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30 07:3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公安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它是世界上最辉煌的文明,由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众多文明组成,世界最早的城市、文字、金属冶炼技术、法典、六十进位制都出现于这里”。它是
A. 古代西亚文明 B. 古代埃及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古代希腊文明
2. 有学者认为:“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雅典民主制具有其独特性 B. 雅典民主制有其内在弊端
C. 雅典的文化成果繁荣昌盛 D. 雅典民主制存在时期短暂
3. 1565年,伊凡四世将国家领土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特辖区,主要是俄国心脏地带的领土组成,由沙皇任命的特辖军统治;一为普通区,主要为边远落后地区,归贵族领主管理,许多大贵族被从特辖区赶到了普通区。这一做法
A. 维护了国家安全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稳定了地方秩序 D. 保障了人民权益
4.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A.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 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C. 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 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5.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属于古代美洲文明的是( )
①玛雅文明 ②阿兹特克文明 ③印加文明 ④阿拉伯文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下列关于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B. 葡萄牙在拉美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
C. 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实行总督制度 D. 通过黑奴贸易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7. 1500年至1850年间,欧洲、非洲等地向美洲地区移民近2000万人,其中非洲移民约为欧洲移民的4-5倍。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 欧洲对美洲的探险与征服 B. 传染病造成美洲原住民的大量死亡
C. 罪恶“三角贸易”的推动 D. 族群混合使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8. 一位奥斯曼帝国的官员在1625年记载,“以前,印度/信德和中国的货物通常都是先运到苏伊士,再由穆斯林转运到世界各地。但现在这些货物却被装上了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船只,再从那里转往世界各地。欧洲人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运往伊斯坦布尔和其他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国家的黄金和白银变得越来越少。"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 B. 欧洲人对贵金属的狂热追求
C. 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 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商路
9. 16世纪,“财富历史性地集中到西班牙一边”,以致有人说“哪个国家同西班牙人做买卖越多,哪个国家的白银就越多”。这一现象足以说明
A. 西班牙贸易引发了价格革命 B.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C. 西班牙的财富没有转化资本 D. 西班牙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10.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 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B. 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地位
C. 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D. 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
11. 在孟德斯鸠看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行政权从属于立法权,行政权是不专制了,但是如果议会至上,那么议会也会形成专制。基于此,孟德斯鸠
A. 完善分权制衡理论 B. 坚持社会契约至上
C. 强调天赋人权原则 D. 认同人民主权观念
12.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由此可知《民法典》
A. 旨在打击王党复辟维护共和体制 B. 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
C. 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 D. 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
13. 19世纪中期,浓烟滚滚的“轨道怪物”将欧洲各主要路程的距离都“缩短”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大加快了人类的旅行速度。这主要是由于
A.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 B. 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C. 电动机的发明 D. 发电机的推广
14. 18世纪末,俄国生铁产量和英国相等。但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同期,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德国由1万公里。……俄国出口的是农产品,进口的是工业品,它已经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导致当时俄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 农奴制的阻碍 B. 工业基础薄弱
C. 沙皇闭关锁国 D. 未进行工业革命
15. 空想社会主义者发布各种“灵丹妙药”来解救工人,并把希望寄托在有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身上,希望统治者接受他们设计的未来社会蓝图,把解放和幸福恩赐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这说明他们
A. 忽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B. 主张资产阶级主动让渡政权
C. 为工人解放提出了正确办法 D. 已经实现了美好的社会蓝图
16. 《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已有二百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多个版本,发行量达几千万册,是全世界传播时间最长、流传领域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的政治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这种恒久的生命力源自于
A. 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政治智慧 B.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 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衰落 D. 其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欧洲知识界的一个思想特征是,对于人认识自身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具有自信。许多人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时代,这就是说,人凭着健全的常识来观察世界,而后才做结论。许多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日益不再接受那些不根据经验观测就宣布为真理的思想。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欧洲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产生的影响。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认识。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文明的基础,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现在这个世界。……既然许多欧洲国家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站到了走向现代的起跑线上,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 年代 内容 国别
电力 1866年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德国
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八九十年代 电灯、电车、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交通工具 七八十年代 汽油内燃机 德国
80年代 本茨制成汽车 德国
90年代 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德国
1903年 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
通讯手段 40年代 有线电报开发成功 美国
70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美国
90年代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工业 1867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80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出卤、苯、人造染料
材料三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社会面貌变化之大,可谓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缭乱。……当然,工业文明实现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还带来人类在民族、国家、社会关系以及精神和思想领域的全方位巨变。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统治下的“恶性循环”的社会。利己主义支配着所有的人,以致整个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都把自私自利作为一切打算的基础,因而在文明制度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对立的,每个人都以损人利己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文明社会的一切罪行和灾难的直接渊源和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的商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制度,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阶级融合为其要素的。
——摘自徐觉哉《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观》
材料三 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这种不平衡加强了,这主要表现为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往往以跳跃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与帝国主义各国实际力量的这种新变化情况相反,各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场和势力范围,却是按照旧的力量划分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关系上的分化、改组和重新组合,结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
——摘自刘明翰 海恩忠《世界史简编》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机器”,从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角度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傅立叶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设想之所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根据“由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众多文明组成”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都是出现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所以它是古代西亚文明,A项正确;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众多文明都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印度以及希腊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 【答案】A
【解析】材料“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独特性,并不具备普遍性,因此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A。
3.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分析可知,心脏地带由沙皇任命的特辖军统治,即受沙皇直接管理;边远地区由贵族领主管理,而边远地区较为落后,无法对特辖区(即中央)构成威胁。可见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选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俄国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以及地方秩序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无法得出伊凡四世的做法维护了国家安全、稳定了地方秩序,A、C选项错误;特辖区由沙皇直接管理,普通区由贵族管理,无法体现人民的权益得到保障,D选项错误。
4.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归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日本人给日本带回了中国的先进文明,促进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出现,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故选D项;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和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是在明治维新以后,故排除AC项;这些日本人促进了日本社会的改革,而非初步统一,排除B项。故选D。
5. 【答案】A
