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导学案(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威尼斯商人》导学案(两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16 16:4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一初中 九 年级 下 期语文导学案
主备教师: 左体兵 ,审核领导: 张旭林 ,执教: ,
班级 第 四 单元 学生姓名
教 学 内 容
第十三课《威尼斯商人(节选)》 第一课时




知 识 与
技 能
1.积累词语,掌握“恻隐、豁免、万恶不赦、遍稽群籍”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剧本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兴趣。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创作情况。
过 程 与
方 法
1.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2.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征。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了解夸张、对比等戏剧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重难点
重 点
1.把握戏剧冲突,理解戏剧情节在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会莎剧富于个性化、生动优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浯言表达技巧。
难 点
1.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认识夏洛克这一形象的复杂性。
2.初步学写戏剧评沦。
教具、课件准备

电脑、白板、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自主学 习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家喜欢戏剧吗?(学生杂然应声、摇头)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传统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
二、资料助读
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一)戏剧基础知识: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二).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生词和精妙好词。
学生交流词语积累情况:
恻(cè) 豁(huò) 癖(pī) 凛(lǐn) 腌赞(ā zā) 稽(j)
庖(páo) 霖(lín) 契(qì) 铭(mìng) 砥(dī) 爵(jué)
怜悯(mǐn) 磅(bàng) 袒(tàn) 诉讼(sòn9) 刽子手(guì)
钧裁:恭请作出决定。
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
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稽:查考。
折衷是非:判定谁是谁非。折衷,指对争执不决的双方进行判断、裁决。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

合作探 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简述剧情。
明确: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最后夏洛克败诉,并受到应有的惩罚。
四、精读课文,把握戏剧冲突
1.请三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示评点要求:复述时应注意三个环节:夏洛克出场前、夏洛克出场、鲍西娅出场。讲清每个环节的主要人物的活动情况,语句应通畅,表达要流利、自然。
2.选一位学生概括剧情内容,明确矛盾冲突。其余同学补充或评价。
明确: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以夏洛克为一方、以安东尼奥等人为另一方,围绕是否“照约执行处罚”,即是否“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进行的。
夏洛克上场前,公爵与安东尼奥的一段对话交代了夏洛克的固执与凶恶,烘托了审判前的紧张气氛,预示着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即将发生。
夏洛克一上场,双方的争辩立刻开始,而且越来越激烈。夏洛克先是断然回绝了公爵要他“仁慈侧隐”的规劝,接着拒绝了巴萨尼奥加倍偿还欠款的请求,继而再次回绝了公爵要他发“仁慈之心”的劝说,最后得意忘形,磨刀霍霍,准备动手,并对葛莱西安诺的怒骂加以讥讽、挖苦。夏洛克在法庭质对中咄咄逼人,决心不顾一切实施报复。夏洛克在双方交锋中占尽了上风。
鲍西娅在关键时刻上场。她欲擒故纵,一步步将夏洛克引入陷阱。她先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又拒绝了巴萨尼奥“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的要求;接着让夏洛克明确表示不答应三倍还款的态度;然后让夏洛克去请一位医生来为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此时的夏洛克神气活现、得意洋洋,似乎左右了鲍西娅,安东尼奥受处罚已势在必行。就在夏洛克忘乎所以、凶相毕露、欲下毒手之时,她宣布只准割肉不准出血,不能相差一丝一毫,否则就要以命相抵,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制止了夏洛克毫无人道的报复行为。剧情由此急转直下,夏洛克进退无路,要求撤回对他不利的诉讼。最后鲍西娅根据威尼斯对谋害本城公民的异邦人的惩处规定,请求公爵没收夏洛克的财产。夏洛克彻底败诉,受到应有的惩罚。

巩固提 高
五、布置作业
1.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自行选定导演、演员,自分角色排演戏剧。
2.课外阅读《威尼斯商人》全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自主学 习
1、 请同学们说说课文剧情
2、学生交流对戏剧的初步认识

