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30 07:3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世界古代文明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②古印度的主要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是莎草纸
③古印度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④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由阿拉马字母演化而来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印度与中国相距不远,从遥远的古代起,这两地的居民就有些断断续续的接触,也有一些文化上的交流。但这两地的文化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B.民族习俗的差异
C.宗教信仰和文字的不同 D.交通工具的限制
3.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阿拉伯和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中国瓷器、中国茶叶、中国丝绸、中国绘画、中国算盘,也通过不同渠道,在欧洲广为流传。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意大利人 B.阿拉伯人
C.中国商人 D.奥斯曼帝国商人
4.西欧庄园法庭档案记录这样一些事;下列诸人(自由农和农奴)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这反映了( )
A.庄园上地由领主直接经营 B.庄园拥有独立的司法权
C.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D.非自由农不受法律保护
5.1077年1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冒若漫天风雪爬山,来到阿尔卑斯山的卡诺莎城堡,赤脚在雪地里跪3天3夜,才得到格里高利七世的谅解,史称“卡诺莎之辱”;但是在三百年后,在1305到1378年这段时间中,曾经长期居住在意大利的教皇都居住在法国阿维农,受控于法国国王。史称“阿维农之囚”。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理性主义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宗教改革的推动 D.王权力量日益增强
6.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遣唐使口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引进中国先进的政治制度
C.幕府掌握国家实权 D.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7.阿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阿拉伯帝国的君主们将图书馆当做翻译馆、城市的标志建筑,甚至是社会名流的驻跸地和外交场所来看待。这说明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起到的作用是
A.吸收融合,兼收并蓄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全盘学习外来文化 D.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强盛
8.据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领队的考古工作队曾对肯尼亚沿海地区经过正式考古发掘和调查,共整理了37处古代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充分显示出元末到明初这一阶段,中国瓷器大规模运抵肯尼亚,品类上以龙泉窑为主。这说明( )
A.瓷器受到非洲人喜爱 B.中非交往史源远流长
C.丝绸在非洲较少发现 D.元末以后中非交往增多
9.玛雅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远在公元前1500年,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创造出举世闻名的玛雅文明,被后人称誉为“美洲的希腊”。这主要因为玛雅文明( )
A.与希腊文明有相同的文化 B.与希腊文明有相似的地位
C.最早被希腊人发现 D.与希腊文明一样工商业发达
10.新航路开辟以后,由于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造成下列哪个人类文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
A.东方文明 B.印第安文明 C.玛雅文明 D.埃及文明
11.据研究,自1571年,直通中国的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的20年间,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这一贸易路线流通的诸多商品中最重要的是来自中国的生丝、丝织品和来自美洲的白银,因此被称为“丝一银贸易”。这一贸易()
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适应了殖民扩张的发展需求
C.确立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中心地位 D.奠定了英国殖民霸主的地位
12.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财富源源不断流入西班牙,西班牙因此被誉为欧洲的“黄金漏斗”。但是社会上人们却普遍忽视商人和手工业者,有成就的商人或手工业者的志向大都是获取财产,购买爵位,跻身社会上层。这一现象( )
A.促使王室继续支持海外探险 B.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C.不利于西班牙发展经济 D.导致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1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殖民者)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该现象( )
A.促进非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 B.加快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催生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D.标志着西方殖民体系的建立
14.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牛顿是最伟大的人,因为“他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们”。据此可知,牛顿的“真理的力量”( )
A.倡导人的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B.蕴含朴素唯物主义的内涵
C.体现文艺复兴时代对人的认识 D.引发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15.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某一事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一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16.1649年,查理一世接受审判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君权神授学说动摇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C.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 D.受到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影响
17.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时,华盛顿曾称“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大陆会议没有实质性的征税权,所以其财政依赖于各州的分摊。同时,国会对于各州之间的关税也无权介入。甚至有些州经常不派议员参加中央会议,因此国会经常因为表决人数不足而被迫休会。这说明当时美国( )
A.中央政府软弱,权威尚未构建 B.各州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C.分权制衡原则无法贯彻 D.地方对中央决策缺乏认同
18.1789年,塞缪尔·斯莱特仿制英国的水力纺纱机成功,并在罗得岛建立了美国第一家水力纺纱厂。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已经跃居世界首位。这说明( )
A.英国的工业水平发展停滞 B.垄断组织出现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
C.工业革命已经扩展到美国 D.美国纺织业居于世界首位
19.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占全国人口的52%,而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到65.2%,1890年又上升到74.9%,1910年更达78.9%,从而成为高度城市化的国家。此时英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
20.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马克思认为他们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社会主义”。马克思的说法主要是基于空想社会主义者( )
A.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反对开展暴力斗争
C.没有进行社会实践 D.提不出合理的社会改造方案
21.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材料表明巴黎公社()
