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与静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运动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
重点: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
难点:1、参照物的选取。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
教师: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教师:观看完视频,同学们说说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怎么的世界?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
接下来是侦探环节,我会播放2片动画,大家仔细观察。
二、新课引入
观看动画1,让同学们说说甲、乙俩物体,那个物体在运动,那个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学生回答:乙物体在运动,甲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观看动画2,让同学们说说甲、乙、丙三物体,那几个物体在运动,那个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学生回答:甲、乙物体在运动,丙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教师:甲物体在动画1、2中运动情况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动画1中甲物体静止不动,动画2中甲物体在运动。
引导:为什么同一物体会有不同的运动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动与静》。
板书:§2-1动与静
一、运动的世界
三、进行新课
1、参照物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播放的动画1中,我们是以什么物体为判定标准说乙物体在运动呢?
学生回答:我们以甲物体为判定标准的。
教师:我们又是以什么物体为判定标准说甲物体静止不动呢?
学生回答:我们以背景物体为判定标准的。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物理学中,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或是静止,首先要选定另一个物体作为判断标准,而这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板书:二、参照物
定义: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运动状态
教师:我们判断乙物体运动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乙物体原来在甲物体的上方,后来乙物体在甲物体的下方。
教师:乙物体运动了,原因是乙物体相对甲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板书:三、运动状态
1、机械运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
教师:我们判断甲物体静止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甲物体一直在中间不动。
教师:甲物体静止不动,原因是甲物体相对于背景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板书: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3、参照物的选择
教师:同学们,在电影、电视剧、生活中,人民警察往往要找到人证、物证等证据才能有理有据的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假设你是一名警察,你在对一名犯罪份子进行审问,犯罪份子谎称自己无罪,你会认为犯罪份子是无辜的吗?
学生回答:不会。
教师:假设在有人证、物证肯定证明犯罪份子有罪的情况下,你会选择相信犯罪份子,还是人证、物证?
学生回答:相信人证、物证。
教师:在动画1的前提下,我们以甲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出乙物体在运动。假设我们以乙物体作为参照物,还能判断乙物体在运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选择本身作为参照物没有说服力。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完美,为自己鼓掌庆祝。
板书:四、参照物的选择
1、参照物的客观性。
教师:在动画1中,我们除了选择甲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判断乙物体在运动,还可以选择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呢?
学生回答:白色的背景、鼠标箭头、墙壁、白板、老师........
教师:同学们列举出那么多的答案中,没有一个参照物选择错误,而且参照物中有死的,还有活的(老师)。从同学们给出的答案可以看出,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板书:2、参照物的多样性。
教师:在动画1中,我们要判断甲物体静止,可以选择与甲物体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另一物体作为参照物,比如白板、墙壁、讲台上的桌子等等。假设我们以乙物体作为参照物,甲物体是的运动状态会是怎样,是运动,还是静止呢?
学生回答:有的学生回答静止的、有的学生回答是运动的。
教师:同学们的答案有分歧,那我们先把有分歧的问题放一边,等下再解决。同学们,当你静静的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时,你会看到两旁的树木正在远离自己。请问,你静静的坐在车上时,你相对于车的位置发生变化了吗?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那么以汽车作为参照物,你的运动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
学生回答:静止。
教师:当树木远离自己,请问树木相对于你的位置发生变化了吗?
学生回答:发生变化了。
教师:那么以你作为参照物,请问树木的运动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
学生回答。运动
教师:同学们都能正确回答上面几个问题,现在,我们再来解决有分歧的问题:假设我们以乙物体作为参照物,甲物体是的运动状态会是怎样,是运动,还是静止呢?
学生回答:以乙物体作为参照物,甲物体是运动的。
教师: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可以是死的、活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运动的。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以自己作为参照物来判断树木是静止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树木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教师,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树木是静止不动的,而我们是运动的,这就参照物的假定性。
板书:3、参照物的假定性。
教师:什么是参照物的假定性呢?参照物的假定性就是,假设参照物是静止的、不动的,类似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法。
板书(此地无银三百两)
教师:莎士比亚说过: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是每个立场不同的人可以在《哈姆雷特》这本书里看出完全不同的意境。当你在树木旁站着等车,你会看到车在向你驶来,而树却不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判断的角度不一样。同样的甲物体在动画1、2中的的运动情况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我们的全局观不同、选取的参照物不同。
板书:五、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板书: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教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观看一则故事,大家讨论下故事中的小孩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
故事上:有个镇上有一名小孩,许多人经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做的就是在手掌上放上一枚五元和一枚十元硬币,让他挑选。而他总是挑选了那枚五元的硬币。
教师: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学生讨论)
故事下:大家见他傻呼呼的,连五元硬币与十元硬币都分不清楚,总是捧腹大笑,很开心。因此,每次见到他,大家总会采取这样的办法取乐。一天,镇上的一位智者听说这件事,便采取这样的办法去试小孩,结果小孩依然选择了5元硬币。最后,智者和小孩相视而笑。
教师:看完这小故事,同学们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对待问题要客观,学会换位思考,处理问题要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课堂练习
投影
五、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我们还应注意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2-1动与静
一.运动的世界
二、参照物
定义:定义: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三、运动状态
1、机械运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
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四、参照物的选择
1、参照物的客观性。
2、参照物的多样性。
3、参照物的假定性。(此地无银三百两)
五、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