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24*带上她的眼睛
人教 七年级下册
刘慈欣,中国著名科幻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
2015年8月23日, 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 。
作者简介
《三体》
雨果奖
带上“浏览”的眼睛,探情节
带上“浏览”的眼睛,探情节
题目是《带上她的眼睛》,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呢?
预设:为什么带上她的眼睛?她是谁?谁带上眼睛?带上她的眼睛干什么?眼睛为什么能带?“眼睛”是什么?
带上“浏览”的眼睛,探情节
方 法:快速浏览
任 务:提取主要信息,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要 求:不出声,不回看,一目数行,迅速扫视,边读边进行圈点勾画。
带上“浏览”的眼睛,探情节
快速浏览,概括情节
方 法:浏览 任 务:提取主要信息,回答预设问题。
带上“浏览”的眼睛,探情节
概括内容:“我”带上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地心)女领航员的“眼睛”去草原度假,完成了她(最后一次感受世界)的心愿的事。在任务完成后,她永远留在了(地心深处)。
带上“跳读”的眼睛,探构思
驱动问题:
1.说说我们在旅行中做了哪些事?
2.找出体现“我”在旅行后生活状态变化的词语。
3.“我”之前的状态是怎样的?
4.小姑娘之前的经历有什么?
带上“跳读”的眼睛,探构思
方 法:跳 读
任 务:读9-24自然段,说说“我们”在旅行中做了哪些事。
要 求:有意识跳过无关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跳读25-30、47自然段,找出体现“我”在旅行后生活状态变化的词语。
带上“跳读”的眼睛,探构思
明确双线结构:
小结:“我”的经历见闻转变(明线)。
“她”的故事回述(暗线)。
带上“精读”的眼睛,探特色
问题:
前后文是孤立的吗?前后文有没有照应?
方 法:精读
任 务:找出悬念和伏笔, 并体会其作用。
带上“精读”的眼睛,探特色
明确:前段对后段情节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师示例,学生结合导学单找出其他伏笔和照应。
带上“精读”的眼睛,探特色
(9)“我太怕封闭了!”
(41)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
(38)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15)“热,热得像……地狱。”
照 应
伏 笔
带上“精读”的眼睛,探特色
任 务:找出悬念和伏笔,并体会其作用。
方 法:精 读
要 求:体会其作用,尝试在空白处写批注。
带上“品读”的眼睛,探精神
“关注人类的困境和人类的极限”。
——复旦大学 严锋教授评价刘慈欣
科幻小说要素:科学、幻想——人性的探索
带上“精读”的眼睛,探特色
带上“精读”的眼睛,探特色
面临绝境的小姑娘是怎样的状态?
带上“精读”的眼睛,探特色
方 法:品读(文中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
任 务:揣摩人物内心,品析人物形象
“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
“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
方 法:品读(文中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
任 务:揣摩人物内心,品析人物形象
“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
“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
带上“品读”的眼睛,探精神
带上“品读”的眼睛,探精神
(45)“……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带上“品读”的眼睛,探精神
思考探究:
我的世界是( )的,而小姑娘的世界是( )的。
她的世界是( )的,她的内心确是( )的。
带上“品读”的眼睛,探精神
“无论结果如何,人类的勇气和坚毅,都被镌刻在星空下。”
——刘慈欣《流浪地球》
“长城和金字塔都是完全失败的超级工程,前者没能挡住北方骑马民族的入侵,后者也没能使其中的法老木乃伊复活,但时间使这些都无关紧要,只有凝结于其上的人类精神永远光彩照人!”
——刘慈欣《地球大炮》
“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刘慈欣《三体》
科幻的灵魂是什么?
这里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但所有读科幻的人都强烈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就像阴雨天仍感觉到太阳的存在一样。科幻文学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思维方式或情结,如对宇宙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人类终极目的的追问,对基于理性的自然之美的追求,都是其它类型幻想文学所不具备的,这也是科幻的灵魂之所在。
——刘慈欣
带上“品读”的眼睛,探精神
思考探究:“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带上“品读”的眼睛,探精神
带上“品读”的眼睛,探精神
1、因地理位置而距离不变。热爱生活的心灵相通。
2、如其说是“我”带着她的眼睛去旅行,不如说她带着“我”的心灵在旅行。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坚持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