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羞耻(xiū chǐ) B.称谓(chēng wèi)
C.岂不(qí bú) D.窥探(kuī tàn)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的“识”是什么意思?( )
A.知识 B.认识 C.识别 D.记住,这里读zhì
3.“有识者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下列成语不是赞美“有识者”的一项是( )
A.博文广见 B.恃才傲物 C.学富五车 D.才高八斗
4.下列诗句作者不是朱熹的一项是( )
A.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罡(zhèng) 美差(chāi) 报偿(cháng) 自传(zhuàn)
B.地煞(shà) 一沓(tà) 借鉴(jiàn) 试卷(juàn)
C.日寇(kòu) 酵母(jiào) 磁石(cí) 呐喊(nà)
D.呻吟(shēn) 投奔(bēn) 嬉笑(xī) 馈赠(kuì)
二、填空题
6.疑难探究
1.本课提到的古人读书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则“朱熹论读书”中是怎样阐述作者的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句子的意思,填空。
(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永远______________。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各题。
1.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示儿》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_______最急。心既到矣,________?
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着。(变换语序,保持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加了我的理解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给女儿的一封信
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
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
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教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结了的番茄呢?
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
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
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而且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0.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死的”“活的”这两个词都加了引号,表示引用。
B.这句话强调了书本是“死的”,一本书就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会因为读者不同而有所变化。
C.这句话强调了书本里的学问是“活的”,阅读时如果用心去思考,并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就会受益无穷。
11.文中作者用“种番茄”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给女儿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是看那个地方,无论多久都不懂的。( )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鲜明。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3.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14.读文章填表。
姓名 ____ _____ _____
读书法 _____ ______ ______
15.联系上下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为了说明“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这个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列举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18.你喜欢哪种读书法?为什么?(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其他的)
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岂不(qǐ bù)
2.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识”通“志”,记住。
3.B
【解析】
【详解】
“有知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的意思: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
恃才傲物: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贬义词。与题意不符。
4.C
【解析】
【详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有误,天罡,读音tiān gāng;
B.有误,一沓,读音yī dá;
C.正确;
D.有误,投奔,读音tóu bèn。
6. 《论语》中提到的读书方法是“默而识之”;朱熹提到的读书方法是“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作者先提出观点——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再从否定的角度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强调了“心到”是最重要的。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与填空。
1.《古人谈读书》出自朱熹。内容讲到: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2.本题主要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从“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可知,作者先提出观点: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再分述心到、眼到、口到之间的关系。最后强调了“心到”是最重要的。
7.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勤学不辍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问题,结果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去学习 在学习中思考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过的课文内容和重点语句的理解进行分析即可。
(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永远勤学不辍。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在学习中思考。
8.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白鹭是诗。 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对不起它。 宋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 眼口岂不到乎
【解析】
略
9. 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差不多都被我借阅了。 图书吸引着我。 我的眼睛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急切地寻找着。 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换,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换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被字句,要把主谓宾结构颠倒过来,宾语在前被主语怎么了。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差不多都被我借阅了。
(2)本题考查的是缩句,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所以本句话可以缩写为,图书吸引着我。
(3)本题考查的是改变句子的语序,注意不要改变句意,例如本题可以改为我的眼睛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急切地寻找着。
(4)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仔细分析本句话问题是搭配不当,应该把增加改为增强,记忆力不能是增加。
10.C
11.学以致用或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
12.希望女儿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解析】
10.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词语除了要理解词语的本意,还要理解文中意。“死的”“活的”本来是就生命而言,但是在文中是有灵活运用的意思。结合对词语的分析,我们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11.本题是启示类题目。回答启示类题目,首先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是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文中运用种番茄的事情告诉我们,除了理论,更需要去实践。要做到学以致用。
12.本题是启示类题目。题干比较直接的问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作者通过故事告诉女儿,要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学以致用 。
13.因为 所以 无论 都
14. 鲁迅 爱因斯坦 毛姆 “跳读法” “总、分、总”三步读书法 “乐趣读书法”
15.如果读书时不思考,不分析,对书本知识全部接受,还不如不读书。
16.①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②不能读死书,要在读书中有收获。
17.B
18.我喜欢鲁迅的“跳读法”。因为长期停留在一个不懂的地方,无论多久都不会懂,我们应当学会跳读法,看到不会的跳过去看下一个内容,也许就会看懂前面这些不懂的了。
【解析】
13.关联词填空要注意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处两个分句是因果关系,因此填“因为,所以”,第二处则是无条件关系,因此填“无论,都”
14.结合课文内容,找到三个任务,不难找出他们的读书方法。
15.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呜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16.文章介绍了三位名家的读书方法,意在告诉读者读书方法有多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接着话锋一转,告诉我们不论用那种方法,都要把书读活,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17.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从文章内容来看,列举了三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因此属于举例论证。
18.每种读书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读者可仔细斟酌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结合这种读书方法的特点来写原因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