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学习目标
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学会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丽江,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风景如画,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
新课导入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 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写作背景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知识链接——丽江
读清字音
驿道( ) 草甸( ) 矗立( )
闸口( )徘徊( )翡翠( )
掺入( )砚池( )蘸到( )
渠水( )擦拭( )硕大( )
咕咚( ) 老柏树( )
yì
diàn
chù
zhá
pái huái
fěi
chān
yàn
zhàn
qú
cā shì
shuò
ɡū dōnɡ
bǎi
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马帮:驮运货物的马队。
依止:依托。依附。
驿道:我国古代为传车、驿马通行的大道,沿途设置驿站。
草甸: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矗立:高耸直立。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解释词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16)
水滴“自述往事”,叙写历史。
水滴“旅途记事”,描写现在。
1.文章开篇“我是一片雪”的作用是什么?“轻盈”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研读课文
开门见山地点出“我是一片雪”,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表明作者将以物的口吻来叙述故事。“轻盈”一词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雪花落到玉龙雪山上时姿态轻柔优美的样子。
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子中的两个“喧哗”意思一样吗?
研读课文
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而显得水声嘈杂;
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3.“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这句话用四个“看见”有什么表达效果?
研读课文
第一个“看见”写出了到这里的游客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表现了游人之多,侧面描写出了古城丽江的出名;
后三个“看见”从正面概述了古城丽江的景色。
4.“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研读课文
古城是平静、纯朴的,在古城的氛围里,人们浮躁的内心如水滴一般晶莹,即使欢笑、歌唱,内心也是沉静、安定的。
1.“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句子赏析
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通过不同语言中频频出现“丽江,丽江”,从侧面写出了游人对丽江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通过纳西族人口中对丽江坝的赞美,侧面写出了丽江坝的美丽和闻名。
3.“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句子赏析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的特点,一气呵成,使人震撼。
4.“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描绘了丽江古城民众的悠闲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丽江人民恬静平和的生活。
1.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
玉龙雪山
合作探究
驿道
纳西族村庄
草甸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小桥
店铺
纳西人院子
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
2.纵观全文,如果把一滴水旅行绘成几幅不同的画卷,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画呢?
合作探究
“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3.欣赏“风景画”,它美在何处?
这篇散文所描画的风景——“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4.继续欣赏“建筑画”,它的美又体现在何处?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 的街 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四方街,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水车: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合作探究
5.再来欣赏“民俗画”,它的美美在丰富而融合。具体体现在哪儿?
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合作探究
6.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名义来写自己游历丽江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以一滴水的名义,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通过一滴水的视角来看丽江古城,以一滴水自述自己在丽江古城的所见所闻,让一滴水来替自己思考、说话。通过拟人化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这样写,便于作者在描绘丽江古城的美景的同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带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
合作探究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文章主旨
作者在文中写景不乏优美语句,又饱含情感。如第10自然段写景句“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看见了……,”运用排比修辞,多方面介绍四方街的远景,表达了心中的向往之情。再如第14自然段“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运用了比喻,对远方来客进行真诚的赞颂。
以时间和行踪交叉为序,安排全文的内容,这符合游记散文的行文特色。
文本特色
语言优美,融情于景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令人耳目一新。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滴水身世来源丽江地貌,历史耐心等待终如愿游四方街水车上眺望:穿行街道:人文风情黄昏夜景走进丽江,跃入金沙江城市美丽视角独特情感炽热。
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文本特色
十几岁的天空是粉红色的,十几岁的记忆是淡绿色的,十几岁的心灵是橙黄色的,十几岁的你是五颜六色的。年少的你一定有许多美丽的梦想,有许多奇幻的想象,大千世界任你思绪纷飞、浮想联翩……请以“假如我……”为开头,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作文。
课后作业
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杯咖啡,我会静静地待在咖啡厅,等待着一位疲惫顾客的来临。如果顾客是一位饱经风霜,双手长满老茧,发丝中夹杂着些许银丝的中年人,我会把自己变成苦尽甘来的咖啡,让他体会到自己大半辈子的劳动是值得的。如果顾客是一位无知的少年,我会把自己变成一杯很苦的咖啡,让他尝尝苦涩的滋味,启示他在以后的生活里懂得珍惜。
课后作业——答案示例
谢谢欣赏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3.学会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学习重难点
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丽江,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风景如画,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 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三、导读理解
1.文章开篇“我是一片雪”的作用是什么?“轻盈”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开门见山地点出“我是一片雪”,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表明作者将以物的口吻来叙述故事。“轻盈”一词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雪花落到玉龙雪山上时姿态轻柔优美的样子。
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子中的两个“喧哗”意思一样吗?
明确: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3.“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这句话用四个“看见”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第一个“看见”写出了到这里的游客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表现了游人之多,侧面描写出了古城丽江的出名;后三个“看见”从正面概述了古城丽江的景色。
4.“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古城是平静、纯朴的,在古城的氛围里,人们浮躁的内心如水滴一般晶莹,即使欢笑、歌唱,内心也是沉静、安定的。
自我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轻盈(________)
眺望(________)
矗立(________)
翡翠(________)
蘸水(________)
擦拭(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róng(____)化
hóu(____)咙
diē(____)落
漫yì(____)
chān(____)入
pái huái(____)
3.选词填空。
(1)有一天,我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坚硬的冰,和更多的冰__________(挤 靠)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__________(奔 扑)向山下。
(3)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__________(耸立 矗立)在蓝天下面。
(4)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__________(跌 掉)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4.文学常识填空。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第五届“__________________”获得者,代表作有《
_________》《空山》等。
5.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1)画横线句子中的两个“喧哗”意思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
(2)作者列举花木的名称,有什么意图?
