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州区高一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表为古代主要文明的统计情况表。从所在区域角度看,可知古代文明()
文明名称 中国 古印度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希腊
所在区域 黄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爱琴海地区
A.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B.交融性特征很显著
C.大河文明特征突出 D.呈多元一体的趋势
2.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3个季节,第一个季节叫阿赫特,意为“泛滥”,又称泛滥季;第二个季节叫佩雷特,意即河水退却,也称播种季,第三个季节叫夏矛,是“无水”季节,也叫收获季。这种划分反映古埃及文明()
A.数学方面的成就突出 B.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C.天文历法的高度发达 D.农耕技术水平的高超
3.右图为古代希腊和埃及的雕刻。左边的人物是公元前7--前6世纪的希腊雕刻,右边人物为古埃及公元前3千纪后期雕刻。两者在发式、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这组雕像可以用于研究()
A.横向文明间的相互更替 B.纵向文明间的传承借鉴
C.不同区域文明的独立性 D.人类早期文明的分散性
4.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
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这说明大流士一世(
A.宣扬君权神授 B.实行依法治国C.实行专制制 D.积极对外扩
5.“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是封臣表示效忠的一段誓词,这情景应出现于()
A.中世纪的欧洲. B.古代印度河流域 C.封建社会的中国 D古代两河流域
6.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以下关于三大教的表述错误的()
A佛教--产生于印度 B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
C.基督教--奥斯曼帝国国教 D.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
7.公元7世纪中叶,日本效仿唐朝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此次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幕府统治
8.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1161年-1216年)曾说“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这表明()
A.基督教的人性束缚 B.教权对王权的控制
C.教会等级制度森严 D.宗教戒规戒律严酷
9.伊凡四世改革中,将全国土地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夺权工具。“特辖区”的建立与土地的分封()
A.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B.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C.容易导致地方的割据 D.助推基辅罗斯的强大
10.“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的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的民族”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阿拉伯 D.古代罗马
11.在古代非洲,有一个由迁徙的班图人所建,并在隔绝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国家,其都城被誉为“石头城”,成为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该国是()
A.加纳 B.桑海 C.摩加迪沙 D.大津巴布韦
12.15世纪以后,欧洲人普遍认为,占有货币,就占有一切,黄金能够“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宣传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新航路的开辟 D.人文主义思潮的流行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说道:“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第一次实现全球航行的是()
A.迪士船队 B.哥伦布船队 C.达·伽马船队 D.麦哲伦船队
14.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物种的交流以及各种疾病的传播,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上述现象反映了()
A.资本主义制度向外扩张 B.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C.殖民掠夺对殖民地有双重影响 D.新航路开辟使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
15.马克思说西欧各国“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下列哪一活动最能体现殖民者的血腥性()
A.从事奴隶贸易: B.进行殖民争霸战争
C.参与中日贸易 D.移植本国生活方式
16.明朝后期,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资本出现积聚现象,下列选项中推动该现象出现的因素是()
A.统治者采取重商政策 B.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
C.老百姓生活富足 D.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榷场贸易发达
17.十六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四倍多,谷物涨了五倍。英、法、德等物价平均上涨二倍到二倍半。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 B.奥斯曼帝国阻断商路使物资紧缺
C.新航路开辟使大量金银流入欧洲 D.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18.有学者感叹,“实在很难想象哥伦布时代之前他们(欧洲人)的饮食是何等模样,你能想象没有辣椒的地中海菜,少了辣椒粉调味的东欧菜吗?谁能想象一位无番茄可用的意大利厨子?”他意在强调()
A.物种交换促进饮食结构变化 B.欧洲各地文化差异明显
C.香料贸易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D.人文主义追求现世享受
19.早期殖民扩张中,在亚、非、拉美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澳门、印度果阿、巴西,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的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20.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意义是()
A.提高了俗封建主的地位 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D.否定了天主教会和教皇的特权
21.学者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激发了欧洲人极富幻想的启蒙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和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22.孟德斯鸠认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力量。这里所表达的政治主张是()
A.实行君主立宪 B.推行三权分立 C.倡导直接民主 D.提倡天赋人权
23.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这是由于该法案()
A.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B.使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发生巨大变化
C.使英国全部的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 D.结束了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历史
24.恩格斯在评价近代某一部文件时指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但又确认了有色人种奴隶制;阶级特权被置于法律保护之外,种族特权被神圣化。这份“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5.《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提道“1789年之后······法国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派,在相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斗争的结果是法国()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封建势力占据绝对优势
C.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D.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
26.《共产党宣言》中说道:“市场总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说明引起工业革命的原因是()
A.工场手工业的成熟 B.劳动力条件的充足
C.资本原始积累的增加 D.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
27.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它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称它为“革命性的纤维”;马克思说:“没有棉花就没有现代工业”。下列选项中与“棉花”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 B.棉花经文艺复兴由美洲传入欧洲
C.汉朝时棉布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衣料 D.棉纺织业的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序幕
28.有历史学家认为:“引发电气时代来临的力量不是生产技术本身,而是同生产几乎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下列发明或创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瓦特改良蒸汽机
③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④卡尔·本茨研制成三轮汽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9.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阐述此学说的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法兰西内战》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3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 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二.材料分析题(共两小题,31题16分,32题24分,共40分)
3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各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而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16世纪也是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的时期,这二者都庇护了新生的、远非像后来那样强大的资本主义。15世纪末开始的欧洲扩张不仅仅归功于葡萄牙王子航海家亨利及哥伦布这样勇敢的水手们,也归功于整个基督教,更重要的是归功于在城市中特别是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聚合的特权集团。地理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掀起了一场革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欧洲史近代史》
材料二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富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一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8分)。
32.(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秦朝: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明清: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实行八股取士。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
——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材料三 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
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的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四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保护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的不公。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在我国古代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政治体制及其特点。(6分).
(3)材料三表明当时英国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8分)
(4)据材料四,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相关知识加以说明(6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CBBCA CABAC DBDDA BCAAD CBABC DADDB
二、31.(16分)(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社会对黄金的需求增加;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播基督教的精神动力。(4分)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支持;科学和航海知识的进步(欧洲造船航海技术进步、中国指南针传入、地理知识的积累和地圆学说的流行);人文主义提倡进取的精神;航海家的航海经验和探险精神。(4分)(2)影响: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商品、物种和人口形成世界性流动;人类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东半球人口增加,美洲土著居民锐减;世界连为一体,全球一体化进程开始。(言之有理均可得分,但最高不得超过8分)
32.(24分)(1)趋势: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削弱作用: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能有效地集中力量从事大规模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利于各民族融合;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4分)
(2)体制:民主政治 特点:轮番而治;人民主权(6分)(3)变化: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2分)影响: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更加成熟;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的民主制度提供借鉴。(6分)
(4)特点:分权制衡。(2分)说明:联邦制使得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享国家权力;三权分立体制规定各级政府的权力分给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门,彼此之间相互制约。(4)
PAGE