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标点符号专项(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标点符号专项(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30 09:5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标点符号专项(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毛相林带领着乡亲们,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坚韧不拔的精神,凿出了一条“绝壁天路”。
B.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C.白天,詹天佑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D.“杂交术稻之父”袁隆平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B.“哎呀,真是漂亮极了!”小姑娘说,“我特别喜欢!”
C.你多听听、多看看,然后再做决定好不好?
D.他订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读者》……等报刊。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但我会坚定不移地走下。
B.为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大型纪录片“陈云的故事”将于近日播出。
C.“这真是太美!”他说:“我要把它画下来。”
D.它似一幅壮美的油画,底色是丹色,也有绿色、白色、黄色……
4.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老红军临终前断断续续地说:“咱俩不能……都牺牲了……你要……要走出去……”(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青蛙是一种益虫,苍蝇、蚊子、白蛉……它都爱吃。(表示列举的省略)
C.他的笔记本里有几句从别的书上摘录下来的话:“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表示话未说完)
D.一只青蛙突着两眼蹲在荷叶上不停地叫着:“呱呱,呱呱……”(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5.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天好冷啊——你什么时候去杭州?”章力对刚刚进门的小李说。
B.这是妈妈最喜欢的一件衣服——紫色羊绒大衣。
C.这家店服装款式新颖,深受欢迎,所以顾客很多——大多是年轻人。
D.可是到了结局——主人公让我们看到的结局,是一幕悲剧。
6.下面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侯。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B.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C.班级图书角有《水浒传》《爱的教育》……等课外书。
D.“再有理也不能打人。”王老师说:“以后遇事冷静些。”
8.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今天下午他为什么没来。
B.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C.“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D.《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
9.下面句子标点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文的视角十分独特,是以未来人们的视角回顾现在,对现在的我们进行“考古”。
B.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D.“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10.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没有参加那次志愿者活动?
B.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C.这两艘飞船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得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D.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我忽然想到,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我将没法估算日子,甚至分不清休息日和工作日。
B.我有点儿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儿送这本书给我。
C.“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D.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
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
A.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的消息传来,“北斗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迅速成为网上热议话题。
B.珠峰测量首次启用了重力测量。什么是重力测量?就是测量山峰的海拔零点——就如量身高要从脚底量起。
C.“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创新,”袁隆平院士说。“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
1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C.“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D.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
A.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B.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
C.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D.“人人都是城市的主人翁,人人都是城市的形象代言人,人人发出武汉好声音”——在武汉不仅是动人的口号,更是实践的注脚。
15.下列句子中,有一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请找出来。( )
A.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
B.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C.《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本书我都看完了。
D.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1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B.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
C.“人人都是城市主人翁,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代言人,人人发出武汉好声音”——在武汉不仅是动人的口号,更是实践的注脚。
D.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
A.“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C.武汉军运会火炬从人民诞生地南昌出发,传递活动聚焦“共享友谊、共筑和平。”的主题。
D.庚子鼠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这座城市遭遇历史劫难。但疫情面前,社会各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也在这里悄然进行。
1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项是( )
A.我完全听不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B.我又笑问:“怎么好法”?
C.同学们的课间活动很丰富,跳绳、踢毽子、拔河……等等。
D.王强是我们班的“小飞人”,每次跑步总是第一名。
19.下面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
A.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
B.我每年都订一份《中国少年报》。
C.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哥哥?
D.周总理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
20.下列词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一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
B.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C.“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D.他们高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们俩了。”
21.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B.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C.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2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满意!”
B.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C.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有没有再调查?
D.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
2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我国人均数字图书阅读量达12.4本。
B.焦裕禄、张富清、杜富国这些共产党员犹如一面面精神上的铜镜,我们揽镜自视,便可以看到我们思想上的灰尘、行动上的偏差。
C.班级图书角有《鲁滨逊漂流记》《红岩》《骑鹅旅行记》……等课外书。
D.“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
24.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最喜欢阅读的小说是“骑鹅旅行记”。
B.“亲爱的猫咪,”他说,“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
C.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D.我画个红红的太阳,照在山冈,田野,森林……
25.下列是标点符号用法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对读书有个要求,叫作“有物有序”。(引号表示强调)
B.我爱我的家乡——开州。(破折号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表示引用)
2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班长经常对我说,“学习上的问题,要多跟大家探讨,要多向老师请教。”
B.每次施工的时候,我们都要反复考虑和讨论到底要不要把这棵树移走?
