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B A D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B C A
1.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农业是古代文明产生的物质基础,剩余产品的出现促进了阶级
的分化与国家政治制度的问世,故 D项符合题意。A项的表述材料主旨不符,可排除;B、C项说法有道理,
但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2.C【解析】根据材料中“要将眼光投向希腊以外的世界,要重视东方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他还对史料采
取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与批判态度,并把记载史实和加以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得出 C项符合题意。A项表
述过于绝对化,有些史料比较单一,但确实是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亦可信,故排除 A项。B项说法从材料中
无法得出,也不符合史实。历史研究必然会带有主观性因素,故 D项说法错误。
3.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希腊人的雕刻艺术受古埃及雕刻艺术影响”和“在面部表情上抛弃了古埃及雕
塑的肃穆之风”分析可知:人类早期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互鉴,故 D项正确。“完全模仿”
说法错误,故 A项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可排除;“文化相同”说法不符合史实,可排除 C项。
4. B【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古代中国的丝绸曾引得古罗马贵族重金购买,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已远销到欧洲,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显示罗马政府与中国汉朝的官方联系,也没有体现
罗马政府支持罗马商人贸易等信息,故 A、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表明部分罗马贵族想以重金购买丝绸,但
不能说明中国丝绸受到欧洲贵族“普遍喜爱”,故 D项错误。
5. 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国王将土地分给他的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但高一层的封建主只能
对他的直接受封人发号施令”可知,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体现了上下等级隶属关系,故选 B项。A、C、D三
项从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故均可排除。
6. A【解析】根据材料中“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
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等”信息可知,阿克苏姆帝国
对外贸易比较兴盛,故 A 项正确。阿克苏姆帝国对外输出主要是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等,
这不能体现出手工业技术先进,排除 B 项;材料中提及阿克苏姆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立国,但不能据此得出
就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 C 项;材料中明显涉及阿克苏姆帝国对外贸易,这和 D 项“自给自足”的说法
相悖,排除 D 项。
7. 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加帝国重视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故 D 项符合题
意。A、B 项从材料本身无法反映,故排除。C 项说法脱离材料主旨,因为材料仅仅是说神社与宗教并存发
展,无法说明印加帝国以宗教管理国家,故排除 C项。
8. C【解析】材料信息说明,西欧在 17世纪之前,来自外地的香料和糖较为稀少,可推知价格肯定高,故
只有高贵的人才可以使用,但 17 世纪中期到 18 世纪后,普通人也可以使用香料和糖,故可推知这一变化
主要得益于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与世界各地建立起初步联系,故选 C项。A、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可排除。
B项说法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来,因为材料信息没有说明西欧的香料和糖主要来自东方,故排除 B项。
9. A【解析】从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出,英国、法国及荷兰等国先后成立的这些商业垄断公司属于
早期殖民扩张的机构,它们通过垄断贸易、建立和管理殖民地等方式掠夺财富,加快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故选 A项。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以后,故 B项不符合材料时间,可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第1页(共 3页)
可排除。“欧亚直接贸易的兴起”应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故 D项错误。
10. A【解析】文艺复兴至 16 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和发展、新航路开辟、
宗教改革兴起的时期,意大利长期居于东西方商路的中心,经济一度繁荣,新航路开辟使意大利失去世界
贸易中心位置而落后于西欧其它国家,但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却推动意大利掀起文艺复兴
运动并持续深入发展,出现了文化繁荣局面,故 A项正确。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是英国,到 17 世纪荷兰
才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故 B项错误;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在 17世纪后期,故 C项错误;德意志
宗教改革后,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但不是完全信仰新教的国家,故 D项错误。
11. 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
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统治者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比较四个选项的表述,只有 D 项符合题意。
12. C【解析】从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看出,英国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实际上对首相负责,首相又
通过议会多数党领袖的地位逐渐控制议会的表决等,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故 C 项符合题意。根据
图表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不是国王,故 A、B 项错误。在英
国君主立宪制下,首相要对议会负责,故 D 项错误。
13. 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国家权力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从材料信息可看出美
国参议院对于总统外交权力有一定制约,如“总统经咨询参议院并取得其同意后,可任命大使与其他外交
官员”“总统签订与其他国家的条约需参议院批准”,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三权分立”,
故 A 项可排除。C 项说法绝对化,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排除。D 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排除。
14. C【解析】图表信息时间跨度为“1500—1800 年”,再从表格数据分析可看出这一时期,三个国家的城
市人口与乡村非农业都呈现增长趋势,且英国与德意志增加幅度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推知,这与工
业革命的开展密切相关,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说法从图表信息都无法反映,故均可排除。
15. A【解析】“新和谐公社”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的空想,《共产党宣言》出版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
试,整个表格即是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故选 A项;巴黎公社革命不能代表所有欧洲国
家革命,也无法说明欧洲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排除 B、D项;“欧文在美国建设‘新和谐公社’属于空想
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排除 C项。
16.(14 分)
(1)特点: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导的东亚文化圈;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4分)
