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将关联词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是刀山火海,我( )要去闯一闯。
A.因为……所以……
B.不但……而且……
C.如果……就……
D.哪怕……也……
2.精挑细选。 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胡需 旦角 邀请 深居简出
B.忍受 危险 拒绝 重返舞台
C.抗议 预支 优厚 不堪其拢
D.破绽 忘想 敬佩 斩钉截铁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3.但使龙城飞将在 ( )
A.韩信 B.李广 C.班超
4.不教胡马度阴山( )
A.令,使 B.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 C.教育
5.生当作人杰 ( )
A.德高望重的人 B.为国牺牲的人 C.人中的豪杰
6.欲饮琵琶马上催( )
A.欲望 B.想要,希望 C.需要
7.在括号里填入带有“然”字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梅兰芳为了摆脱日本人, 请自己的医生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
(2)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 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3)一个 的机会,我结识了这位体育运动员。
(4)事情的发展 如你所料,你真是神机妙算啊!
A.竟然 偶然 忽然 果然
B.竟然 果然 忽然 依然
C.果然 忽然 偶然 依然
D.竟然 忽然 偶然 果然
8.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胸怀 严肃 B.表情 赞叹 C.指望 报负 D.分量 解释
二、填空题
9.交流平台。(按要求做题)
1.课文题目能提示文章主要内容的有《_______》《_____》《_____》。
2.《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我们通过理清事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了三件事:_______把这三件事连起来,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10.根所学内容完成练习。
1.《出塞》的作者是_____朝的诗人_______,他被称为边塞诗人,诗中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别董大》这首诗中,诗人劝慰朋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表达
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很多个课外兴趣小组。请根据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兴趣小组 活动时间 参加条件
围棋小组 周二、五下午 限有一定围棋基础者参加,且每周的两次活动都必须参加
游泳小组 周五下午 凡有兴趣者都可参加
足球小组 周一、三、五下午 报名后,无特殊情况,每周的三次活动都必须参加
科技小组 周五下午 仅限五年级以上同学参加
11.学校开设的课外兴趣小组有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小组和__________小组。
12.正在上四年级的小明可能无法参加__________小组。
13.四(1)班的王亮同学只有周五有空,他能参加的小组有( )
A.围棋小组 B.游泳小组 C.足球小组 D.科技小组
14.小齐没有学过围棋,周二、周五也有时间,她想参加围棋小组。请问她可以参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_____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_____高兴地向大家宣布_____胜利了_____我该登台演出了_____(在句子的空白处加标点)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柱山观日出
朱亚夫
观日亭中已聚集了不少观众,那方形石岩上人们或坐,或站,都翘首东望。
前方除了几座低矮的峰峦外,是一处一望无际的开阔地。导游说这是皖水、潜水的汇合处,天边那略呈弧形的是长江。①此时,东方欲晓,曙光渐现,微晖稍露,天际恰似一片白蒙蒙的鱼肚色。低处几座峰峦,影影绰绰,扑朔迷离,犹如一个技艺超群的剪纸大师信手剪出的张张剪影。导游指着远处的山峦说:“你看,那是前不久游客发现的卧佛,报纸上发过消息的!”
正说着,只听得远处有人欢呼,回头望去,原来身后高山上,还有观日出的游客,他们居高临下,先看到日出胜景了。②待我掉首前望,果然东方泛出朝霞,刹那间,天宇变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瑰丽世界,花絮似的云霞闪烁着金红的光彩,恍如一条硕大无比、满身金鳞的大鲤鱼横卧在天际。③紧接着,金光喷射,人群齐声欢呼,但见一轮火球冉冉升起,一时间,万道金光,驱云散雾,漫天彩霞漫天虹,漫江春水漫江红,那憩息的卧佛也仿佛苏醒了,只见他容光焕发,红光满面。④掉首望去,身后高耸的天柱峰染上了片片玫瑰色,重重叠叠的峰峦间镶起了道道银边,闪烁得如同金蛇狂舞……
新的一天开始了。
16.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翘首东望:_____
居高临下:_____
17.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并画上“~~~”。
18.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说说作者通过所见或所想分别描绘了什么画面,请连一连。
第①句 金蛇狂舞图
第②句 东方欲晓图
第③句 金鲤横卧图
第④句 火球升起图
19.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日出的?( )(填序号)
A.低处→远处→高处
B.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C.听到→看到→想到
课外阅读。
彭总的故事
①彭德怀同志常说:“工农群众养育了我们,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群众。”他经常入群众,和群众在一起,他最反对脱离群众。
②有一次 我对彭总说 北海公园的风景很美 游人很多 咱们也去玩玩吧 他听了很高兴,笑着说:“好,今天下午,我们也去逛逛。”
③我按警卫部门的规定,把彭总几点钟到的事报告了有关部门。傍晚,我们一到公园门口,看到一块“休息”的大牌子。彭总看了看几个迎接他的公安人员,问我:“你搞了什么鬼?”彭总怒了,我不想辩解,彭总冲着我说:“挂起休息的牌子,把群众挡在公园外,让我一个人玩,这不是要我脱离群众吗?”
④几个公安人员说,他们是奉上级命令,闭园接待首长的。 彭总说:“这么大的公园,为什么我来了,别人就不能来?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怎能有这样的规矩?”