(3)画框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yíng tiào chù fěi zhàn shì
2.答案:融 喉 跌 溢 掺 徘徊
3.答案:(1)挤
(2)扑
(3)矗立
(4)跌
4.答案:茅盾文学奖 尘埃落定
5.答案:(1)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2)作者列举花木的名称,意在告诉读者,丽江坝是一个鲜花点缀、树木繁多的地方,表现了丽江坝的自然风光之美。
(3)侧面描写。通过人们口中对丽江坝的赞美,侧面写出了丽江坝的美丽和闻名。
解析:(1)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答题思路:读懂文章(文段或句子)的意思,揣摩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以及所表达的人物的情感、态度、认识。
(2)反复品读句子可以发现,这是写小水滴从高山上下来一路所见的美景:树木挺拔,鲜花盛开,风光无限。理解了这一点,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意图。
(3)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本句即是通过人们口中对丽江坝的赞美,侧面表现丽江坝的美丽和闻名。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3.学会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丽江,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风景如画,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
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 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四、知识链接——丽江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五、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驿道( yì ) 草甸( diàn ) 矗立( chù )
闸口( zhá )徘徊( pái huái )翡翠( fěi )
掺入( chān )砚池( yàn )蘸到( zhàn )
渠水( qú )擦拭( cā shì )硕大( shuò )
咕咚( ɡū dōnɡ ) 老柏树( bǎi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马帮:驮运货物的马队。
依止:依托。依附。
驿道:我国古代为传车、驿马通行的大道,沿途设置驿站。
草甸: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矗立:高耸直立。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六、层次结构
本文可分几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全文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水滴“自述往事”,叙写历史。
第二部分(第6-16段):水滴“旅途记事”,描写现在。
七、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文章开篇“我是一片雪”的作用是什么?“轻盈”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开门见山地点出“我是一片雪”,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表明作者将以物的口吻来叙述故事。“轻盈”一词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雪花落到玉龙雪山上时姿态轻柔优美的样子。
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子中的两个“喧哗”意思一样吗?
明确: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3.“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这句话用四个“看见”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第一个“看见”写出了到这里的游客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表现了游人之多,侧面描写出了古城丽江的出名;后三个“看见”从正面概述了古城丽江的景色。
4.“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古城是平静、纯朴的,在古城的氛围里,人们浮躁的内心如水滴一般晶莹,即使欢笑、歌唱,内心也是沉静、安定的。
八、句子赏析
1.“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通过不同语言中频频出现“丽江,丽江”,从侧面写出了游人对丽江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纳西族人口中对丽江坝的赞美,侧面写出了丽江坝的美丽和闻名。
3.“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的特点,一气呵成,使人震撼。
4.“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细节描写,描绘了丽江古城民众的悠闲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丽江人民恬静平和的生活。
九、合作探究
1.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
明确:玉龙雪山——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小桥——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金沙江
2.纵观全文,如果把一滴水旅行绘成几幅不同的画卷,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画呢?
明确:“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3.欣赏“风景画”,它美在何处?
明确:这篇散文所描画的风景——“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4.继续欣赏“建筑画”,它的美又体现在何处?
明确: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 的街 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四方街,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水车: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
5.再来欣赏“民俗画”,它的美美在丰富而融合。具体体现在哪儿?
明确: 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6.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名义来写自己游历丽江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以一滴水的名义,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通过一滴水的视角来看丽江古城,以一滴水自述自己在丽江古城的所见所闻,让一滴水来替自己思考、说话。通过拟人化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这样写,便于作者在描绘丽江古城的美景的同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带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
十、本文主旨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十一、文本特色
1.以时间和行踪交叉为序,安排全文的内容,这符合游记散文的行文特色。
2.语言优美,融情于景。
作者在文中写景不乏优美语句,又饱含情感。如第10自然段写景句“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看见了……,”运用排比修辞,多方面介绍四方街的远景,表达了心中的向往之情。再如第14自然段“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运用了比喻,对远方来客进行真诚的赞颂。
3.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作者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令人耳目一新。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滴水身世来源丽江地貌,历史耐心等待终如愿游四方街水车上眺望:穿行街道:人文风情黄昏夜景走进丽江,跃入金沙江城市美丽视角独特情感炽热。
课后作业
十几岁的天空是粉红色的,十几岁的记忆是淡绿色的,十几岁的心灵是橙黄色的,十几岁的你是五颜六色的。年少的你一定有许多美丽的梦想,有许多奇幻的想象,大千世界任你思绪纷飞、浮想联翩……请以“假如我……”为开头,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作文。
答案:假如我是一杯咖啡,我会静静地待在咖啡厅,等待着一位疲惫顾客的来临。如果顾客是一位饱经风霜,双手长满老茧,发丝中夹杂着些许银丝的中年人,我会把自己变成苦尽甘来的咖啡,让他体会到自己大半辈子的劳动是值得的。如果顾客是一位无知的少年,我会把自己变成一杯很苦的咖啡,让他尝尝苦涩的滋味,启示他在以后的生活里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