A.受到马克思的领导 B.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22.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以上的商品出口到了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30%,但是对美洲的出口则增长到58%左右。材料说明( )
A.英国贸易的发展依赖美洲 B.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C.英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逐步恶化 D.殖民地对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3.从19世纪上半叶起,英国棉纺织业严重依赖于美国的原棉产出。1861-1865年美国内战期间,欧洲爆发严重“棉荒”,原棉价格暴涨,欧洲列强试图寻找能够替代美国的原棉供应地,纷纷将目光投向非洲,在塞内加尔、冈比亚、塞拉利昂、黄金海岸、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推广面向出口的棉花生产。此后,非洲棉花产量增加并大多出口到国际市场。据此推知( )
A.非洲已全部被纳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之中
B.棉纺织工业逐渐成为英国的主要工业部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非洲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以工人运动的形式出现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斗争都取得了伟大胜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康天意《文明的狂飘疾进时代》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
——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局限性。(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中认为宗教改革“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的主要理由。(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着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根据材料,提炼出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明理由。(12分)(要求:同意或不同意这种看法均可,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具体,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一个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岛国,一个人口不过数千万,国土面积和资源甚为有限的绅士之邦,却在种种机缘汇聚之下率先迈入现代文明的大门,执工业经济之牛耳,成为现代世界的开路人。
——张磊《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哈巴库克、[英]博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坐汽船浏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新课标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析英国能够“率先迈入现代文明的大门”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且说出(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8分)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能够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4分)
环际大联考
“逐梦计划”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B C D D A B B B B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A A A C C D C D D A
1.【答案】C
【解析】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故①正确:尼罗河的特产纸莎草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门物资,故②错误;古印度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故③正确:腓尼基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答案】
【解析】“两地的居民就有一些断断续续的接触,也有一些文化上的交流。但这两地的文化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两地独立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是生产力水平低,由于交通等条件的制约,交流不便,故选A项:民族习俗的差异影响文化的交流,这是两地文化独立发展起来的具体原因,根本的因素是生产力水平低,排除B项;宗教信仰和文字的不同影响两地的文化交流,这是具体原因,根本的因素是生产力水平低,排除C项;交通工具的限制是影响两地文化交流的具体原因,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古代中国对外交往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到达中亚、西亚地区,再由阿拉伯人经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阿拉伯人是传播四大发明和中国物产到欧洲的桥梁,故B项正确;由于交通工具和地理因素的限制,欧洲人到达古代中国很艰难,并不是促进两地物种传播的主要途径,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商人的活动很少能到达欧洲,故C项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控制的是地中海东西方贸易商路,不利于中国与欧洲往来,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世纪欧洲,自由农和农奴无权享用牧场却仍在内放牧,庄园法庭审理此案,说明庄园法庭维护领主利益,故选C项;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领土并非直接经营,排除A项;庄园法庭主要中理庄园内部的案件,并不是拥有独立的司法权,教会也享有司法权,排除B项;非自由农也受到庄园法庭的保护,材料反映的是自由农与农奴未经领主同意而在牧场内放牧,这侵犯了领主的利益,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由卜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出教权的下降与干权的上升,故选D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出现于17和18世纪,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15世纪,但材料反映出王权加强,教权衰落,这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无关,排除B项;宗教改革的时间为16世纪,排除C项。
6.【答案】D
【解析】据材料“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可知,大化改新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向,故选D项;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引进中国先进的政治制度是日本大化改新的条件,不是其实质性变化,排除B项:12世纪末,武上集团的首领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C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图书馆,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得以保存,这正是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起到了兼收并器的作用,故选A项.BCD违背了史实,排除。
8.【答案】B
【解析】材料“共整理了37处古代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可知中国古代曾经有船队抵达东非海岸,这是中非交往史源远流长的证明,故选B项:材料仅可知中国古瓷器大规模运抵肯尼亚,因而无法得知瓷器在非洲的受欢迎程度,排除A项:不能就此得出丝绸在非洲较少发现,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木代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主要对外贸易路线,但明清之后实行海禁政策,对外交往整体减少,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古代美洲的玛雅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社会发展水平很高,而古希腊文明被普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双方地位相似但是内容并不相同,因此选B,排除A项。玛雅文明的发现是通过大量考古发现以及考古遗址:而判断出来的,排除C项,玛雅文明是农耕经济,因此排除D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对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屠杀大批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故选B项:东方文明和埃及文明虽然在近代都受到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但是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仍然保存着自己的文明,故BD两项不能选择,而玛雅文明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其毁灭至今是个未解之谜,因此C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这一贸易路线流通的诸多商品中最重要的是来自中国的生丝、丝织品和来自美洲的白银”可知,这一贸易有利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故选B项;据所学,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A项;据所学,明清时期中国推行初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并非世界贸易中心,排除C项;据所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主导者是西班牙,排除D项。
