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宁德市“同心顺”第二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卡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原始农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2.据《希腊史》等文献的数据整理雅典居民构成情况表
由此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
A.绝对公平的民主 B.少数人的民主
C.现代意义的民主 D.多数人的民主
3.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统治呈现出多种因素混合的现象。该帝国
A.首次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B.有利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C.利用罗马法维系地中海200多年和平
D.推广先进文化全面取代原有制度文化
4.图一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对图中各阶层之
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小封建主通过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B.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5.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政府不仅任命希腊正教的头面人物为希腊正教徒的大教主和文职首领(管辖希腊人及不同族群的东正教徒),还分别任命了亚美尼亚教派的主教和伊斯坦布尔的犹太教大拉比为各自的首领。此举反映出
A.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 B.不同文化与族群交融
C.帝国统治模式的创新 D.政教分离的政治特点
6.朝鲜王朝的考试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试”,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还会亲临考场,例如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A.朝鲜王朝完全效仿唐朝科举考试 B.规范的考试推动朝鲜社会发展
C.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的影响较大 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
7.罗马帝国境内大道总长超过数十万公里,形成了发达的道路网络,“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些道路的修筑旨在
A.完善地方的行政制度 B.消除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
C.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 D.满足军事和政治统治需要
8.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
A.表明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打击了西欧封建统治阶级 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紧密
9.图二为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B.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C.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D.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10.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声音与上帝交流。对德国来说,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这则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马丁·路德的译书直接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C.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
11.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C.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D.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12.19世纪中期,英国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法定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结果,委任在选举中获胜的党派领袖为首相,授权首相组阁。这说明当时英国
A.法律未能得到执行 B.国王“统而不治”
C.议会主权得以确立 D.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1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收到经国会通过的议案后,如批准,则签署该议案使之生效;如否议,则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由国会复议。若国会在复议期间不采取任何行动,则此项议案决在十天后自行生效。这体现的美国民主政治原则是
A.人民主权 B.分权制衡 C.联邦制 D.责任内阁制
14.表2中国家代号(字母)与言论对应正确的是
A.俄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15.截止19世纪中期,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己经彻底改观。在1800万总人口中,农村人口占48%,城市人口占52%。促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力是
A.工业化发展 B.英国政府的鼓励政策
C.圈地运动 D.优良的城市生活环境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美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这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世界开启一体化进程
C.亚非拉民族运动兴起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题(本题共4题,共52分。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达中国……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战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分别写出材料一地图上2、4、6三个古文明的名称。(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5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861年俄历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改革法令。法令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农奴人身得到解放,他们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从事工商业活动等。同时,农奴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法律上仍属地主的财产)……赎金数额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际上包括了人身自由的赎金。……为加强对农村统治和管理……保留了村社,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村社中实行连环保。
1861年俄国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封建制度危机四伏,封建营垒急剧分化。顽固势力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农民起义的多次打击下,已经摇摇欲坠。西南各藩,从藩主大名到下层武士以及一批宫廷贵族都背离了幕府,向资本主义转化。
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完成了在帝国主义鼎盛时期成为经历工业革命的唯一的非西方国家的奇迹……似乎无可置疑的是,日本人对文化的独特性的强烈意识,对天皇崇拜和国家崇拜的传统,军人光荣感和勇猛的武士道精神,对纪律和刚毅的强调……加强了日本为战略上的安全和获得市场及原料而扩张为“大东亚”圈这一目标的动力。
——摘编自张琪《历史的比较与思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影响。(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俄、日两国的改革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从古希腊文化中得以孕有和张扬的理性精神,在思想解放的极大推动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由于这种理性精神和思想解放的作用,人们从自然力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从哥白尼革命、近代自然科学思潮的张扬到科学的大发展都充分证明: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生产力的提升、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刘相、 刘德军等《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3年3月15日,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二天,恩格斯就坚定地表达了保卫马克思思想、投身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批判斗争的决心。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实际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思想上和实践上的导师,继续参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各国工人运动进行指导。恩格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思想过程中曾做出开创性的理论贡献。1890年至1894年间,恩格斯驳斥误解或诋毁唯物史观的各种观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要义做出系统阐释,全面和系统地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恩格斯晚年以重写“导言”和“序言”的方式,对再版或新版的马克思著作进行多个方面的重要阐释。1895年3月,恩格斯根据19世纪90年代初革命实践的新变化,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策略思想作了他一生最后一次阐释,充分肯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利用普选权进行合法斗争。
——摘编自顾海良《恩格斯的思想、精神与风范》
(1)根据材料,概括恩格斯在推动社会主义运动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6分)
(2)根据材料,简述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6分)
2021-2022学年宁德市“同心顺”第二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B C A C D C B B C B B C A D
非选择题
17.(1)名称:2处为西亚(两河流域)文明、4处为古希腊文明、6处为印加文明。(3分)
(2)特点:方式多样(2分,若只写“武力、商贸、文化交流等”给1分);范围广(2分,若只写“从欧洲的英国到亚洲的中国”给1分);相互性(2分,若只写“既有西方传到东方的,也有东方传到西方的”给1分)。(任意两点4分,三点5分)
(1)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然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份地;农民要支付高额赎金;解放后的农奴受到村社的管理。
(任意3点得6分,一字不改照抄材料原句的不得分。)
(2)主要原因:统治危机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激化。
(任意三点得6分,摘抄材料句子并符合答案要点的分别给1分,如“封建制度危机四伏”,“封建营垒急剧分化”,“向资本主义转化”等。)
影响:积极:都推动了两国的近代化,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消极:都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军国主义道路)。
(正反两点都有答到给4分,只答一个方面只能给2分;答“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或者工业化进程”都分别给1分,其他比较符合题意的答案酌情给分,但一个方面的总分数不能超过2分。)
(3)启示:要善于学习世界先进文明成果;要与国情相结合;要坚持改革,改革措施要彻底;要突破传统,勇于创新。(任意两点4分,其他比较符合题意的答案酌情给分。)
19.示例:
论题: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器。
论述: 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兴起,14--18 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们从自然力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武器。如英国、法国、美国等通过革命或改革等形式确立了代议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综上所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了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论题3分,论证部分要至少2个论据每个论据4分,结论1分)
20、(1)杰出贡献: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促进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和发展;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3点6分,一字不改照抄材料原句的不得分。)
优秀品质: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理论创新;理想远大(追求全人类解放);
共产主义信念坚定。(3点6分,注意同义反复的词语要归为同一答案点不重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