵高的笔触绘制而成,创作了大约六万多幅油画作品,讲述了梵高的故事,探索他的精神世界与死亡之谜。 由梵高带我们走入西方绘画的色彩(板书:西方绘画的色彩) 师:第一个时期叫做文艺复兴时期到印象派之前的绘画,我们来看这个时期的,色彩有哪些特点。(幻灯片:《花神》和《蒙娜丽莎》) 师问:从色彩的角度来看,两幅作品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师问:《倒牛奶的女仆》中,女主人公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 《最后的晚餐》里耶稣衣服固有色是什么颜色? 《勃罗日里公爵夫人》里女主人公的衣服固有色是什么颜色? 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一个符号来表示这个时期的作品与固有色之间的关系。那就是等于号。(板书:=) 相当于说,这个时期作品的特点是颜色比较真实,再现自然,描摹对象的固有色。 放短片(印象派) 师:讲述印象派名称的来历 师问:《撑洋伞的女人》和《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中,两个主人公哪个穿的是花裙子? 师:在学生中间,参与学生讨论。 师总结:画的不只是固有色,裙子上面出现了天空的颜色,草地的颜色。这个时期画面色彩非常丰富(板书:色彩丰富) 师问:四幅《鲁昂大教堂》画的是同一个建筑物,为什么画面色彩不同? 师总结:说明画面在绘画过程中不仅考虑到了对象的固有色,还考虑到了光线对它的影响。画面色彩丰富,开始借用外光,加入了环境色,光源色。 我们再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个时期作品与固有色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小于。(板书:<) 师:屏幕上面的两幅作品,分别是莫奈和梵高的作品。现在我们一起比较,这两幅作品的天空哪幅更接近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天空? 师问:那梵高《有乌鸦的麦田》中的天空跟现实的天空比起来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夸张) 师总结:这个时期的作品多为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想象,画面颜色多为主观色。(板书:主观表现) 如果还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会用哪个呢?不等于(板书:≠) 师问:屏幕上面三幅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珍妮·莎玛莉夫人像》、《女子》,同学们能辨别出他们分别属于哪个时期吗?为什么? 师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作品从第一个时期真实表现固有色、再现自然,到第二个时期科学分析,加入环境色、光源色,再到第三个时期夸张用色,主观表现色彩,这一系列的变化革新中,固有色被不断弱化,画面色彩变得越来越丰富。 今天我们也主观表现一把,用三原色和黑白填涂手中的方格,白色留白就可以。现在开始创作,限时五分钟。 师:辅导学生作画 师:选取学生作品展示。 (视频)蒙德里安作品的演变过程。 师总结:蒙德里安早年也画过写实的风景,后来逐渐把树木的形态简化成水平和垂直的抽象构成,这代表了他眼中有秩序且平衡的世界。 如今他的作品不再是单纯的绘画作品,也被用在许多其他的设计中。有包,鞋子,手机壳等一系列设计中,这样看来,大师的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除了蒙德里安的作品,其实还有很多作品也被不同形式的运用在了生活中。 目的是通过视频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出油画,引出课题《西方绘画的色彩》 目的是通过作品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本时期色彩的特点:真实,再现自然 目的是引出固有色的概念,在正常光线下我们所能看到的物体本身的颜色。 目的:引出印象派这个时期。 目的:引出印象派色彩的特点。 目的:引出印象派之后绘画的特点。 目的:总结本节课三个时期各自的色彩特点。 目的:学生感受大师主观创作的心理活动。 目的:表明艺术作品如今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并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 意图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很多艺术家以及作品,他们的色彩有着各自的特点,随着艺术的发展,作品形式不再只是传统的二维画面,也应用在了生活中,除了本节课提到的示例,同学们可以用心观察我们的生活,看看艺术作品还以何种形式正在装饰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目的:总结本课内容,提高学生从艺术的角度观察生活,了解艺术作品在生活的运用。
板书设计 西方绘画的色彩 固 = 印象派之前 真实 再现自然 有 < 印象派 科学 色彩丰富 色 ≠ 印象派之后 夸张 主观表现
课后的反思与评价 在西方绘画中,色彩是重要的美术语言。色彩在画面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探索把色彩与作品内容与形式和谐、高度地统一在一起,并尽可能使其诠释出作者的观念和目的。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西方绘画发展的几次重要变革都源自于对色彩不同认知和使用。认识到固有色在三个时期不同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对几个典型时期的代表作品中国色彩运用特征的欣赏,再次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能够记住一些西方美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在课程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选取的美术作品较典型,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直观感受。 本节课内容较多,可以继续扩充,增加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不同时期作品做对比,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每个时期作品在色彩上面的区别和各自的特征。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活动环节,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加深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