12.【答案】C
【解析】由“有成就的商人或手工业者的志向大都是获取财产,购买爵位,跻身社会上层”可得,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的封建社会阶层意识并没有改变,这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故选C项;上述现象源于西班牙封建制度的根深蒂固.而不是王室支持海外探险,排除A项:题于提到的是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后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加剧且封建阶层意识并没有改变,而没有关于商业革命的信息,所以没法体现引发欧洲的商业革命,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欧洲价格革命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及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进行三角贸易,三角贸易推动资本原始积累,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选B项: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阻碍非洲生产力发展,而非促进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三角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依所学,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三角贸易推动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依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据材料“他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武力奴役我们”可知,牛顿倡导依靠理性把握世界,即依靠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故选A项;朴素唯物主义力图从具体实物中寻找万物的本原,与材料中强调理性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强调追求现世幸福,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而材料中的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C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科学革命”,而材料中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可以得知符合文艺复兴,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所以选择A项;排除BC项,工业革命与材料中题意描述不相一致,故排除D项。
16.【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看,查理一世的辩护充满着君权神授的学说,但是法官的说法却是动摇这种学说,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后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才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1649年英国君主立宪制还没有确立,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时间是1649年,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时间不相符合,排除D项。
1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邦联体制下,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而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等,与题意相合,故选A项;题干提及的是地方权力很大,不服从中央,而不仅仅有自治权而已,排除B项;分权制衡原则在1787年宪法颁布后,排除C项:“缺乏认同”不合史实,应为“较少服从”,排除D项。
18.【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1789年美国仿照英国的水力纺纱机成功,并在罗得岛建立了美国第一家水力纺纱厂,即工业革命已经扩展到美国,故选C项;材料强调工业革命在美国的状况,不涉及英国的工业水平如何,排除A项;垄断组织是指为获取高额利润,由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跃居世界首位,而不单单是纺织业,排除D项。
19.【答案】C
【解析】由材料“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占全国人扫的52%,而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到65.2%,1890年又上升到74.9%,1910年更达78.9%,从而成为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可知,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城市的兴起,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故选C项;资产阶级革命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排除A项;殖民扩张与英国本土的城市发展没有必然关联,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开始于15世纪,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及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进行三角贸易,三角贸易推动资本原始积累,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选B项: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阻碍非洲生产力发展,而非促进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三角贸易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依所学,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三角贸易推动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依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据材料“他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武力奴役我们”可知,牛顿倡导依靠理性把握世界,即依靠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故选A项;朴素唯物主义力图从具体实物中寻找万物的本原,与材料中强调理性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强调追求现世幸福,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而材料中的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C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科学革命”,而材料中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可以得知符合文艺复兴,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所以选择A项;排除BC项,工业革命与材料中题意描述不相一致,故排除D项。
16.【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看,查理一世的辩护充满着君权神授的学说,但是法官的说法却是动摇这种学说,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后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才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1649年英国君主立宪制还没有确立,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时间是1649年,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时间不相符合,排除D项。
1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邦联体制下,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而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等,与题意相合,故选A项;题干提及的是地方权力很大,不服从中央,而不仅仅有自治权而已,排除B项;分权制衡原则在1787年宪法颁布后,排除C项:“缺乏认同”不合史实,应为“较少服从”,排除D项。
