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目标: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导学提纲】:
一、预习准备: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预习课文,大致疏通文意。
二、课堂教学:
1、学生简介背景:
教师掌握: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2、作者介绍: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3、生读课文,标注重点实词虚词。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自己不懂的内容。21世纪教育网
5、合作讨论:班固是怎样用对照、映衬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
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基础演练】(A)21世纪教育网
1.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2.给加括号字注音。
(昆邪)王( )( )、(且鞮)侯( )( )、(阏氏)( )( )、(煴)火( )、 左伊秩(訾)( ) 、( 浞)野侯( )
丈人(行)( )、 (缑)王( )
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前后十余辈。(批)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
C.因厚赂单于。(贿赂)21世纪教育网
D.召苏武受辞。(供词)
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21世纪教育网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21世纪教育网
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课堂训练】(A)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缩写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21世纪教育网
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
A.使人止晋鄙军,留军壁邺 B.其一人夜亡
C.单于壮其节 D.欲因此时降武
9.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③副有罪,当相坐 ④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巩固提高】(B)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①,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②,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③,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④。霍光寝其奏⑤,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⑥,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⑦。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⑧,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⑨。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⑩。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 。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 ,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
注:①上官桀:武帝末年封安阳侯,与大将霍光同辅昭帝。其子上官安,娶霍光女,生女,为昭帝皇后,安被封桑乐侯。后桀父子欲废昭帝,杀霍光,立燕王。事败,灭宗族。桑弘羊:武帝时任治粟都尉,后因与上官桀等谋立燕王,夺霍光权而被杀。燕王:名旦,武帝第三子。盖主:武帝长女,封鄂邑长公主,因嫁盖侯(王信),故又称盖主。谋反事败,与燕王皆自杀。②霍光:字子孟。武帝时为奉车都尉,后受武帝遗诏辅昭帝。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后又废之,改立宣帝。一切政事都由其决定。③大将军:指霍光。长史:指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杨敏。④廷尉:掌管刑狱的官。⑤寝:搁置不理。⑥故二千石:即前二千石。宣帝:汉武帝曾孙刘洵,公元前七三年至前四九年在位。⑦食邑:又名采邑、采地。因食其封邑的租税而称。⑧张安世:张汤子,宣帝时拜大司马。故事:指典章制度。⑨先帝:指昭帝。⑩宦者署:宦者令的衙门。11右曹:汉时尚书令下面的加官,为空衔。12祭酒:古代祭祀时,必先推年高有德者举酒以祭。后即称年高有德者为“祭酒”。这里是对苏武的尊称。13平恩侯:许广汉(一说是许伯)的封号。许是汉宣帝皇后的父亲;平昌侯:王无故的封号。王是汉宣帝的舅舅。乐昌侯:王武的封号。武是王无故的弟弟。韩增、魏相、丙吉:都是宣帝初年的功臣。14武弟子:苏贤的儿子。15神爵二年:即公元前六○年。神爵,海埠宣帝年号。
1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令上书告之。 告:
(2)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坐:
(3)数疏光过失予燕王。 疏:
1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3.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不同的一项是( )
A.还乃为典属国 B.为搜粟都尉
C.数为燕王所讼 D.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 以: 故:
(2)先帝以为遗言。 以为:
(3)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 以: 朔望:
15.翻译下列语句。
(1)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答:
(2)武因平恩侯自白。答:
(3)上以为郎。答:
【课后延伸】(C)
16.用“独特的生活经历”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21世纪教育网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文献,因为作者深受独特的生活经历的影响,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时代社会政治场景观察敏锐,批评中肯。
改句:独特的生活经历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苏武传》习题答案
一、基础演练1、纪传 断代 书 列传 班固。2、hún yé jū dī yān zhī yūn zǐ zhuó hánɡ ɡōu。3、解析:C.应为“赠送”。答案:C。4、解析:A.女:通汝;B.畔:通叛;D.县:通悬。答案:C。5、解析:D.不要再说什么啦。答案:D。
2、 课堂训练6、解析:D.阴:暗地里。答案:D。7、答案:D。8、答案:A。9、答案:B。10、答案:B。
3、 巩固提高11、答案:(1)告发。(2)定罪。(3)给皇帝的奏议,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上书”。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1)凭借。 从前。(2)把……作为。(3)因为。农历初一和十五。15、答案:(1)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2)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3)皇帝让他做了郎官。21世纪教育网
四、课后延伸16、答案:对颜之推深有影响,使他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政治场景观察敏锐,批评中肯,《颜氏家训》因而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文献。
参考译文: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