C.这条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常常有小贩在叫卖“竹筒粽子。”
D.“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试卷第1页,共3页
1.A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选项中,“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两个形容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他们属于并列关系。中间应用顿号隔开。
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和序次语之后的停顿,表示的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并且顿号可以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也可以用在当作词语用的短语之间。
2.D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符号的用法注意根据其用法判断,同时还要结合句意。
ABC正确,D选项有误,省略号与“等”字重复,要删除其一。
3.D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A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非疑问句用问号。“这条路能不能走通” 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应改为逗号。
B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陈云的故事》是纪录片,应使用书名号,不能使用引号。
C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说话人在中间,“说”字后面应使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D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4.C
【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本题选项C判断有误,“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是“他”从“书上摘录”的话,所以这里的引号是用于表示引文的省略。
5.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要了解不同标点符号的作用,破折号有解释说明、声音延长、意思的转换或转折、表示插说、加强重点、分行举例、标明作者、补充说明、引出下文、意思递进等作用。
A项中破折号是表意思转折,话题的转变。B、C、D项的破折号都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因此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6.B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A出自《周易》意思是,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句子与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应使用逗号。
B表示句中的停顿,使用逗号,正确
C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D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侯。
7.A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 正确。
B 错误。这是问句,后用问号。
C 错误。省略号和“等”重复。
D 错误。说话人在中间,“王老师说”后面应用逗号。
8.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
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B项,有误。两个问句是选择问,所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9.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和辨析,注意结合整句话的语境进行理解。本题中没有错误的是A项。
B项:本题中“明月何时照我还”后面的问号改为句号。
C项:本题中“我正在重读”后面加后引号。
D项:本题中“他想”为提示语在中间,后面应为逗号。
10.C
【详解】
本题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C.有误,“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是对“两个重要结果”的解释说明,所以“得到两个重要结果”后用冒号。
11.C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本子”与“笔和墨水”是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中间应使用顿号,不能使用逗号。
B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我有点儿怪张先生”后面一般性停顿,后面应使用逗号。
D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大陆漂移学说”不是书的名称,不能使用书名号,应使用双引号。
12.C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要掌握小学常用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认真读题思考可知,AB选项中句子标点使用正确,C项中说话人在引话之间,“说”后面不用句号,应该用逗号。
13.C
【详解】
本题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A、B、D正确。
C有误,“名叫金百合的牛说”在引语中间,后面加逗号。
故本题选C。
14.B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错误的是B。更正如下:
B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
15.B
【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要在掌握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分析。A选项中,“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是陈述语气,所以后面应该用逗号。C选项中,“汤姆·索亚”是一个人名,中间要加一个圆点,以便于区分名和姓。D选项中,“我”和“父亲”是并列的,所以“笼子里”后面用分号,“钵子里”和“葫芦里”后面用逗号。
常见标点符号用法如下:
句号: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
问号: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叹号:句末点号,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
逗号:句内点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顿号: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
分号:句内点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冒号: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
引号:标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破折号:标号,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
省略号:标号,标示语段中某些内容的省略及意义的断续等。
16.B
【详解】
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ACD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B.“小孩”后面不需要加顿号,一句话没有讲完,应用逗号,改为“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
17.C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C项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共享友谊、共筑和平”是主题的名称,没有独立成句,后面不能使用句号,应将句号删除。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
18.D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A.有误,不是疑问或反问,将问号改为句号。
B.有误,将问号放进双引号里。
C.有误,删去“等等”。
D.选项正确。
19.B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先掌握所有标点符号的作用,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对号入座。
A 有误。“李白,杜甫,白居易”要并列词语,应把逗号改为顿号。
B 无误。
C 有误。这是陈述句,后面应用句号。
D有误。感叹号应放在后引号前面。
20.B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A.有误,“……”“等等”都表示省略,使用一项即可,该项不符合规范。
B.选项正确。
C.有误,提示语在中间,“想”后用逗号。
D.有误,句子内提示性话语后的停顿用冒号。
21.B
22.C
【详解】
A项说话人位置在中间冒号要改成逗号;B项书名号改成双引号,因为“四书五经”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统称;D项“龙宫”后的顿号改为逗号,“武隆”后的顿号也改成逗号,大并列之间用逗号,大并列内部的小并列用顿号。
23.C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C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省略号”和“等”都表示列举的省略,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24.B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A项,标明书名、篇名、歌曲名、报刊名等时,用书名号。“骑鹅旅行记”应该改成《骑鹅旅行记》。
B项,这个句子是语言描写时,提示语在中间的情况,标点符号应该怎么写的正确示范。提示语在中间,“说”后面用逗号。
C项,“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这是陈述语气,中间不用问号。
D项,“山冈”“田野”“森林”在这里是并列的词语,中间应该用顿号相隔。
25.B
【详解】
这道题考查了标点符合的作用,考查了三种标点符号,分别是: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要想正确地判断它们的作用,得看具体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标点符号的意义不同。
B选项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26.D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A.有误,句中“说”后引用的内容是转述,不是原话,应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双引号。
B.有误,项是一个陈述句,故后面的问号改为句号。
C.有误,引号中的“竹筒粽子”是直接引用的一个名词词语。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在引号里加其他标点。
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