合作探 究

一、表演戏剧,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1.课前四个小组依次表演,全班选出最佳小组在课上演出。
2.小组成员表演完后,其他三个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一组同学的表演进行随心所欲的评价,允许相互争论辩驳。
3.请主要演员谈谈自己对所扮演的人物的认识,并用文中相应的片断加以印证。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主要角色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的扮演者,其余同学点评或补充。
(1)提问:请谈谈你对夏洛克这一形象的认识。
明确:夏洛克是一个惟利是图、贪婪残忍、老于世故、能言善辩、复仇心重的邪恶商人。
提问:既然夏洛克惟利是图、凶残冷酷,为什么置双倍的偿还于不顾,而偏执于一块“腐烂的臭肉”呢?如何理解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之间的矛盾冲突?
明确:夏洛克的这种行为不是偶然的,在当时普遍仇恨犹太人的基督教世界中,夏洛克的复仇行为具有一定的民族复仇意义。如果说夏洛克缺乏宽恕精神,那么当时的基督教也不曾给予他多少理解。
所以对于夏洛克,我们既鄙夷他的贪婪狠毒,憎恨他的残酷,又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2)提问:请说说你心中的鲍西娅。
明确:鲍西娅是莎翁塑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崇尚正义,注重友情,慈悲为怀,执法如山;聪明机智、行事果断,充满着人性的光辉。她的性格在这场戏的矛盾斗争中得以充分展示。面对贪婪凶险的夏洛克,她表现出惊人的果敢、沉着、博学、聪慧。既规劝夏洛克要仁慈,又从法律上认可夏洛克行为的合法性,诱使夏洛克一步步落入陷阱。
(3)提问:你对莎翁笔下的“商人王子”安东尼奥作何评价?
明确:他甘愿冒着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钱帮朋友巴萨尼奥。他即将受到可怕的刑罚,却始终“默忍”“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地就刑,为了友谊”从容就死”“死而无怨”,他是一个慷慨大方、见义勇为、重义轻利的人。
二、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朗读,读后请说明:你所朗读的段落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教师总结:莎士比亚的语言是诗剧的语言,既个性化而又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精练优美、富有诗意。。
2.仿写句子,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请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以所给的词语开头,说一段话。
例句: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
仿句:承诺 。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教师任选三位学生回答。
三、分析戏剧艺术特色,体会剧本所用的戏剧技巧,学习欣赏戏剧
1.教师提示:该剧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情节,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优美生动,诙谐又不失严肃,轻松中暗藏杀机。作为著名的喜剧,我们该怎样认识这场戏的喜剧性?
2.请大家自选角度,自选内容,写一篇有关本文的戏剧评论。角度应小,内容应精当,切忌泛泛空谈。可以评论戏剧个性化的语言,也可以评论其中某个人物,还可以评析剧本所运用的戏剧技巧。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接触话剧艺术,了解了话剧是说的艺术。《威尼斯商人》作为喜剧,情节富有奇特的浪漫色彩;作为诗剧,语言优美生动,文采斐然。读、演、评三个环节,让我们过足了戏瘾。相信大家已悄悄喜欢上了戏剧,对吗?

巩固提 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上的戏剧评论写作练习。
2.课外了解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看看夏洛克有什么不同之处?
提示:课外自读莫里哀的《悭吝人》、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果戈理的《死魂灵》,分别了解其中的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
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的性格较单一,就是吝啬。而夏洛克性格的主要方面固然也是吝啬,但他同时还爱女儿,对作为犹太人所受到的歧视和侮辱满怀愤怒,因此他的性格是丰满的、复杂的。他比其他三个吝啬鬼写得更为成功。




八一初中 九 年级 下 期语文导学案
主备教师: 左体兵 ,审核领导: 张旭林 ,执教: ,
班级 第 四 单元 学生姓名
教 学 内 容
第十四课《变 脸》




知 识 与
技 能
(1)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2)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3)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4)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
过 程 与
方 法
(1)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揣摩戏剧语言的特点。
(2)抓住戏剧冲突来理解人物形象,对剧中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心理刻画,要细心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重难点
重 点
1.抓住人物之间的命运冲突,把握人物内心的强烈感情。
2.欣赏戏剧语言,了解戏曲中唱词与说白的一般特点。
难 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具、课件准备

电脑、白板、课件
教学时间

一 课时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自主学 习
1、导入
  同步资源播放《变脸》视频或川剧《变脸》节选。
2、作者简介
同步资源提供图文资料
3、给加点的字注音。
糍粑 ( ) 打鼾( ) 阴霾( )
盘缠 ( ) 鹭鸶( ) 打牙祭( )
怡然自得( )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