【解析】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都是美洲文明,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阿拉伯文明位于阿拉伯地区,不属于美洲文明,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6.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故B符合题意;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故A不符合题意;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总督由国王任命,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葡萄牙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由国王派遣大臣到巴西代表国王管理当地事务。故C不符合题意;西方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故D不符合题意。
7. 【答案】D
【解析】族群混合不是非洲移民占比较高的原因,而是结果,D符合题意;欧洲对美洲的探险与征服、原住民的大量死亡以及“三角贸易”导致大量非洲人口流入都是美洲移民数量上升的原因,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8. 【答案】A
【解析】材料揭示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即欧洲商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世界商业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传统的在东西方商路转运中大赚其利的伊斯兰国家商业衰落,西欧国家崛起,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商业贸易的影响,而非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排除BD项;工业革命推动统一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故选A项。
9. 【答案】C
【解析】“财富历史性地集中到西班牙一边”说明随着殖民掠夺,白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西班牙; “哪个国家同西班牙人做买卖越多,哪个国家白银就越多”说明西班牙的白银没能转化为发展工业的资本,而是用于购买他国消费品,故C项正确;价格革命是贵金属输入的结果,而不是贸易的结果,排除A项:贸易中心转移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B 错误;材料未涉及西班牙在欧洲贸易中的地位,排除D项。
10.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当时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是在借助于宗教形式来表现人文主义,故C正确;A说法太过绝对,排除;B错在“开始”,排除;文艺复兴宣传的是资产阶级思想,并不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
11. 【答案】A
【解析】孟德斯鸠认为权力容易遭到滥用,因此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因此他完善了分权制衡理论,A项正确;孟德斯鸠坚持分权制衡,并非坚持社会契约至上和天赋人权,更不是认同人民主权,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国民法典》,以国家意志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其实质是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B项正确;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民法典》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共和体制,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民法典》要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C项错误;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与“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符,D项错误。
13.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期,浓烟滚滚的“轨道怪物”、 距离都“缩短”、 加快了人类的旅行速度等信息可知,这是英国人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B项正确;珍妮纺纱机是纺织行业的变革,与将欧洲各主要路程的距离都“缩短”无关,A项错误;电动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动力变革,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发电机的推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影响,D项错误。
14.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和英国相等。但到19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同期,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德国有1万公里。”可知,经过彼得一世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19世纪中期,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使俄国在经济上严重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A项正确;工业基础薄弱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沙皇闭关锁国与俄国史实不符,排除C项;未进行工业革命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建立未来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身上,幻想资产阶级把解放和幸福“恩赐”给无产阶级和人类,说明他们无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A项正确;主张资产阶级主动让渡政权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只希望资产阶级“把解放和幸福恩赐于无产阶级和人类”不符,B项错误;为工人解放提出正确办法的是马克思,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C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描绘并未实现美好的社会蓝图,D项错误。
16.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自于其理论的科学性,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D项正确;个人的努力显然不是根源所在,排除A;B项与史实不符,社会主义运动也有曲折;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可排除。
二、非选择题
17. 【答案】(1)事件:文艺复兴。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意大利,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具有人才和地理优势等。
(2)核心:因信称义。意义:否定了教皇和教会权威,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3)主要思想:理性或理性主义。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③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真实,冲破了教会的说教。
【解析】(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所说的中世纪人类意识上的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指的是文艺复兴。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可知,文艺复兴最先发生在意大利的原因主要有,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在意大利,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具有人才和地理优势等。
(2)核心:根据材料二中“(马丁·路德)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意义:根据材料二中“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3)主要思想:根据材料三中“对于人认识自身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具有自信”“许多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日益不再接受那些不根据经验观测就宣布为真理的思想”可知,17、18世纪欧洲盛行的主要思想是理性或理性主义。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和科学等方面分析可知,欧洲知识界“愈来愈具有自信”的原因主要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冲破了教会的说教,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真实。
18. 【答案】(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3)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解析】(1)根据材料“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并结合所学得出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错位:根据材料“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并结合所学得出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影响:结合所学德意志的发展历程得出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19. 【答案】(1)光荣革命后,政局稳定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或圈地运动),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提供资本、原料和海外市场;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等。
(2)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近代科学理论为指导;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开始于重工业,以电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汽车、石油化工等;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生产力出现了大发展,使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或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建立了工厂制;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工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
【解析】(1)根据所学可从英国的政治制度、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技术的积累、圈地运动的影响等方面概括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2)根据表格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近代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表格中的国家分布可得出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从行业的角度可以看出,开始于重工业,以电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从内容可以看出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汽车、石油化工等;再根据所学可得出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根据材料三“到19世纪中期”可得出生产力出现了大发展,使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或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根据材料三“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得出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建立了工厂制;根据材料三“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得出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三“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可得出工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
20. 【答案】(1)机器:“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任举两个)
影响:生活方式变化:工业化城市兴起(答“城市兴起”也可);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任答3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自然环境变化: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2)主张: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或答“批判利己主义盛行现象”);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原因: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解析】(1)机器:根据材料“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得出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机器”是“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影响:根据材料“工业文明实现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得出生活方式变化:工业化城市兴起;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增多。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得出自然环境变化: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2)主张:根据材料“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统治下的‘恶性循环’的社会”得出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根据材料“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对立的,每个人都以损人利己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得出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根据材料“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制度,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阶级融合为其要素的”得出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原因:结合所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得出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