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精准点击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说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精准点击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30 12:3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小说阅读
01小说概念
02小说四大题型
03真题回顾
目录
小说概念
01
小说概念
小说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常考知识点】
1.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2.考查对刻画人物的方法的理解
3.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4.分析环境描写
5.理解小说主题
6.考查对写作技法的理解
小说的四个题型
02
考点1:概括故事情节。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技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么样
考点2:情节的作用
内容上:
塑造……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作用,突出文章……主旨。
结构上:
(1)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统领全文;开篇点题。
(2)中间——过渡,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总结全文;呼应上文(开头);升华主旨。
形式特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留下想象空间。
好课自学虫 学习更主动
考点3: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③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④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抱、飞奔、放、扎、看”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得到书的喜悦心情及对读书强烈的渴求。

考点4:环境描写的作用。
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背景;
②暗示社会环境;
③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⑥突出文章中心
考点4:小说主题。
小说主题指小说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 -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小说主题的常见类型
(1)对人或事的观点看法。即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及假恶丑。
(2)事件所蕴含的哲理(道理)。即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之中。
(3)对社会现象的映射。即针砭时弊,用故事的形式揭露和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
歌颂、赞扬……
讽刺、批判、揭露、谴责……
揭示……人生道理
对……现象的反思
答题步骤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故事。
2.本文围绕哪个主要人物展开叙述。
3.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通过描写……,表达了(赞扬了、鞭挞了、批判了、揭示了等)……
真题回顾
03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老杨树下
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 ”“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麽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汪,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
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 ”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你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 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直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我不免试探问:“那你一天能挣多少 ”“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我又追问:“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 ”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桩活挣5块。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那最少的一天呢 ”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 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奋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肾有病不能于重活,只能任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 ”“6块。”“呦,怎么贵啦 不都是5块嘛!”“那是过时的行市啦!”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 千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 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蕹小铁罐中的水,
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铮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对他说:“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 ”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侃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他为难地说:“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那就别找啦!”他摇头道:“那不成!俺哪能占这种便宜 ”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他微微喘着气说:“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说着举起一张卡问:“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己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手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1)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
→同情→
第一个空:讨厌
第三个空:敬佩
(2)文中两次写到老邵“瞪我”。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瞪”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汪,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
他认为我的“调解”伤害了他的做人原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所以……
“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
他认为我小看了,那样说他是对他诚实人格的侮辱,所以……
(3)第⑦一⑨段多方面表现了老邵的优秀品质。请结合其中的细节描写分析老邵这一人物形象。
①“那不成!”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可见老邵固执,生活艰辛;
②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善良、关心家人;
③“那不成!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诚实、朴实,正直。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结尾环境描写既照应开头,暗含自己感情的变化,又借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寄寓作者赞美、敬佩、甚至歌颂老邵这样平凡而又善良、朴实而又正直的人。
感 谢 观 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