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 北京的春节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蜜饯/客栈 正月/正好
B.褐色/瓜葛 哄骗/哄堂大笑
C.古籍/狼藉 忠仆/女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蜡月 空竹 开张 必定 B.店铺 元宵 解释 湖涂
C.腊肉 年画 对联 搅和 D.外套 广告 猜想 通霄
3.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英俊 艰难 无原无故 意想不到
B.考验 名义 狂风暴雨 专心致志
C.插秧 副度 养尊处优 精心动魄
4.对《北京的春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写的。
B.《北京的春节》介绍了老北京一些春节的习俗。
C.《北京的春节》充满了浓郁的“京味儿”。
D.《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八一直写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5.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錾(qiān)子 档(dàng)柱 效衢(fú) 芙蓉(ròng)
B.渭(wèi)北 龌(wò)龊 提纲(gāng) 喧嚣(xiāo)
C.掺(cān)杂 抒(shū)情 萌(méng)动 风筝(zhēng)
D.苛(kē)刻 喜讯(xùn) 诺(nuò)言 芭蕾(lěi)
二、填空题
6.联系课文《北京的春节》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色味双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反义词。
充足——( ) 稠——( ) 松劲——( )
稀奇——( ) 敦厚——( ) 压抑——( )
截然不同——( ) 随心所欲——( )
三、语言表达
8.仿写句子。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___________________;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航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 啷 啷地大响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然后答题。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节选自《北京的春节》
10.这段话中的划线句子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元宵节的灯?
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笔下的元宵节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与理解分析。
北京的春节(片段)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开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2.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14.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_______、穿_________、贴___________。放_________、吃________,还要________。
15.文中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_____________
16.“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_________;“截然不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
17.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3自然段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二段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在整篇文章中是属于详写还是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片段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________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略
2.C
【解析】
略
3.B
【解析】
略
4.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掌握和理解,对文章中句子的理解,体会文章中的细节问题。
【详解】
《北京的春节》文章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市从腊月初旬开始, 直到正月十九结束,这一段时间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字里行间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 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同。
结合以上这点,可知选项D错误在对北京春节的时间描写上。
5.B
【解析】
略
6. 样子和味道都很好 现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都冻死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1.“色味双美”出自课文《北京的春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色味双美”意思是指既有颜色又有味道。常用于形容菜品颜色佳味道好。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从北京老人们口中传下来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
7. 短缺 稀 鼓励 平常 奸诈 放纵 一模一样 循规蹈矩
【解析】
略
8. 那它永远不能美丽 那它永远不能成钢 如果害怕燃烧 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如果害怕风浪 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解析】
略
9. 这次中秋节,除了在外当兵的叔叔没回家,其他人都回来了。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会议室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大钟大响起来。
【解析】
略
10.从数量、形状和图案三个方面。
11.热闹非凡、火炽而美丽、不庸俗。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关键句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可知写得是灯的数量多;由“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可知是图案多;由“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可知是形状,据此作答即可。
11.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概括即可。
12.除夕真热闹。
13.比赛不为争名次,只为在观众面前表演。
14. 年菜 新衣 对联、年画 鞭炮 团圆饭 祭祖,守岁
15.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6. 情景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17.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男人们去拜年、女人们接待客人、小贩们摆摊。
18.说明了在春节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各做各的事。
19.略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0.热闹
【解析】
【分析】
12.
本题考查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结尾。
第一段主要描写了除夕家家贴对联、贴年画、吃团圆饭等热闹景象,可知,是围绕第一句“除夕真热闹”来写的。
13.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结合“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可知,比赛不为争名次;“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可知,只为在观众面前表演。
14.
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
结合“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可知,除夕要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祭祖,守岁。
15.
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
结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可以得到答案。
16.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光景”的本义是境况;状况;情景;风光景物。代入法可得,文中“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指初一的情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17.
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
结合第三段“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可以得到答案。
18.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
第三段选择了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这些人进行描写,突出春节的忙碌、热闹,说明了在春节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各做各的事。
19.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注意认真阅读文章分析。
第二段“除夕,街上挤满了人”承接上文写除夕的热闹;“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引出下文对初一的具体描写。可知,该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且该段没有写到除夕和初一的具体场景内容,为略写,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20.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
结合“除夕真热闹”“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等内容可知,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热闹的特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