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1.3 人口容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 )
A.耕地资源 B.草场资源 C.矿产资源 D.水资源
2.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 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
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 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以色列国土面积1.49万km2,2/3土地为沙漠和山地,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的3%。然而,以色列人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建成了现代农业,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灌和喷灌系统遍布全国;农产品和农业技术产品大量出口创汇。按照以色列的农业水准,地球可以养活约3倍于现在的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制约以色列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热量条件
C.消费水平 D.淡水资源
4.以色列扩大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途径是( )
A.大量进口资源 B.提高科技水平
C.降低消费水平 D.大力发展交通
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害、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流域 等都存在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甚至已经透支,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
①土地资源②交通③科技④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日本地狭人稠,以下属于对其环境人口容量提高有利的因素是( )
①资源②科技发展水平③对外开放程度④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约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 km2。有人建议“为促进新疆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遭到众多反对,反对者主要担心人口的大量增长会加剧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下图为新疆区域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推测,新疆各区域中环境承载力较高的是( )
①准噶尔盆地南部 ②塔里木盆地北部
③准噶尔盆地北部 ④塔里木盆地南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新疆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条件不包括( )
A.矿产资源丰富 B.交通比较便利
C.冰雪融水量多 D.气候温暖湿润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 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10.“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带动服务业发展
11.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
A.科技水平提高 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
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14亿~15亿人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亿~16亿人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人或16.6亿人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亿~9亿人
12.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A.约15亿~16亿 B.15.1亿或16.6亿
C.约8亿~9亿 D.约14亿~15亿
13.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②地区开放程度
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④国家人口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仅考虑资源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其他资源
15.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日本的环境承载力较高,承载了大量的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资源 B.人均消费水平高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D.对外开放程度低
16.下列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的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科技发展水平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4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18.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19.位于鄂中大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内的黄仙洞(石灰岩溶洞)尽头上方有一个水没坪村,是典型的山地农耕古村落。因夏季多暴雨,经常洪水漫坪(坪为山间平整的场地),故称“水没坪”。该村筑造多级台地,在台地上建造房屋。据说水没坪村居民数百年来维持在90人左右,没有大幅度的增减。下图为该村的地理环境与聚落位置示意图。水没坪村数百年来人口数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灾害 B.环境容量 C.地形地质 D.交通通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湖南省常住人口为6644.49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6570.08万人相比,增加74.41万人,增长1.13%,年平均增长率为0.1%。常住人口中,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90%,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24%,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34%,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04%。户别人口中,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7人,比2010年的3.32人减少0.65人。据此回答小题。
20.关于湖南省各年龄段人口结构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抚养比呈下降趋势
B.青壮年比重下降,说明人口红利已经消失
C.常住人口10年来持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D.环境人口容量不断缩小
21.湖南省家庭户人口规模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每户3.32人下降至2.67人,原因可能是( )
①生育水平的下降②迁移流动人口的增加
③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④生育政策的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100)。图一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中P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图二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二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23.图二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势起伏大 B.水资源短缺
C.荒漠广布 D.土壤贫瘠
24.读“俄罗斯亚洲部分地图”,完成下列各题。制约俄罗斯亚洲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条件为( )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气候条件
结合下表(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面积比例(%)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东部地区 46 96 222
西部地区 54 4 9
25.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植被 C.水文和农业 D.历史和经济
26.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27.下列因素中,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
A.资源数量 B.消费水平 C.对外开放程度 D.科技发展水平
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贵州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地处喀斯特地貌深山地区,2003年被列为全省100个重点扶贫乡镇之一,至2014年贫困发生率仍高达83%,陷入“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最后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国所有贫困县脱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三宝彝族乡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表水缺乏②土地资源不足③热量不足④光照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2020年三宝彝族乡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实现脱贫,实施精准扶贫的最佳方式是( )
A.整合村落,搬出深山脱贫 B.加大教育投入,培养人才
C.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D.加大资金投入,生态治理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某岛国2014年 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 养的人口数 最适宜的 人口数 实际供养 的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30.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A.a B.b C.c D.d
31.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Z>Y>X B.X>Y>Z C.Y>Z>X D.Z>X>Y
二、综合题
3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 的人口容量 1 533.95 1 705.68 1 894.17
经济发展限 制的人口容量 1 460.99 1 543.03 1 596.84
综合常住人 口容量 1 788.5~ 1 870 1 841.5~ 1 935 1 894.5~ 2 000
(1)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中0~14岁少年儿童比重约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0.12%,这标志着上海已进入 阶段。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表1:某地区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hm2 森林面积/hm2 淡水/m3
0.1 0.1 2000
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km2 耕地/km2 森林面积/km2 年径流总量/m3
6200 22万 8万 7.5万 5105亿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森林面积____,淡水____。
(2)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____?