18.【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1789年美国仿照英国的水力纺纱机成功,并在罗得岛建立了美国第一家水力纺纱厂,即工业革命已经扩展到美国,故选C项;材料强调工业革命在美国的状况,不涉及英国的工业水平如何,排除A项;垄断组织是指为获取高额利润,由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跃居世界首位,而不单单是纺织业,排除D项。
19.【答案】C
【解析】由材料“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占全国人扫的52%,而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到65.2%,1890年又上升到74.9%,1910年更达78.9%,从而成为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可知,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城市的兴起,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故选C项;资产阶级革命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排除A项;殖民扩张与英国本土的城市发展没有必然关联,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开始于15世纪,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20.【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包括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他们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但并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因此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故选D项:在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以法国人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无情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排除A项;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抱有幻想,因此反对暴力斗争,但马克思的论断是基于无法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有效途径,排除B项:欧文创建了“新和谐公社”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但最终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失败,因此缺乏实践意识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21.【答案】C
【解析】“通过人民自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意味着工人阶级已经走向统治地位,即开始了无产阶级专政,故选C项;无法判断其决策方式,排除B项;巴黎公社没有接受马克思的领导,排除A项;根据所学,巴黎公社并小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只能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排除D项。
2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把北美这块殖民地作为了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使得英国对美洲贸易迅速增长,也就说明了北美这个殖民地对英国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故选D,英国把北美这块殖民地是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顺销市场,并非依赖,因此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工业革命,因此排除B项,英国与欧洲各国贸易比重下降而非关系恶化,故排除C项。
2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列强试图寻找能够替代美国的原棉供应地,纷纷将目光投向非洲”可知非洲部分地区的棉花生产沦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这样严重阻碍了非洲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在塞内加尔、冈比亚、塞拉利昂、黄金海岸、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部分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排除A项;20世纪初的英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工业逐渐取代了轻工业成为工业结构的主导,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山界各地区相对孤立的状态,使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排除C项。
24.【答案】A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包括辛亥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等,此时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所以此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故选A项:一战之后随着各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才登上历史舞台,比如中国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无产阶级才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辛亥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多是本国资产阶级领导,排除B项;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但是没解决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直到二战后才争取到印度独立,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25.(20分)
(1)思想主张: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6分,三点即可)局限性: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4分)
(2)理由:思想上,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济上,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政治上,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独裁,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6分)
(3)思想主张:卢梭主张社会契约;主张主权在民;主张直接民主制;人类不平等根源是财产的私有。(4分,两点即可)
26.(12分)
示例:(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回答同意和不同意均可以,只要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均可以)
观点:地理环境影响非洲历史的发展。我同意作者的观点。
说明:非洲三面都有自然屏障,撒哈拉沙漠和尼罗河上游的巨大沼泽地,以及西非和东非平直的海岸线,使得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相互影响更明显,并且西非与北非之间仍有活跃的贸易,相比较美洲被知晓、被开发要晚得多。美洲东部的海岸线有良好的港口,又多是平原地带,比较有利于殖民者入侵,因此美洲早在16-17世纪已经基本殖民化,而非洲直到欧洲人完成工业革命,在武力和技术上都拥有更大优势而且足以克服自然造成的阻碍时,才最终被基本瓜分完毕。
综上所述:非洲文明虽然是世界上最早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但是受到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限制,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封闭,且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
27.(20分)
(1)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经济条件: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对外方面: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海外市场。
科技方面:英国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17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8分)
(2)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2分)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在轻工业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发明多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成为真正的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扩展到其他欧美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8分)
(3)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