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下地理 8.6巴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下地理 8.6巴西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9 22: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进国家——巴西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在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巴西这节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和人口与城市。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区域地理部分《认识国家》中的下列标准:在地图上指出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等。教材中活动的安排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本节课的设计,基于《地理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突出了巴西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问题。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转变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知道巴西的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名称。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和人口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说出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备课时广泛查阅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及设备、实物投影仪、挂图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收集主题有关的资料信息,并进行处理;创设并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如编制手抄报、通过相互交流、答辩,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关注世界的生态问题;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学会倾听与尊重。
三、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环境、热带雨林危机。
四、教学难点: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
五、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课时学习计划或自学提纲,收集巴西的图片、资料,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收集巴西足球及其它有关材料。
六、教学安排: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知道球王贝利、球星罗纳尔多吗?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有“足球王国”之称?
学生:巴西
学生运用所收集的材料,简要介绍巴西足球。
教师用课件展示一些球星的图片。
教师:足球是巴西的象征。除了足球,巴西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到巴西去看一看。
教师:不少合作学习小组都有去收集巴西的有关材料。下面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一下你们课前合作学习的成果。
教师:大家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对巴西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们先明确一下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
板书:一、位置
教师: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教师: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巴西的位置。
学生回答。
教师:巴西位置中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大家观察一下,有哪两条特殊的纬线从中穿过?巴西属于哪个纬度区和热量带?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穿过巴西的两条特殊纬线,北部是什么?(赤道)南部是什么?(南回归线)这个范围属于“五带”中的哪一个带?(热带)属于哪一个纬度区?(低纬度)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位于热带地区的其它国家,将它们的国土面积与巴西进行对比一下,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教师:这也决定了巴西的气候是以热带的气候类型为主。
想一想:热带的气候类型有哪几种?巴西的热带气候类型又是哪几种?它们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学生1:热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热带季风。
学生2: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
学生3:热带雨林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教师:巴西的热带气候决定了它的农产品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咖啡,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号称“咖啡王国”。另外,蔗糖、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教师:由此可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看似一幅简单的地图,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的地理信息。
板书:二、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图活动:用红笔描出巴西的国界,找出与之相邻的国家,看一看巴西的面积在南美洲所占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课件展示:第三屏 南美洲空白政区图
学生指图并说出邻国的名称。
教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巴西的面积几乎占了南美洲面积的一半左右,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板书:三、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想一想:世界上面积大于巴西的有哪些国家?人口多于巴西的又有哪些国家?
学生:面积大于巴西的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人口多于巴西的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
教师:刚才我们是从宏观大体上认识巴西。下面,我们再走进看一看。
读图活动:在课本图3-41中找到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
学生上台一一指出。
教师:学习区域地理,就要掌握区域的地理特征。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是巴西这个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代表,个个都是巴西之“最”,是巴西引以为豪的地方。具体来说:
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占了巴西国土面积的1/3左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课件闪烁)
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约占巴西国土面积的2/3。(课件闪烁)
列表比较:
气候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巴西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亚马孙河——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它发源于安第斯山,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课件闪烁)下面,我们一同领略亚马孙河的风光。
播放录象:亚马孙河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亚马孙河的水量特别丰富?
伊泰普水电站——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它位于巴拉那河上,是巴西和巴拉圭合作建成的。我国现在在建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比它的规模更大。(课件闪烁水电站的位置和河流)
圣保罗——巴西第一大城市。
里约热内卢——巴西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也是巴西的旧都。巴西现在的首都是巴西利亚。(课件闪烁主要城市的位置)
想一想:巴西政府为什么要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呢?
学生小组讨论。
课件展示:第六屏 巴西的人口分布图
学生:因为90%以上的巴西人都居住在东部的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尤为稠密。为了加快内陆地区的开发建设,巴西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高原中部的新城市——巴西利亚。
教师: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国家为了加快内陆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巴西这个国家主要的区域地理特征。
板书:四、地形、河流、人口与城市
教师:哪位同学知道巴西国旗中黄色和绿色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黄色代表巴西丰富的矿产,绿色代表巴西广大的绿色丛林。
教师:巴西矿产中,最为著名的是什么矿?
学生:铁矿。
教师:巴西铁矿储量大,而且大部分是富铁矿,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我国铁矿储量也大,但大部分是贫矿。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有部分铁矿就是从巴西进口的。
教师:巴西的经济实力居南美洲首位。和我国一样,是发展中国家当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巴西的经济是再其丰富矿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较高,钢铁、机械、化学、食品、纺织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同到巴西的绿色丛林去看一看。
播放录象:热带雨林
教师: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不幸的是,这里的热带雨林正遭受严重的破坏。
板书:五、热带雨林危机
播放录象:热带雨林遭破坏
教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致力于亚马孙地区的开发。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为了兴建亚马孙横断公路等数条大型干线公路,许多受雇于外国公司的伐木者,把公路沿线的木材席卷而去,为了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不惜把大片的森林化为乌有。
教师:巴西本国的贫苦农民,也在公路两旁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肆意砍倒树木,开荒种地。
教师: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的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邀请当地居民、政府官员、开发商、世界环保组织的官员来召开一次座谈会或者说协调会,谈谈应该如何合理地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
每个小组认领一种角色,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和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后推荐一位代表做中心发言,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发言时请说明你所扮演的角色,如果需要,还可以上台展示你的材料。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
教师最后对几位同学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国家。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世界的过程,也是学习别国经验,吸取他国教训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
复习巩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巴西知识了解了多少?下面,我们进行巴西知识竞赛。看一看哪一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
一、 基础题(略) 二、 聪明题(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湘教版地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给了教师很大的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教师可灵活地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基于教材,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节课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球星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新课程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编制手抄报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这种学习成果应给予激励性评价。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体现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图的判读和使用能力。播放幻灯片《热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破坏》,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起到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教学的亮点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该如何合理开发与保护巴西的热带雨林资源,角色扮演这一环节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很多新颖的观点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冒出来。最后的知识竞赛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