(3)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____?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目前西藏交通建设以普通公路为主,全境公路通车里程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拉萨青稞啤酒是西藏最具特色的啤酒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为了保证品质,一直坚持原产地罐装原则。
材料三: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
(1)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__区。导致①、②、③三地地理环境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2)西藏布局青稞啤酒厂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限制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青藏地区人口容量小,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____。
(4)分析西藏优先发展普通公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
1.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是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而新疆的耕地资源、草场资源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水资源,所以选B。
2.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也就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A正确;
B.新疆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B错误;
C.人口的迁移对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C错误;
D.目前,新疆人民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要提高,D错误。
3.D
4.B
【解析】
【分析】
3.
以色列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制约以色列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淡水资源,D对。以色列科技发展水平较高,A错。热量充足,B错。环境人口容量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资源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与人口的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但消费水平不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C错。所以选D。
4.
以色列扩大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B对。根据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大量进口资源、大力发展交通不能改变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小,A、D错;降低消费水平,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C错误。所以选B。
【点睛】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5.C
6.D
【解析】
5.
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发展到现在,其土地资源已经非常紧张,人口的大量迁入必然导致水资源供应非常紧张,①④正确。②交通便利、③科技较发达,C正确。故选C。
6.
日本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缺乏,由于日本对外开放程度高,大量从国外进口各种自然资源,且对科技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因而其环境承载力较高。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意义相近,但并不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提供的食物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7.A
8.D
【解析】
【分析】
7.
由图可知,准噶尔盆地北部和塔里木盆地南部分布大面积沙漠,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准噶尔盆地南部和塔里木盆地北部有河流分布,水源较为充足,资源相对丰富,环境承载力较高,①②正确。故选A。
8.
读图可知,准噶尔盆地南部和塔里木盆地北部矿产资源较丰富,高山冰雪融水量较大,经济基础较好;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新疆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不利于人类生存。ABC都是新疆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条件,D表述错误。故选D。
【点睛】
四步法分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
(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好,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
(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
(4)考虑该区域的消费水平
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越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9.C
10.D
11.C
【解析】
9.“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C对。地区间经济水平、就业机会、投资政策的差异,不是移民的主要原因,A、B、D错。
10.“生活方式型移民”追求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要求服务行业类型齐全,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D对。人口迁入,会加重人地矛盾,破坏环境质量,A、B错。人口增加,会提高住房价格,C错。所以选D。
11.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C对。科技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会增加,A、D错。环境质量相对稳定,环境人口容量也稳定,不会降低,B错。所以选C。
12.C
13.A
【解析】
12.根据木桶理论,人口容量由适宜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因素决定。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约8亿~9亿,C对。A、B、D错。
13.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①对。地区开放程度,影响区域利于外部资源的比重,②对。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人口合理容量与科技水平呈正相关,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③对。国家人口政策影响人口数量,不能影响人口合理容量,④错。A对,B、C、D错。
【点睛】
根据木桶理论,人口容量由适宜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因素决定。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人口合理容量与科技水平呈正相关,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国家人口政策影响人口数量,不能影响人口合理容量。
14.A
15.A
16.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4.
据图可知,木桶木板中水资源最短,根据木桶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指一只木桶能装下多少水,完全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板。因此仅考虑资源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水资源。故选A。
15.
日本虽然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其对外开放程度高,大量进口资源,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资源发展经济,因而环境承载力较高。故选A。
16.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余各要素均为正相关。即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故选B。
【点睛】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17.C
18.C
【解析】
17.
根据材料可知,1850年清朝出现了人口危机,资源短缺,而当今的中国却养活了14亿人,与清朝所供养的人口数量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范围变大,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进而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C正确;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能够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但并非是材料中反映的主要原因,A错误;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会使人口容量减少,使得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与材料不符,B错误;从1850年至今资源数量应逐渐减少,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与材料不符,D错误,故选C。
18.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估计的意义所在,C正确;限制高消费、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并不能通过估算人口合理容量来解决,AB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组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需要熟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注意文字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环境人口容量考虑的基础是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估算的最大供养人口数量,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考虑的基础是人口数量与生态系统相协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估算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是一个合理值。人口容量与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19.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该村数百年来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该地为典型的山地农耕古村落,耕地面积有限,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正确;该地环境容量小受到自然灾害、地形地质、交通通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B选项表述更为全面。ACD只阐述了其中一方面,故选B。
【点睛】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1资源丰富程度: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3、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4、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5、地区开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6、生活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0.C
21.C
【解析】
【分析】
20.
从材料中可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0~14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有所上升,15~59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说明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A错误;材料中显示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但并不能判断出人口红利是否已经消失,B错误;湖南省常住人口l0年来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1%,可知持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C正确;随着科技、教育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不断增大,D错误。故选C。
21.