⑤说完,彭总转身走出了公园。
(选文有删改)
20.在文章第②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1.以下关于文章说法正确的是( )
A.彭总喜欢热闹,他觉得人多才能玩得开心。
B.彭总喜欢安静,他觉得人多过于吵闹。
C.彭总平易近人,一刻也不愿离开群众。
22.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4.书面表达
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让我们尊敬和钦佩。把你想对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说的话写下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是刀山火海”与“我要去闯一闯”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哪怕……也……”。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易错字的辨析能力,学生要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辨析。
A:胡需——胡须;
B:全都
C:不堪其拢——不堪其扰:受不了他(他们)的搅扰。
D:忘想——妄想;
3.B
4.A
5.C
6.B
【解析】
3.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古诗加点字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但使龙城飞将在”出自王昌龄《出塞》翻译: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飞将:李广。
4.
“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王昌龄《出塞》翻译: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教:令,使。
5.
“生当作人杰 ”出自宋代李清照《夏日绝句》翻译: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人杰:人中的豪杰。
6.
“欲饮琵琶马上催”出自宋代李清照《夏日绝句》翻译: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欲:想要,希望。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能力,主要是辨析近义词的用法,首先要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最后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出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当中。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忽然:副词。表示事件或动作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偶然: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果然: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依然:常作为副词,意思是指照往常、依旧的意思。也指依恋不舍的样子。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字形。
A正确。
B正确。
C错误。“报负”应为“报复”或“抱负”。
D正确。
9. 观潮 爬山虎的脚 梅兰芳蓄须 起因 经过 结果 1.初到沈阳,听伯父说“中华不振”;2.租界亲睹妇女受欺,理解“中华不振”;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的了解。
1.课文题目的作用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等作用。结合课文的学习作答。课文题目能提示文章主要内容的有《观潮》《爬山虎的脚》《梅兰芳蓄须》。
2.《普罗米修斯》主要写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火种,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解救,获得自由。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10. 唐 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识记。
1.《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边塞诗。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没有回还。只要让龙城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盛唐高适的《别董大》,意思是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表达了作者离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还有对友人的安慰。
11. 围棋 游泳 足球 科技
12.科技
13.B
14.不可以,因为围棋小组要求参与者必须有一定的围棋基础。小齐没有学过围棋,不符合条件。
【解析】
略
15. 1.我宁可走路去上学, 也不愿挤公交车,车上人太多啦。 2., , :“ , !”
【解析】
【详解】
1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为:1.我宁可走路去上学, 也不愿挤公交车,车上人太多啦。2., , :“ , !”
16. 仰起头来向东边望去。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17.低处几座峰峦,影影绰绰,扑朔迷离,犹如一个技艺超群的剪纸大师信手剪出的张张剪影。 刹那间,天宇变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瑰丽世界,花絮似的云霞闪烁着金红的光彩,恍如一条硕大无比、满身金鳞的大鲤鱼横卧在天际。
18.
19.B
【解析】
【分析】
16.
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
翘首东望:仰起头来向东边望去。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17.
考查了对比喻句的理解。
比喻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文段中的比喻句:①低处几座峰峦,影影绰绰,扑朔迷离,犹如一个技艺超群的剪纸大师信手剪出的张张剪影。②刹那间,天宇变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瑰丽世界,花絮似的云霞闪烁着金红的光彩,恍如一条硕大无比、满身金鳞的大鲤鱼横卧在天际。
18.
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仔细分析句子意思作答即可。第①句分析关键信息“东方欲晓,曙光渐现”。第②句分析关键信息“恍如一条硕大无比、满身金鳞的大鲤鱼横卧在天际”。第三句分析关键信息“但见一轮火球冉冉升起”。第④句分析关键信息“闪烁得如同金蛇狂舞”。注意每一句所运用的修辞和所叙述的对象。
19.
考查了作者的观察顺序。
从文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此时”“回首前望”“紧接着”“回首望去”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的。
20., :“ , , 。”
21.C
22.文章讲述了彭总打算去公园看看,但是公园按照上级要求挂出“休息”的牌子,谢绝外人进入,只接待彭总一个人,彭总得知后大发雷霆的故事。
23.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解析】
【分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标点符号的运用。
逗号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分号用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
问号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
书名号用来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歌曲、电影等的名称。
冒号: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
引号“”或‘’引号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就形式而言,分为双引号用“”表示和单引号‘’两种。一般说,单独使用引号用双引号,而引用的话中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引号与其他标点连用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第二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第三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用句号。
破折号它表示解释说明,意思的递进或转折,声音的中断或延续。
第一次,后面是停顿用“逗号”,我对彭总说,后面是说的话,要用“冒号”“双引号”引起来。中间美字后面是停顿,用“逗号”,有人很多也属于停顿,用“逗号”,最后咱们也去玩玩吧,是一句话结束,用“句号”。
2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章内容:彭总冲着我说:“挂起休息的牌子,把群众挡在公园外,让我一个人玩,这不是要我脱离群众吗?” 可知,彭总平易近人,一刻也不愿离开群众。答案选C。
2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总结文章内容的能力。
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根据文章可知,主要讲解的内容是彭总打算去公园看看,但是公园按照上级要求挂出“休息”的牌子,谢绝外人进入,只接待彭总一个人,彭总得知后大发雷霆的故事。
23.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段落作用的分析和理解。
最后一自然段的基本作用一般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主旨、升华主题,照应前文等。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4.示例:梅先生,您不仅是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您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让我们敬佩。我们将以您为榜样,做有追求、有骨气的中国人。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书面表达。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但为了不给日本人表演,梅兰芳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事件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如:梅先生,您不仅是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您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让我们敬佩。我们将以您为榜样,做有追求、有骨气的中国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