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堂达标训练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堂达标训练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16 16:3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中所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的是(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2012·泰安模拟)“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4.若想欣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诗的全文,需要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诗作( )
A.李白 B.文天祥 C.岳飞 D.辛弃疾
5.(2012·济宁中考)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据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处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2012·安阳模拟)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
7.某年,北方发生旱情,元朝政府可通过下列哪条线路实行南粮北运( )
A.洛阳——大都 B.扬州——大都
C.刘家港——直沽 D.福州——直沽
8.在内蒙古地区有以马可·波罗名字命名的店铺。马可·波罗来到我国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宋朝
9.歌曲《爱我中华》中有一句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一个民族是在元朝时融合形成的( )
A.蒙古族 B.回族 C.满族 D.藏族
10.(2012·长沙学业考)元朝时形成了“回族遍天下”的局面。据考证,湖南桃源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先人就是元明时期迁徙到内地的畏兀儿(维吾尔)族。这反映了元朝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行省制度的实行
C.湖南影响力增强 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
材料三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1)材料一中“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回事?这次统一与以往的大一统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实行了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元朝的哪一历史趋势?请列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这一趋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解析】选C。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蒙古草原从此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③④与忽必烈有关。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忽必烈是元朝的建立者,即元世祖。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坚持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在狱中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千古绝唱。题中的两句诗就出自《过零丁洋》。
【知识辨析】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关系
(1)元朝统一全国,无论从整个中国历史,还是从蒙古的历史发展角度看,都应加以肯定。——进步性
(2)在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汉族人民遭受到残酷屠杀和压迫,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斗争,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正义性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记忆。唐是618—907年,北宋是960—1127年,南宋是1127—1276年,元朝是1271—1368年,明朝是1368—1644年。故1279年我国处在元朝。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记忆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的意思。从题干中关键信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政权”,可得出这个政权是元朝。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通过分析四幅图片,从C中可以看出政府在地方设置行省进行管辖,故选C。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为方便南粮北运,元朝有河运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有从刘家港到直沽的海运。结合题干可知选C。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
9.【解析】选B。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而题干中的描述正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图文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根据材料一中“始改称元”即可判断“至元八年”是1271年。“摧灭弱宋”指元朝灭掉了南宋,“遂一天下”即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与之前曾学习过的统一王朝秦汉、隋唐相比,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政权。据以上分析回答第(1)题。第(2)题根据材料二图中的“行省”“大都”可知是元朝的疆域图,其建立者是忽必烈。由图中的“行省”可知是行省制度,原因是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材料三中的诗句反映了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结合回族的形成等史实加以说明,最后一问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从而解答第(3)题。
答案:(1)1271年。灭亡南宋,统一全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实现统一的政权。
(2)行省制度;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3)民族融合的趋势。汉族人来到边疆;边疆各族内迁;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融合;回族的形成。
元朝的统一。
【拓展延伸】元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第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第二,为南北经济的恢复、交流和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第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第四,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