家庭户人口规模的减少与生育水平的下降、迁移流动人口的增加和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有关,而当前生育政策的变化会增加家庭户人口规模。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点睛】
影响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好,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
(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
(4)考虑该区域的消费水平: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越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22.D
23.B
【解析】
22.读图可知,图中显示人居环境适宜度(E)和社会经济协调度(D)都很高,说明位于我国自然环境较好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平原一般是人口集中、自然环境较好的经济较发达地区,D项正确。
23.读图可知,该地人口集聚度与人居环境适宜度高,故该地区人口与地形、气候协调度较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最可能地形较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资源适应度较高,ACD项错误;该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较低,说明该区人口和水土资源协调度低,则最可能是人口众多,需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B项正确。
24.D
【解析】
【分析】
【详解】
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这都不是制约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A、B、C错误;但由于其纬度较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从而成为制约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D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
制约区域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原理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25.A
26.B
27.B
【解析】
【分析】
25.
我国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相对平坦,主要为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分布密集;而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地形起伏大,干旱区和高原区面积大,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小,因此,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地形和气候,A正确;土壤和植被分布、水文和农业都受地形、气候的制约,B、C错误;历史和文化、政治和经济不是影响我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决定性因素,D错误。故选A。
26.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所以人口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麓绿洲地带,或邻近河流的地区,B正确;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不适合居住,A错误;矿产丰富、工业发达的地区有利于吸引人口集聚,但不是西北地区人口的主要集中分布区,C错误;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土壤贫瘠,D错误。故选B。
27.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数量、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都是呈正相关的关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故选B。
【点睛】
四步法分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
(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好,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
(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
(4)考虑该区域的消费水平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越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28.A
29.A
【解析】
28.
由材料可知,三宝彝族乡地处喀斯特地貌深山地区,地形崎岖,土地资源不足,而且地表水流失快,喀斯特地貌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①②正确;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③错误,该地海拔高,光照充足,④错误。所以选A。
29.
结合上题分析,三宝彝族乡地处喀斯特地貌深山地区,土地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环境问题严重,对外交通不便,环境承载力低,是贵州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陷入“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所以实施精准扶贫的最佳方式是整乡居民搬迁、异地脱贫,A正确;加大教育投入、培养人才,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加大资金投入、生态治理在当地均不能发挥明显的效果,B、C、D错误。故选A。
【点睛】
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于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岩层透水性强,地表水缺乏,土壤发育不良,导致该地区土地生产力不足,经济发展水平较差。该地区精准扶贫最好的方式是生态移民。
30.D
31.D
【解析】
30.一个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是由该地区数量最少的那个资源决定的,即“木桶效应”原理,故本题中的环境承载力由d决定,选择D。
31.环境承载力为该地区所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最大值故Z最大。据表中信息可知该地区2014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大于最适宜人口数,这证明实际人口数大于合理人口容量10万人,一年内不可能出现10万人的下降,故2015年的人口总量仍然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即X>Y。综合判断Z>X>Y,选择D。
32.(1)8.6%(7.6%~9.6%) 严重老龄化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需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展,其人口容量越大。上海需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效率。
【解析】
【详解】
整体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是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表示人口老龄化严重。15-64岁是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大,说明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加重住房、就业压力。表格中,上海市常住人口容量已经超过水资源、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 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图,图中一格代表1%,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中0~14岁少年儿童比重约为8.6%,男女各占4.3%左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0.12%,这标志着上海已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2)根据图中15-64岁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是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影响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促进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人口多,对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根据表格数据,上海市常住人口容量已经超过水资源、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所以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从自然因素分析,需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限制人口容量。从经济水平分析,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其限制人口容量越大。上海需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3.(1) 0.0013km2/人 0.0012km2/人 8234m3/人
(2) 耕地 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 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数据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结合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要求较高。
(1)
由表2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该地区现有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耕地面积/人口数量;该地区现有人均森林面积占有量=森林面积/人口数量;该地区现有人均淡水占有量=年径流总量/人口数量。计算时需注意统一单位。
(2)
由材料二“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影响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因素。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主要从减少耕地占用(如:限制城市开发占用耕地的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开发宜农荒地)、提高单位耕地产量(如培育高产作物,培育优质品种作物)适当增加进口(如拓宽农副产品进口渠道,更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
(3)
据材料一和表一可知该地区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低人均淡水消费量为2000m3,据表二可计算出该地区现有人均淡水资源量为8234m3,远超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故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是淡水资源。但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且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需注意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点睛】
34.(1)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地形
(2)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
(3)对外开放程度低 科技发展水平低
(4)地形崎岖,地质不稳,建设难度大;经济水平低,普通公路建设成本较低;聚落和城市规模小,分布分散,适合发展普通公路;普通公路运输灵活性强。
【解析】
【详解】
考查青藏地区的环境特征,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
(1)通过读材料与图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青藏高寒区区。导致①、②、③三地地理环境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2)通过分析影响青稞啤酒厂的区位因素,结合该地找出优势条件与限制因素。西藏布局青稞啤酒厂主要优势条件是接近原料产地,限制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
(3)青藏地区人口容量小,主要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对外开放程度低科技发展水平低。主要自然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4)西藏地区多山地高原起伏,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又非常复杂, 建设难度大;该地经济水平低,普通公路的建设成本较低;而且该地城市密度较小,且分布分散,公路修建能够加大各区域的联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