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做 “响度与振幅有关”、 “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会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 让学生在通过实验理解响度、音调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对振动的幅度和振动的快慢两个概念需要通过板书,过程模拟帮助学生理解,且可能部分学生辨音能力较弱,课堂可适当多一些音调的体验。
【教材分析】
教材从交响乐的照片、鼓、钹、琵琶等乐器的介绍入手,把学生带领入美妙的音乐世界,从而开始对声音特性的探究。首先,举例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并介绍响度的常用单位分贝(dB)以及不同响度对人的感觉的影响,为后面的噪声防治埋下伏笔。通过设计变音齿轮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同时,给出曾侯乙编钟的图片,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音色由于解释原因较复杂,所以教材不做过多展开。由于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公害,所以教材对噪声的危害、噪声防治方法都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能力都比较有限,但对神奇的物理现象充满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环节寻找物理规律,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资源】
演示:多媒体课件,大小音叉、声音传感器,木琴,高脚杯,自制水琴,吉他。
学生:音叉 烧杯(装水) 乒乓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新课(1~2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相关知识要点,提出声音在拥有共性的同时还有很多不同之处 跟老师一起回忆相关知识要点 Ppt 巩固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体会:声音有什么不同(3分钟)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观察、表述 爱乐乐团小提琴协奏视频(网络下载) 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对声音的感性认识,并能用词汇描绘声音的不同
观察: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7~10分钟) 教师演示音叉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音叉响度不同时振动的情况。提问:音叉的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介绍振幅的概念并用传感器加以演示同时,举例说明声音的响度除了跟振幅有关,还与接受者距离生源的远近,以及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可用传感器演示) 利用转化法观察音叉不同响度的振动情况提出对响度大小影响因素的猜想 演示:声音传感器及软件安装音叉烧杯 装水 让学生通过听、看、摸、思等多种途径,了解振幅的概念,会从传感器观察声音的振幅
应用:响度的单位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噪声的防治措施(5分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联系实际介绍噪声的防治及背后基本的原理 看、听、思 Ppt 学以致用,及时巩固对分贝的理解
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5~7分钟) 做大、小高脚杯发音实验,让学生能初步什么是音调的高低;然后通过变音齿轮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调高低背后的物理原因,并给出频率概念。再通过演示512HZ、216HZ两种音叉的振动波形,巩固学生对振动快慢的理解。 听、看、思。 变音齿轮大小音叉大小高脚杯数字声音传感器及软件 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研究让学生会通过传感器认识频率的高低
应用:乐器中音调的高低是如何实现的(5分钟) 利用乐器图片设置猜一猜“哪里音调高”环节,并用实物现场验证,让学生体会物理在现实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的成就感和信心。 看、听、猜、思 Ppt儿童木琴吉他 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音调,学会区分音调的高与低
习题巩固:对生活中声音高低的区分(1~2分钟) 展示习题 叫学生回答 Ppt 利用习题对易混淆概念加强区分
活动:比一比谁发出的声音的振幅高且频率低(3分钟) 利用示波器请学生演示 参与活动看听猜思 声音传感器 利用活动加强对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的理解
水琴演奏(1分钟) 利用自制水琴为学生弹小曲 欣赏 自制水琴 体会声音的美妙与乐趣
音色的介绍(3分钟) 播放艺人视频,学生欣赏乐音的同时简单说明音色的概念及不同原因 欣赏艺人们的创造性的表演,感受声音的奇妙与魅力。 Ppt 激发动机,让学生课后继续体验声音的魅力
课堂小结习题巩固 请学生回顾知识要点及学习方法完成课本后简单习题 回忆知识点
板书设计:
§3.2 声音的特性
一 乐音的三要素
强、弱 ——响度 影响因素:振动幅度 距离远近 分散程度
高、低 ——音调 影响因素:振动快慢 —— 频率f 单位: 赫兹(Hz)
不同乐器演奏——音色
二 噪声的防治
从产生处、传播处、接收处减小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