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北宋统治者衣饰由开国初期的简约朴素,转变为后来的精美华丽。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B.奢侈之风的盛行
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大众审美观的变化
2.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是由于( )
A.少数民族的影响 B.妇女以此为美
C.士大夫的提倡 D.崇尚节俭
3.宋代“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宋代饮茶风气盛行
B.茶馆很多,布置高雅
C.宋代手工业发达
D.人们生活需要米盐
4.下列对宋朝北方一普通农村百姓衣食住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身着黑色的小袖狭身短衣在田间劳作
B.吃饭以面食为主
C.赶着驴车带着全家出去游玩
D.其住宅格局为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
5.(2012·佛山中考)《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6.王安石的“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针对的是下列哪一现象( )
A.宋代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
B.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C.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很普遍
D.“邸店如云屯”
7.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就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元旦 D.重阳节
8.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
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
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里人们常以特定的饮食表示庆祝。在下列食品中,与“端午节”直接相关的食品是( )
10.宋代出现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清明上河图》为张择端的传世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恢弘巨作之一。作品描绘清明时节北宋都城及汴河两岸风光,展示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风貌。为后人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手工业、商业、建筑、交通工具和民俗等方面丰富而形象的资料。看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建筑是商肆、酒店还是民居?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2)宋代流行哪些娱乐活动?
(3)宋代有哪些交通工具?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北宋初年,崇尚节俭,到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拓展延伸】“缠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陋习。女子幼年时期用布紧扎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形尖小,以为美观。在清代曾下令禁止“缠足”,后又取消禁令。太平天国也曾禁止“缠足”。辛亥革命后,缠足之风逐渐废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根除了这种陋习。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说明茶与米盐一样,不可或缺,说明宋代饮茶之风盛行。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较为简陋,多为低矮的茅屋。稍富裕的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稍讲究些的城市百姓住房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瓦市”一词便可判断反映的是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拓展延伸】如何看待瓦子:
(1)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的结果。
(2)从内容上看,瓦子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
(3)从趋势上看,宋代市民文化生活的趋势——商业化(以营利为目的,有专门以此为生的艺人)、通俗化(内容接近百姓生活)、大众化(市民参与的普及性)。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以人代畜”,宋代的交通工具中轿子是用人力抬着走的,故答案选C。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A(饺子)与春节有关;B(粽子)与端午节有关;C(月饼)与中秋节有关;D(元宵)与元宵节有关。
10.【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宋代的社会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是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B迷惑性很大,反映的是南宋经济的发展,而题干是“宋代”,故可排除。
11.【解析】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第(1)题,首先排除民居的可能性,再从围绕建筑的人群和摆设来看,可以排除酒店的可能性。第(2)(3)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1)图中的建筑是商肆。有人将字画挂在墙上出售,旁边有人在出售工艺品之类的商品。
(2)宋代流行的娱乐活动有蹴鞠之戏,瓦子中有傀儡戏、杂技、角抵戏、滑稽戏、影戏、说唱、歌舞等。
(3)轿子、牛马车、人力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