合作探 究

三、速读,了解剧情
  1.得狗娃,水上漂乐。
  2.弃狗娃,水上漂怒。
  3.救狗娃,水上漂惜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方法:(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苦命——“生在穷乡里,遇上大水灾。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只见人人良心坏,鞭打牲口爬悬崖。”
  勤劳能干——“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乖巧可爱——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
  知恩图报——“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心地善良——“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
  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 心上。爷爷是个糍粑心肠。你有缘遇上我,时来运转了。”
  直率豪爽——“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格老子一场空欢喜!你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串通人贩子,骗了我老江。”
  重男轻女——“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灾祸。”“狗娃休把老汉怪。重男轻女自古来!”
  有情有义——“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
  教师总结: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这一老一少在苦难的命运中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

巩固提 高
五、探究,把握戏剧冲突
  方法:(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戏剧情节美在矛盾冲突的多重设置。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下半场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内心冲突。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他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水上漂内心的冲突表现了谋求家族利益,解除生存困境的愿望;狗娃的处境表现了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无奈的抗争。多重的矛盾冲突使剧情有了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六、发现,戏剧语言的唱词的精美方法:(学生寻找,互相交流)
  七、小结



八一初中 九 年级 下 期语文导学案
主备教师: 左体兵 ,审核领导: 张旭林 ,执教: ,
班级 第 四 单元 学生姓名
教 学 内 容
第十五课《枣 儿》




知 识 与
技 能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戏剧情节。
(2)揣摩富有象征意义的台词,多角度理解剧本的思想内容。
(3)体会作者围绕“枣儿”展开情节,谋篇布局的精妙。
过 程 与
方 法
(1)通过了解剧中人物形象,理解剧本主旨。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剧中真挚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剧中老人和男孩的处境,结合现实生活,感受老人的故乡之情、怀念之情、及男孩对父亲的思念。
重难点
重 点
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难 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具、课件准备

电脑、白板、课件
教学时间

一 课时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自主学 习
1、导入
学生资料展示(介绍戏剧小品)
2、解释。
喜出望外:
蓦然:
心事重重:
踌躇:
津津有味:

合作探 究

二、作者简介
同步资源图文介绍
三、自由朗读剧本,概括剧情。
方法:(学生总结,教师明确)
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枣儿的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捡枣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交谈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对儿子的思念;男孩把“枣儿”给父亲留着,表露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家乡的“枣儿”四、合作探究,理清情节主线。
方法:(学生寻找,教师点拨)
明确:“枣儿”是情节主线,围绕“枣儿”写了以下情节:
老人讲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
儿子枣树下尿尿的事。
“枣儿”落在鬼子的钢盔上。
灾荒时靠“枣儿”活命。
男孩把“枣儿”带回家给父亲吃。
五、品味感悟,理解“枣儿”的象征意义。
方法:(学生漫谈,教师小结)
明确: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

巩固提 高
六、联系实际,关注周围的孤独者。



八一初中 九 年级 下 期语文导学案
主备教师: 左体兵 ,审核领导: 张旭林 ,执教: ,
班级 第 四 单元 学生姓名
教 学 内 容
第十六课《音乐之声》




知 识 与
技 能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过 程 与
方 法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重难点
重 点
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难 点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具、课件准备

电脑、白板、课件
教学时间

一 课时
环节
教 学 活 动
旁 批
自主学 习
1、导语设计 ???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 2、给加点字。
峥嵘( ) 嬷嬷( ) 涟漪( )
鳞次栉比( ) 顶礼膜拜 ( )

合作探 究

二、资料助读 ??? 影视剧本的特点 ??? 电影文学剧本 ??? 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三、明确学习目标 四、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 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 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 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 ???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艘艘对玛丽亚的议论。 ??? 五、欣赏晶味,引读提高 ???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 (1)仔细品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 示例: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 2.感受形象美 ???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 明确:她自由活泼的天性、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 (3)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 (4)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 3.体味音乐美 ??? 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 六、说话训练? ???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 七,课堂小结 ???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癌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

巩固提 高
八、布置作业 ??? 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