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2012·东营学业考)下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鲜卑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2.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北宋是通过( )
A.发动兵变 B.外戚掌握大权
C.一次争夺皇位的斗争 D.农民起义
3.(2011·郴州学业考)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匈奴 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回纥 D.匈奴、回纥、吐蕃
4.(2012·衡阳模拟)下面为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5.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6.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7.(2012·安庆模拟)下列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南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2011·莱芜学业考)明朝人文征明在《满江红》词中感慨岳飞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统治受到威胁
③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④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10.(2011·海南中考)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西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相持,势均力敌。辽没有取胜的希望,建议议和。宋真宗贪图苟安,答应每年送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 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1)根据材料一,请你说说宋辽之间的战争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
(2)材料二中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3)你是怎样看待这一历史事件的?(从北宋、辽及中华民族发展史三个角度思考)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由图中“上京”可判断选C。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辽国);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史称西夏;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金。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北宋政权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广大地区;西夏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位于北宋的西北;辽政权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位于北宋的东北。
5.【解析】选C。辽军攻宋,最终双方在澶州城下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宋辽、宋夏议和,宋朝都要交纳“岁币”。议和之后,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双方边境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相对和平、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局面。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是宋金和议。故选C。
【拓展延伸】如何认识这一时期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
(1)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的抗击是正义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2)宋与辽、西夏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各民族在碰撞中,共同获得了新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落后的游牧民族,他们为边疆地区的开发,祖国辽阔疆域的奠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金先灭辽,又灭北宋,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故辽与南宋不可能并存,即②④不可能同时存在。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签订的议和条约,而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所以①的理解错误,本题答案为C。
9.【解析】选C。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故辽与南宋未出现并立。A、B、D错误。与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金、西夏。南宋在东南方,金在东北方向,西夏在西北方向。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两宋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北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南宋与西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并立,故选B。
11.【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的“势均力敌”“宋真宗贪图苟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第(2)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内,宋辽之间保持和平局面。第(3)题考查学生综合评价事件的能力,此题已经提示了三个答题角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答案:(1)宋辽双方势均力敌,宋朝统治者贪图苟安。
(2)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
(3)①对于北宋来讲,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对辽来说,辽兵安然脱险,且得到宋朝的岁币。
③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