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液体的压强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2液体的压强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30 21: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2液体的压强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列日常生活、生产中,运用了连通器的原理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下列做法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小的是(  )
A.将金属盒向上移动
B.将金属盒水平向左移动
C.将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
D.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动,向杯中加入适量水
3.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下列实例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施加相同压力,图钉尖面积越小,越容易压入墙面
B.用菜刀将肉切成肉片时,刀口越钝,所用压力越小
C.列车很重,在铁路的钢轨下铺放轨枕,可以防止压坏路基
D.“奋进号”潜入深海,承受的压强很大,需用特殊材料建造
4.下列实验的研究方法中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是(  )
A.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5.如图所示,质量为16kg,边长为20cm的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A放在水平面上,一薄壁圆柱形容器也置于水平面上,该容器足够高,底面积为200cm2,内盛在6kg的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方体A的密度为4×103kg/m3
B.容器B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3×104Pa
C.若沿竖直方向将A切去5cm,则A余下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变小
D.若沿水平方向将A切去5cm,则A余下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等于容器B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6.两个完全相同的细玻璃管以不同的方式放置,玻璃管内注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甲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关于这两种液体密度ρ、液体对玻璃管底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一定大于p乙
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ρ甲可能大于ρ乙,p甲可能等于p乙
C.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一定大于p乙
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ρ甲可能大于ρ乙,p甲可能等于p乙
7.如图所示,关于液体中A、B、C三点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ρ盐水>ρ水)(  )
A.A点向下的压强等于向上的压强 B.B点压强比C点压强小
C.A点压强比B压强大 D.B、C两点压强相等
8.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A和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SA=SB),甲物体浸没在水中并沉底,乙物体放在B上,且V甲>V乙。现将甲、乙两物体位置互换后,乙在水中也沉底。若甲、乙两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p水、B物体对水平桌面压强的变化量△p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ρ甲>ρ乙,△p水一定大于△p桌 B.若ρ甲>ρ乙,△p水可能等于△p桌
C.若ρ甲<ρ乙,△p水一定大于△p桌 D.若ρ甲<ρ乙,△p水可能等于△p桌
9.如图所示,薄壁轻质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A、B,质量相同的金属球甲、乙分别浸没在A、B液体中,且,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现将两小球取出并交换投入另一容器中,小球依然浸没且无液体溢出,则操作前后A、B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ΔpA、ΔpB和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1、F2的关系是( )
A.ΔpA>ΔpB,F1>F2 B.ΔpA>ΔpB,F1C.ΔpA<ΔpB,F1F2
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薄壁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 p乙
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甲'=F乙'
D.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二、填空题
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穿过黄河,直通北京。工程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穿黄隧道,此穿黄隧道由于具有___________的特征,实现了渠水全程自流。和穿黄隧道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选填“茶壶”或“吸管”)。
12.__________压强计是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仪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左右管中液面_________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如图所示,分别装有冰和水的塑料袋底部均发生形变,这是因为冰和水都受到______________的作用,从而对塑料袋底部产生压强;用手指挤压装有水的塑料袋侧壁,放手后塑料袋恢复原状,这是因为液体具有___________,所以对塑料袋侧壁也产生压强。
1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2∶1,内装质量相等的水,那么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是____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是______。
14.如图所示,一个瓶子内部装满饮料,塞紧瓶口后分别正放和倒放在水平桌面上,则瓶子倒放时饮料对瓶塞的压强________正放时饮料对瓶底的压强,倒放时饮料对容器底的压力________正放时饮料对容器底的压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装满液体的轻质密闭圆台形容器如图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若将该容器倒置放置,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将______,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将______,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将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所示,相同的两个容器甲、乙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体内部A、B两点在同一水平高度,若这两点的压强分别为和,则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乙容器中的液体液面高度为,则距离容器底部高为的点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是______。()
17.盛有水的容器中,A、B、C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C处水的深度为___________m,C点所在的水平表面的而积为10cm2,则该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_____N。
18.小明没有合适的量筒来测形状不规则粽子的体积,于是他先在底面积为20cm2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0g;再用细线将粽子悬吊在水中,通过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天平的称量结果为_______g,据此算出该粽子的体积为_______cm3;水对烧杯底部增加的压强为________Pa。(g=10N/kg)
三、实验题
19.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因素有关。下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用微小压强计进行探究的三次实验步骤:
(1)小芳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变化______(填“大”或“小”),表明其气密性差。小芳调节好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
(2)要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作______法。
(3)微小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
(4)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步骤乙和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来进行研究。
(5)对比以上的步骤甲和步骤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6)在图乙中,固定探头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探头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
20.赵华小组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与规律时,遇到如下问题:
(1)本实验研究中,主要用到了什么研究方法?请列举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将小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若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可行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将压强计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
D.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在同深度的食盐水中
(3)该组同学用甲、乙两种液体进行了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________ρ乙 (选填“>”“=”或“<”)
(4)他们又提出了新的猜想,于是利用小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A、B两个烧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A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1为6cm,如图甲所示,记录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B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2为10cm,如图乙所示,记录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
该组同学发现h1大于h2,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这个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分析判断“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是否有关”?写出实验步骤和根据现象分析所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为4kg、底面积为200cm2的容器中装有10kg的水,已知水的深度为20cm(g取10N/kg,水=1.0×103kg/m3)
求:(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4)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正中央放着一个重为20 N的圆形鱼缸,其底面积为400cm2 。鱼缸内的水、鱼、沙石等总质量为14kg,水深0.2 m。求:(g=10N/kg)
(1)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强;
(2)鱼缸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23.如图所示,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1×10-2米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2×10-1米,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求:
物体 密度 体积
A ρ 3V
B 3ρ V
(1)水的质量m水。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3)现有A、B两物体,它们的密度、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当把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时(水不溢出),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 p水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的增加量 p桌的比值之差。(用字母表示)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D
6.C
7.AB
8.D
9.B
10.B
11. 连通器 茶壶
12. U型管 高度差 重力 流动性
13. 1:2 1:1
14. 等于 小于
15. 变大 不变 变小
16. 小于 240
17. 1 9.8
18. 152.4 52.4 262
19. 小 控制变量 高度差 丙 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相同
20.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B > 错误;将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的水中,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1和探头到水面的距离H,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所在的位置,使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仍为H,用刻度尺测量探头到烧杯底部的距离L2,读出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
结论的分析过程:分析数据,若L1≠ L2,h1=h2.则说明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无关.
若L1≠ L2,h1≠h2.则说明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21.(1)2000Pa ;(2)40N ;(3)140N ;(4)7000Pa
22.(1)2×103Pa;(2)4000Pa
23.(1)2kg;(2)1960Pa;(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