(2)同: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政治上都进行了改革,推行中央集权制度;都经历了长期的分
裂割据时期等。(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异:日本经历了较长的幕府统治时期,武士阶层地位突出;新罗最终统一期鲜半岛,并建立起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17.(14 分)
(1)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化;争取自由和法治;在斗争中形成了新的市民文化。
(6分,任答 3点即可)
(2)积极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推动市民阶层的兴起和扩大;削弱封建主
的势力,促使西欧封建主义走向瓦解;有利于近代市民阶层形成自由、平等和法治等新精神;推动文化教
育的发展;为西欧思想解放运动准备了条件;有利于欧洲社会的转型。(8分,任答 4点即可,其它言之有
理亦可)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第2页(共 3页)
18.(12 分)
【答案示例】
论题:近代不同政体的建立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结合(2分)
论述: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再到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
政体,适应了不同时期民主制度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呈现出不同形
式,如英国开创了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德国、日本则通过统一战争或改革建立起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综上所述,适合国情的政体形式才是最好
的,文明具有多样性,建立何种政体要根据自己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但世界政治走向民主化是时代
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的进步。(10 分,其它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说明:示例仅是一种答案,考生可从材料局部或整体任意提出论题,结合有关史实进行论述皆可,
凡是言之有理亦可酌情赋分)
19.(15 分)
(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广阔
的海外市场扩大了市场需求;手工工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农业技术改革和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
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市场化程度;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原料等。(8分,任答 4点即
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认识:殖民地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后,逐渐并被改造为依赖国际分工的单一经济;殖民
地区经济发展的自主进程被打断,这些地区的经济对宗主国形成依赖性;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不是简单
的国际分工和商品流动,而资本主义列强主导下的世界市场;殖民地经济大多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
庸,这体现出西方殖民霸权的特点。(7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第3页(共 3页)2021一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前11课(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农业诞生后,人类在稳定的农业与畜牧业生产中获得了有保障的生活资料来源,社会分工与产品交换
也相继出现。随着剩余产品的不断积累,社会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压迫的出现,进而
导致了国家政治制度的问世。材料旨在说明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农业和畜牧业是重要的生产部门
C,阶级和国家制度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2.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提出要将眼光投向希腊以外的世界,要重视东方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他还对
史料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与批判态度,并把记载史实和加以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下列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
A.治史视野广阔才能得到可信史料
B.希罗多德是史学研究的开创者
C.史学研究需要史料与视野的结合
D.历史研究必须清除主观性因素
3.在希腊古风时期,希腊人的雕刻艺术受古埃及雕刻艺术影响。雕刻的人物通常按照中轴对称的理念
进行人物雕刻,但在面部表情上抛弃了古埃及雕塑的肃穆之风,所有雕像人物的面部表情生动、嘴角
微微上翘,面带微笑(见下图)。这反映出
A.古希腊雕刻完全模仿古埃及
B.古代世界雕刻艺术发展缓慢
C.古希腊与古埃及的文化相同
D.早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互鉴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4,据史料记载,古罗马的凯撒大帝曾经身穿中国丝绸制作的长袍去剧场看戏,引得在场的罗马贵族们羡
慕不已,于是,他们不惜重金去购买丝绸。这一记载可用来说明
A.中国汉朝与罗马有了官方交往
B.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经济交流
C.罗马商人贸易得到政府的支持
D.中国丝绸受欧洲贵族普遍喜爱
5.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国王将土地分给他的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土地分封可逐级分下去,
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但高一层的封建主只能对他的直接受封人发号施令。
材料表明,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
A,以封建庄园经济为基础
B.具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C.导致国王形成集权统治
D.建立在契约精神基础上
6.4世纪中叶,阿克苏姆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立国,在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
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
等。这反映出该国
A.对外贸易较为兴盛
B.手工业技术先进
C.成为政教合一国家
D.经济上自给自足
7,在印加帝国有许多地方神社,它们允许与国家宗教并存,其中几个神社极其古朴,还有儿个神社,如在
帕查卡马克的天启神社,因其神渝而更加引人注目。从库斯科周围的山地到神庙建筑之间错落着许
多依山傍水的地方神社。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印加帝国
A.建立了君主专制
B.实行中央集权
C.以宗教管理国家
D.重视神权统治
8.17世纪之前,在西欧只有高贵的人才能享用香料和糖:到17世纪中期,香料在精英的食谱上不再流
行;18世纪普通人也可以在茶水中添加糖来改善胃口。据此可推知,这一变化得益于西欧
A,自由平等思想传播
B.对东方贸易的扩大
C.初步建立全球联系
D.生活习俗发生变化
9.英国从1553年到1680年间,组织了49个商业垄断公司,比较著名的有“利凡特公司”“东印度公司”
等;法国从1599年到1789年至少建立了75个商业垄断公司:荷兰最著名的垄断公司是1602年成立
的“东印度公司”,它不但垄断东印度的贸易,而且统治印度尼西亚和其他荷属殖民地。据此可推知,
这些商业垄断公司的成立
A.加快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拉开近代黑奴贸易的序幕
D.推动了欧亚直接贸易的兴起
10.《世界大历史:文艺复兴至16世纪》是“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的第一本,时间跨度包括文艺复兴至
16世纪末期(1300~1588),该书出版后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内容有可能
出现在该书中并表述正确的是
A.意大利在经济衰落的同时迎来文化的繁荣
B.荷兰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最发达国家
C.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具有渐进变革的特点
D.宗教改革使德国成为完全信仰新教的国家
11.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再论公民政府》为“光荣革命”作出理性辩解,认为政府是一种信托,如果
政府不能为它的人民提供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和自由的保障,这种信托就可以撒回。由此可见,洛克
主张
A.自由平等
B.分权与制衡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论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